摘 要:我國目前處在經濟快速發展,綜合國力迅速提升的階段,工業也得到迅猛發展。但在工業生產中,往往會存在追逐利益,污染環境,部分企業大量排放廢氣污水等工業污染物,致使人們的生活環境質量降低,環境資源不斷浪費,人力資源不合理利用,這些現象與我國經濟可持續發展戰略背道而馳。在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領導下,為了居民生活質量的提高、人力資源與環境資源的合理利用,企業應該注重解決經濟發展與環境污染的矛盾,對企業廢棄物進行有效的處理,最終實現在保護環境的前提下,促進經濟快速發展的目標。
關鍵詞:生態產品鏈;循環經濟;發展戰略
企業要實現可持續發展,必須遵循循環經濟發展模式,構建企業循環經濟系統,重視循環經濟發展的關鍵環節。在宏觀層面上,循環經濟要求對產業結構和布局進行調整,將循環經濟理念貫穿于經濟社會發展的各領域、各環節,建立和完善全社會的資源循環利用體系。在微觀層面上,循環經濟要求企業節約降耗,提高資源利用效率。
一、企業發展循環經濟的模式
1.清潔生產模式
生態經濟最初的實現方式是清潔生產模式,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生態工業逐漸形成,循環經濟得到更為廣泛地關注。循環經濟,顧名思義,減少生產系統的廢物,并使之得到循環利用,在每個生產環節達到盡量減少工業廢棄物,從而使資源得到高效利用,不斷減少能源的消耗。
2.生態工業園區模式
在工業發展過程中,出現了一種新型工業組織形式--生態工業園區模式,以循環經濟原理為設計依據,模擬自然生態系統的運行方式,結合食物鏈的形成規則來進行工業生產。對于工業園區的廢棄物進行分類,采用廢物交換、清潔生產等手段來解決廢棄物,使一個企業的廢棄物能夠作為其他企業生產的原料,類似于沼氣池的形成與運用。為了盡量減少廢物達到高能量的目的,要嚴格按照生態工業園區模式進行生產。
3.基于循環經濟的綠色管理模式
20世紀90年代以來,循環經濟得到世界各國的廣泛關注。基于循環經濟的發展,產生了綠色管理模式,是綠色經濟發展的體現。企業以盈利為目標,為了開拓市場,需要降低生產成本,按照循環經濟的要求,控制污染節約資源,讓員工積極參與綠色生產,樹立環保意識與可持續發展的觀念,改善生態環境,提高生活質量,因此,形成了這種綠色管理的模式,這樣利于企業利益與社會利益達到統一,促進管理方式的創新,使管理理念得到更好地實現,促進循環經濟的持續發展。
4.企業內部物料再循環模式
對于企業內部物料的循環發展模式一般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收集生產過程中流失的物料輸送回上一道工序中;第二,把生產環節產生的廢棄物通過有效的加工處理,以原材料的形式返回生產流程中;第三,把生產環節產生的廢料處理之后應用到其他的工序中。
二、企業循環經濟模式與可持續發展戰略分析
1.企業內部系統的集成設計
企業關于其內部系統集成設計了主要包括:物質、技術、能源等多方面因素集成,簡單來說就是對生態工業網絡進行模擬分析,根據共生網絡嚴格控制物質流動時對數量以及質量的調整,從而最大程度上減少物質資源的輸出量,這樣一來產品的輸出量就得到增加。另外,通過技術集成可以全面的對于工廠廢棄物進行開發,利用有效的工藝設計,使得清潔資源生產循環得到有效利用。與此同時,還可以通過增強生產技術水平提高產品質量以及使用壽命。簡單來說,能源的集成就是降低企業生產過程中產生的能源消耗量,加強對環境友好型能源的使用,比如,針對蒸汽發動工藝可以通過增加預熱,進而區分開蒸汽和熱水,與此同時,將多余熱能提供給工廠的工作人員使用,為職工提供生活用水,這樣一來,通過水資源的七成加強了對水資源的循環再利用,達到節水的目的。將工廠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水通過蒸發技術進行處理,達到重復再利用的目的,進而減小對自然環境水資源的污染,有效增加水資源的利用率,另外還可以有效降低企業水費以及相關的污水處理費用,使得產品成本得以有效降低。因此,對于企業來說,集成設計是循環經濟模式中一項關鍵措施和重要手段,但是其核心重點在于對生產技術資源進行不斷優化和完善,通過工藝技術加強廢棄物的處理。
2.以產品鏈為依托構建物料循環和能量流動的網絡框架
