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莉
課堂檢測是教師了解學生對課堂知識掌握情況的一個重要手段,對于師生雙方都起著反饋信息的作用,有助于及時矯正課堂上的知識錯誤,督促教師改進教學,同時也是學生自覺彌補學習缺陷的重要手段。但單一的檢測形式很容易讓學生心生厭倦,所以,教師要創(chuàng)新課堂檢測的形式。
1.檢測題的設計要體現“四性”
課堂教學中的檢測題的設計應該體現“四性”,讓學生的思維得以提升。
體現基礎性。對于小學數學教學來說,只有注重基礎知識的掌握,才能使學生有穩(wěn)步提升。
體現層次性。檢測題的設計要適應學生的不同需求。檢測題一般設計成三個層次,第一層次要體現基礎知識的訓練,面向全體學生;第二層次要進行拓展性的訓練,讓學生在經過自己的努力后,體驗成功的快樂;第三層次挑戰(zhàn)自己。選擇哪個層次由學生自己決定。
體現開放性。在題目設置上注重開放性和靈活性,打破答案唯一、非對即錯的思維定勢,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增強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
體現生活性。數學源于生活,最終也將應用于生活。利用生活中隨處可見的實例設置檢測題目,讓學生充分認識到學好數學的重要性。
2.不同的課型采用不同的檢測形式
小學數學課型多種多樣,有概念課、計算課、解決問題課、練習課,有需要動手操做的,有需要實際觀察的等。不同的課型決定了課堂檢測的不同方式。學校的課堂檢測形式多種多樣,有傳統(tǒng)的試卷式,有靈活的口頭表達式,還有培養(yǎng)能力的動手操作式。如低年級的口算練習,有口算比賽、看算練習、聽算練習、小組搶答……多種形式使得學生沉浸在不同的檢測氛圍中,毫無枯燥乏味的感覺。
即使是數學概念、公式性質的檢測也要避免機械性的提問,可通過習題組,分層遞進練習。這樣既引導學生自己解決了問題,又通過思路的多樣化,發(fā)展了學生的思維,提高了學生的解題能力。
3.將檢測中的錯誤轉化為反思資源
學生為什么出錯?在哪個地方容易出錯?教師需要靜心思考,并落實在教案設計、重難點的突破等方面。而通過學生的錯題檢測,回過頭來理性地看待自己的教學,這樣的一個反思過程會大大提高教學效率,從而達到優(yōu)化課堂教學的目的。
檢測不僅可以了解學生對課堂知識的掌握情況,也可以使教師有效地反思自己的教學。同時,教師對學生解決問題時所表現出的探索精神、學習態(tài)度、創(chuàng)新思維等方面給予多樣的評價,可使學生提升自信,使學生愛學數學,樂學數學,對數學學習保持持續(xù)的熱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