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盈
【摘 要】舞蹈每一次的完美呈現都是對形體藝術的完美詮釋,只有那些具有超高藝術技能和素養的舞蹈編導,才能更好地創造出完美的舞蹈。如今民族藝術越來越多元化,多種多樣的藝術形式開始進入人們的視野,人們對舞蹈的欣賞水平也越來越高,所以,要想滿足需求,舞蹈編導就必須提高自身綜合素質。藝術文化素養和創新能力已經成為舞蹈編導優秀與否的重要衡量因素。
【關鍵詞】舞蹈編導;創新意識;藝術文化素養
中圖分類號:J70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7)11-0161-02
一、舞蹈編導需具備的創新意識和藝術文化素養
(一)舞蹈編導需要具備的人文素質。首先,人文精神是舞蹈編導必須要具備的。舞蹈編導需要在對拜金主義的理解上,確定出藝術真正的價值和標準。其次,人文知識是舞蹈編導應該要具備的,雖然人文知識沒有一個具體的定義和需求,但是舞蹈編導必須具有最基本的價值觀和正直的文化素養,從而樹立正確的人文精神,并且文化素養和價值觀能夠保證舞蹈藝術的可持續發展。此外,人文素質要求舞蹈編導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注重舞蹈動作是否與舞蹈人員相匹配,尊重舞蹈藝術及舞蹈人員。
(二)舞蹈編導需要具備的藝術修養。首先,舞蹈編導要有思想儲備,也就是說,舞蹈編導對一個舞蹈的編排,一定要融入自己的想法,只有富有個人色彩的舞蹈才是別具一格的,才不會隨波逐流。其次,舞蹈編導要有知識儲備,舞蹈創作絕不僅僅是單純把幾個動作組合在一起,更不是腦海中迸發的一些不成熟的想法,真正的舞蹈編排是體現藝術價值的創作,所以必須建立在一定的知識修養上。此外,舞蹈編導還應該具有情感儲備,富有情感的舞蹈作品,往往更具舞蹈編導的人格魅力,也更能打動人心。
(三)舞蹈編導要有很強的創新能力。隨著經濟的全球化,多種多樣的藝術開始進入主流市場,當然也有很多跟不上時代潮流的舞蹈作品被淘汰,甚至慢慢遠離人們的視野。因此,舞蹈編導必須不斷更新創造思維,創作出有新意、有深刻內涵的舞蹈作品,這樣才能滿足觀眾的好奇心,抓住觀眾的眼球,從而讓自己的舞蹈作品在眾多的優秀作品中擁有一席之地。
綜上,在舞蹈藝術百家爭鳴的大環境下,舞蹈編導不僅要具備必要的專業技能,還要不斷培養和提升自己的創新意識,這樣才能跟上藝術前進的步伐,從而在激烈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二、提高舞蹈編導創新意識和藝術文化素養的幾點建議
(一)加強文化修養,為提高創新意識奠定基礎。首先,舞蹈編導平日里要注重培養自身的文化素養,舞蹈是一種藝術表現載體,需要編導具備良好的文化素養。良好的文化素養,指的是對相關的藝術文化、專業的藝術文化與普通文化都有一定的了解。其次,舞蹈編導不僅需要在藝術方面有特別的審美能力,而且需要具備對藝術的洞察力。在相同的環境下,有些人的思維像源源不斷的泉水,而有些人的思維則似干涸的河床,其原因在于思維趨向與審美理念不同。舞蹈編導在面對同一個東西及問題的時候,應該具有自己獨特的審美理念與標新立異的思維趨向,如此一來,才有豐富的創造力和順暢的思維去創造出更有吸引力、更能抓住大眾眼球的藝術作品。
筆者認為,如果一個作品的藝術價值達到了某種高度,然后再由舞蹈藝術這種呈現方法將愛傳播開來,這就是舞蹈藝術真正的價值體現,當然,這些都需要舞蹈編導具備較高的文化素養。
(二)創新舞蹈題材,為舞蹈注入活力。舞蹈取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創作者從生活經驗中選取最想表現的情感,通過舞蹈作品展示給觀眾,從而與觀眾達成共鳴,讓觀眾領悟到創作的初衷。此類情感是人們對藝術與生俱來的共同領悟能力,也是我們一般意義上所講的對藝術作品的感情共鳴,所以,經人的肢體動作表現人的內在想法,即舞蹈的“語言”,此類語言具備相應的社會與現實意義,這就對舞蹈題材提出了相應的要求,即能夠代表一定的現實情況。