對于企業循環經濟發展網絡體系的構建應該以生態發展理念為依托。第一,從物料層面進行分析,構件系統的“原料鏈”、“中間體鏈”、“產品鏈”、“剩余物及副產物鏈”、“廢物綜合利用鏈”等,實現物料“鏈”、“網”系統的很無力分配。在這個發展體系中,對于原料鏈中的氫和碳,經過中間流程的轉化,實現對關鍵程序發展的平衡分配,與此同時,還可以有效實現把生產過程中的副產物、剩余物或供應鏈上下游的副產物等轉化為資源循環至相應的原料鏈端,構成新的產品鏈及其物料網絡系統,改變原來單一的產品結構,形成系列產品的協調發展。第二,從能量層面進行分析,通過對不同生產體系中的高、中、低檔產品進行能量排列,對企業內部的化學裝置按照使用性能和等級完成合理優化配置,不斷完善能源的層級管理和互補共生,梯級用能、按質用能、按需用能,形成熱能的網絡化體系。
3.境管制的加強
就現階段的發展而言,我們國家已有資源的承載能力已經無法負荷高速運轉的市場經濟體系,生態環境所處的態勢越發嚴峻。基于此,政府相關部門規劃經濟發展目標,力求實現循環經濟,不斷加大對企業破壞環境行為的處罰力度,通過科學合理的分析研究,制定環境安全防護體系,運用法律的武器實現對生態的保護與治理,避免企業為了謀求更多的發展利益而犧牲環境。為了進一步強化對環境的政治力度,政府部門分別頒布了固體廢棄物污染環境防治法和清潔生產促進法等法律法規,對全國范圍內的了排污權交易的試點增加環境保護的國際公約。
不僅如此,政府在積極發揮宏觀調控功能,實現對行政和經濟職能的協調發展,在制定財政稅收和政策的過程中更多的傾向保護社會利益和公共環境,明確要負擔的社會責任,不能為了發展而毀壞生態系統。要知道,想要不斷加強環境管理體制,也就需要企業投入更多的資金,通過不斷提升企業外部經濟的增長率強化內部管理流程,不斷降低生態治理活動的外部效應。企業在循環經濟視角下的最優選擇就是建立生態管理體系,從企業生產的源頭來控制成本,保證獲得利潤的持久性以及企業的持續發展。
4.水集成
企業運用先進的工藝技術實現對工業用水的重復利用,不斷完善水資源集成分配。在進行集成的過程中主要采取的措施為:不斷提升對水循環系統的利用頻率,在生產環節中直接利用蒸汽冷凝水,把人們日常生活中產生的生產、生活廢水經過特殊處理替代原水。在此過程中,經常會將碳酸錳的二次洗滌水用于下料產品的一次洗滌,大量污水通過膜技術處理之后實現循環利用,有效減小對于原水的使用量。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整個可持續發展戰略執行的過程中,實現經濟的循環發展是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我們國家和相應政府管理部門把對工業園建設的發展中心放在建設循環發展經濟和生態化發展方面,目前,已經初步擬定對多個國家級大型工業園區的不同產業鏈實現交叉生產,保證有效的資源得到最大的運行。在企業的發展階段,建設生態產業鏈已經成為園區規劃的重要內容之一,實現多方面的集成化發展,是企業可持續發展戰略的一個重要舉措。與此同時,國家還推行實施企業相關管理辦法,力求實現經濟與環境管理的協調發展,在企業運行中全方位多角度推行循環經濟模式,不斷提升經濟效益和社會發展效益,為國家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周宏春,劉燕華.循環經濟學[M].北京:中國發展出版社,2006:10-24.
[2]胡山鷹.磷資源產業循環經濟[M].北京:新華出版社,2006:5-8.
[3]張坤.循環經濟理論與實踐[M].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03:25-27.
[4]馮之浚.循環經濟與上海發展[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61-263.
[5]馮之浚.循環經濟導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53-54.
作者簡介:余鋒(1974.08- ),男,漢族,籍貫:浙江建德,當前職務:總經理,當前職稱:工程師,學歷:本科,作者單位:金華永和氟化工有限公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