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環
摘 要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是重要的教學環節,不僅是因為考試中閱讀題型占有極大分值,還因為閱讀是一項與生活息息相關的技能,開展有效的閱讀教學能夠提升學生的文學素養與綜合能力。對于小學語文教師來說,要針對教學內容進行有效的設計,從而為學生打造一堂精彩的閱讀課堂,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本文主要從當前的實際教學情況出發,結合小學生的學習和心理特點,從多方面論述如何開展有效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
關鍵詞 小學語文 閱讀教學 有效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7)17-0039-02
閱讀是生活中必要的技能,很多任務的完成都基于良好的閱讀能力,實現信息的獲取與處理。小學教學是一個重要的基礎教學階段,為學生打下堅實的閱讀基礎有助于學生今后長遠的發展,并且通過閱讀學生能夠感受文學的魅力,這對于小學生的學習和成長有積極的意義。小學語文教師應積極探討有效的閱讀教學模式,引導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學習,提升文學素養與綜合能力。
一、提升學生閱讀興趣
語文教學主要以課堂教學為主,是學生學習的主陣地。但傳統的教學模式應該改變,教師要自覺放棄那種“我講你聽”“以講為主”單調的語文教學模式,應建立一種“把學生當作教學主體,教師作為教學引導,以閱讀訓練作為教學主線,學生課堂自主實踐”的教學模式。建立開放課堂教學可以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下加深理解,在開放互動的學習空間內進行多方位互動交流,教師要在此基礎上挖掘教材精華,拓寬教學空間,提供閱讀指引,學生通過課堂指引發揮主觀能動性,自主學習,課下翻閱新教材,培養讀書習慣,增加閱讀量,逐步建立學生的閱讀興趣。
二、設身處地,感悟文本
閱讀教學的目的是幫助學生獲取文本所表達的主觀感受,體驗作者的內心情感,理解與轉化文本展現出來的見解和智慧,最終充實豐富的精神世界。而要使學生有感悟,教師自己必須先有充分的感悟與體驗;要使學生動情,教師自己必須先有心靈的震撼。只有教師深入文本,調動自己對生活的積累和感受,使文本更具有開放性和生成性,才能在閱讀教學中以自己的激情和熱情點燃學生情感的火花,使教師和學生在課堂中思緒翻飛、情意激揚,使閱讀教學成為一條心靈碰撞、精神交匯的生命之河,才能幫助學生樹立具有時代精神的人生態度和價值觀念。但是,在目前的閱讀教學中,大部分教師認為課本中所選擇的文章是名家名作,對其表達的感情或觀點很少有異議。更嚴重的是個別教師迷信教學參考書,將參考書中關于中心思想、段落結構等分析,在課堂上“轉嫁”給學生。試想,教師自己都沒有與教材充分對話,有可能把閱讀課上得生動形象嗎?
三、做好閱讀評價
無論是在其他教學還是閱讀教學的時候,做好評價都是非常有必要的。在進行閱讀教學的時候,老師應該找準時機,做好評價,只有老師的評價真正精準和到位,才能夠更好地將學生的閱讀興趣調動起來,學生的閱讀信心才會真正的提高。老師在評價學生閱讀的時候,最好不要過于的簡單,不能夠用“你讀得真好”這一類沒有針對性的話語進行評價,這樣學生會認為老師是在敷衍自己,老師應該找到學生的閱讀特點,并針對其特點進行評價,這樣學生能夠感受到老師對自己的重視,在閱讀的時候,心里會更加愉快,也會更加愿意進行語文閱讀,所以,老師在對學生進行評價的時候,必須保證評價本身的正確性和及時性,這樣才能夠更好地提高語文教學本身的有效性。
四、培養學生正確的閱讀方法
養成正確的閱讀方法可以提高學生的閱讀效率和閱讀質量。作為語文老師,必須嚴格監督學生的閱讀習慣,對他們給予鼓勵和改正。比如說,學生在閱讀文章時,可以對自己不太懂或者自己印象比較深的地方做標識,改掉學生閱讀不動手的習慣。而且老師還可以鼓勵學生準備一個摘抄本,每當閱讀時遇到那些比較優美的句子可以摘抄下來。還可以鼓勵學生設計小板報,每周進行更新,同學之間進行傳閱,各自發表對板報的意見。這樣不僅帶動了學生的閱讀興趣,也提高了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能力。雖然這個實施過程比較艱辛和緩慢,但是它的效果是顯著的,作為語文老師要堅信在這個過程中,可以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興趣和能力。
總而言之,閱讀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有著不可替代的教學意義,不僅僅是決定學生能否取得理想的學習成績,更影響到學生能否在今后長遠的學習和生活中獲得有效的進步。通過閱讀,學生能夠感受不曾經歷的人生,看一看不曾見識的風景,有助于小學生的成長和進步。那么在今后的教學中,教師必須認識到閱讀教學的重要性,從而針對教學內容,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開展高效的教學,促進學生在閱讀學習中創造良好的學習效果,提升文學素養與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l]秦大俊,李麗雪,常麗穎.淺談問題教學法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運用與研究分析[J].齊齊哈爾師范學院研究教育學院學報,2013,121(13):1324-133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