很多舞蹈作品是經過編導靈感的剎那捕捉而提升的,這種感情的表現能和觀眾達成共識,此類靈感并非捕風捉影,而是舞蹈編導對于平日經驗的積累,慢慢累積直至實現質的突破,進而提升為藝術作品。我們普通人覺得習以為常的東西,均是舞蹈編導平日積累的素材,這些累積的生活經驗鼓勵著藝術家產生連綿不絕的舞蹈想象力與創造力,進而轉變成舞蹈語言,經舞蹈這種藝術形式呈現出來。所以舞蹈工作者在平日里要注意觀察,善于發現美好事物,并進行揣摩總結,開拓自身的想象力,創造出越來越多可圈可點的藝術作品。
(三)善于個性思維,追求個性與特色。我們需要把創作的核心放在事物的特性上,換句話說,就是打破傳統的思維模式。例如枚老師編導的《也許是要飛翔》,盡管這部作品是通過女舞者來表現,然而舞蹈中并沒有表現女性特質的輕柔的舞蹈動作,而是由一條非曲線的方法來呈現舞蹈,顯得雍容大雅,同時也增加了舞蹈的觀賞性。
2011年,由楊麗萍編導的《雀之戀》,就是采用了不同于常人的方法,沒有遵循習慣的舞蹈形式進行創作,而是借助高科技,把人、孔雀和舞蹈這三者重新結合,表現出舞蹈奇特的吸引力,給人們留下深刻印象。
(四)舞蹈的創新應與時俱進,弘揚時代精神。所有的藝術作品都是隨著時代的發展而產生的,要想贏得觀眾的認可,就必須推陳出新,使其具有時代的烙印。我國的民族藝術,例如民間舞蹈,能夠長久流傳的原因,在于它與廣大觀眾的審美相適應。這些民間藝術家能創作出高品質藝術作品的原因,是他們在進行創作的時候,無論是取材還是選題,都做到了與時俱進,根據當今社會人們的生活,勇于創新,將“風俗性”與“時代性”緊密聯系起來,代表民族獨特的區域文化與時代特征,在推陳出新的基礎上,發揚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
在一些公共場所,比如公園、廣場,我們時常能看到,一些老年人或扭著秧歌,或跳著民族舞、扇子舞,彰顯著時代與民族的氣息,由此可以看出,舞蹈是一種全民參與的藝術形式,它簡單易懂,對于老人和小孩都適用,已然在人們心目中根深蒂固,推動了社會文化產業的進步,有助于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設,提升了人們的精神品質。
藝術家在進行藝術創作時,最關鍵是要創作出帶有時代烙印的作品,使得作品具備某種時代特征。張繼剛的代表作《千手觀音》,倘若之前沒有告訴觀眾這些舞蹈演員是聾啞人,那么觀眾是根本看不出來的。新時代,我國的殘疾人事業得到了更快發展,物質方面具備了足夠的保證,同時在精神生活方面也有了嶄新的面貌,這個舞蹈的高超表演,就很好地印證了這一點。換句話說,張繼剛創作的舞蹈,一直都有時代的烙印。
三、結語
綜上所述,進行舞蹈編創,既要有專業素養,還要有創新意識,它們是相輔相成、互相依存的關系。一個完美的舞蹈作品,除了要有高難度的舞蹈動作外,還要有豐富的情感為基礎,毫無內涵的舞蹈作品,很難引起觀眾的共鳴,更談不上留給觀眾深刻印象。隨著藝術發展的多元化,人們欣賞水平也越來越高,要想迎合觀眾的喜好,舞蹈編導必須快速跟上節奏,轉變思維方式,創作出富有新意和更具內涵的舞蹈作品,另外,舞蹈編導可以參考中外舞蹈藝術的精華,繼承和發揚優良傳統,從而推動整個文化產業向良好的方向發展。
參考文獻:
[1]羅玲.關于舞蹈編導的專業素養分析[J].音樂時空,2015,(15):101.
[2]遲佳.舞蹈編導的基本素養與能力淺析[J].才智,2011,(16):59-61.
[3]姜玲玲,張續.淺析舞蹈編導的基本素養[J].音樂大觀,2012,(08):99-101.
作者簡介:
黃 盈(1973-),女,陜西西安人,廣東歌舞劇院有限公司,創作部導演,國家二級導演。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