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娜
摘要:民辦高校均屬地方性學校,專業口類多以應用型、職業型為主,其創新創業教育應更加側重技巧與實踐,與專業結合更緊密。為推動民辦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科學化、制度化、規范化建設,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根據教育部等有關文件精神,結合民辦高校的特殊性和實際情況,提出解決民辦高校開展創新創業教育所面臨問題的相關對策。
關鍵詞:民辦高校;創新創業;對策
(一)増強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意識
創新創業意識作為學生創新創業應當具備的一項重要因素,在無形中影響著學生對于創業的具體行為與態度。民辦高校應更新教育思想理念,徹底認識到創新創業教育的緊迫性、必要性、重要性。充分掌握創新創業教育和就業擇業教育、素質教育、專業技術教育的內在關系,提升民辦高校學生在創新創業方面的意識。 同時還應積極推動創新創業教育的廣泛宣傳。利用互聯網、電臺廣播、圖書報紙等新聞媒體,大力做好國家與地方政府在大學生創業方面的優惠政策、便利措施,對創業成功的大學生進行積極宣傳。讓創業成功的這些大學生現身說法,或進行巡回演講等活動,培養大學生創業的激情,為他們確立正確的成才觀念、就業觀念及創業觀念。在校報開辟主題專欄,宣傳創新創業教育開展情況,擴大創新創業教育的社會影響力,增強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
(二)構建科學的創新創業教育體系
1.建設高素質、多元化、專兼職的創新創業教育師資隊伍
培養學生創新創業精神和能力的前提是其教師一定要具備良好的創業精神和創業能力。教師只有在自身有了一定的創業意識之后,才可以進一歩從社會實踐和學校教材中提取創新創業教育的培養內容,才可以將創業思想融入日常的教學活動之中,真正將創新創業教育落實到每個課程當中,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業意識,促進學生形成更加完整的創新創業素質。所以需要教師能夠跟上社會的進步、時代的發展,能夠從各方面提取信息,及時了解、學習并掌握好的教學方式,然后勇于對教學課程和教學計劃進行革新,使學校真正的為社會、為國家提供更好的人才資源。
2.構建與專業教育相結合的創新創業教育體系
加強創新創業教育體系建設。把創新創業教育有效納入專業教育和文化素質教育教學計劃和學分體系,建方多層次、立體化的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創新創業教育體系由通識教育、專業教育、創新創業基細教育、創新創業實踐訓練和創新創業實踐組成。其中創新創業實踐訓練包括創新創業訓練課程,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學生學科競賽、創新活動和技能競賽、學生科研及課外科技文化活動等。
3.建立多元化、系統化、開巧式的教學評價標準
教學評價上應秉持多元化、系統化、開放式的評價標準,具體可包括以下模塊或指標;課堂教學中的團隊合作、市場調研或問卷調查、創業認知作業和商業計劃書的撰寫等實施情況和課堂教學外的大學生創業類比賽獲獎情況、學生創業類社團建設情況、大學生發明專利情況、大學生創業企業的數量和吸納大學生就業情況及大學生創業實踐基地、僻化、產業園等平臺建設情況、校園創業文化建設和社會影響力情況及創業導師團隊的建設情況等。
(三)全方位加強創新創業教育課程建設
1.拓展通識教育課程以提升大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
拓展通識教育課程,面向全體學生開設思想政治教育、外語、計算機基礎、法律、倫理學、也理學、公共關系、藝術美學、社交禮儀、科技發展史等基礎課程,開展多種形式的社會實踐活動,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和適應現代社會,培養人文修養、創新精神、創業意識、良好的職業態度和化會責任感,信息收集、分析綜合、團隊合作等社會適應能力。
2.融創新創業內容于專業教育中
根據不同專業的特點,靈活實施創新創業教育。整合優化專業教學內容,充實前沿理論、新技術、新工藝,同時加強實踐教學,進一步完善培養應用型人才的實踐教學體系;強化"專業基本技能實驗(實訓)教學"和"專業能力綜合訓練",把創新創業教育滲透到專業實驗、實訓、實習和畢業論文(設計)等實踐教學環節。以協同創新為引領,強調校企優勢互補、深入融合、互利共贏、共同發展,使教育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
(四)開展豐富多彩的大學生第二課堂創新創業訓練活動
1.實施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和組織學科競賽
民辦高校要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培養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業能力的高素質人才,就要組織開展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和學科競賽,營造創新氛圍,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通過項目實施,強化創新創業能力訓練,增強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在創新基礎上的創業能力,培養創新型人才。
2.積極開展學生科研和大學生素質教育與素質拓展活動
以科研訓練項目為載體,積極引導學生參加教師主持的科研課題研究;組織、指導學生開展科研活動,加強對學生創新思維、方法和能力的培養。
同時,積極組織學生科技創新節等第二課堂科技文化活動。支持和加強創新創業類學生社團組織建設,指導大學生創新創業社團開展創意金點子、創業沙龍等系列活動,培養大學生的團隊意識。
3.支持大學生自主創業,依托社會開展各類實踐活動
支持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在創新創業實踐訓練的基礎上以項目對接等方式組建學生自主創業團隊,為學生自主創業提供學分、場地等政策和硬件等環境支持,為學生自主創業項目提供必要的指導,開展創新教育與創業實踐一體化教學。重視利用外部資源,積極與企業、地方政府合作,以彌補資源相對短缺的不足。適度支持教學院(系)與其他學校、企事業單位等社會團體合作舉辦創新創業實踐或競賽活動。鼓勵學生深入社會,廣泛開展各種創新創業實踐類活動。
(五)加強校內外實踐教育基地建設,打造創新創業實踐平臺
1.加強實驗室建設
實驗室是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教學的主要基地。圍繞創新創業教育,大力加強實驗教學中也和實驗室建設,滿足專業謀程實驗(實訓)、創新創業實踐訓練和學生科研的需要,為學生校內創新創業實踐訓練提供平臺。
2.加強校外實踐教育教學基地建設,深化產學研合作
繼續大力推進“走進社會”活動,深入開展地域經濟發展需求調研,促進與其他學校和行業、企業、行政事業單位、科研院所、政法機關等企事業單位的緊密合作,建立學校與企事業單位聯合培養創新創化人才新機制。提高創新創業教學的針對性,根據社會需求,確定專業人才技術技能培養目標,構建培養學生職業技能為核也的創新創業教學體系,培養學生專業應用能力、學習能力、與未來崗位需求相適應的工作能力和專業技能。
3.加強大學生創新創業園建設
積極利用學校、社會、企業等各方面的資源,加強大學生創新創業園建設。為大學生初始創業者在場地、通訊、網絡等硬件設施上提供必要扶持;提供政策指導、資金申請、技術鑒定、咨詢策劃、項目顧問、人才培訓等多類創業的服務;引入企業、創業投資、風險投資機構與大學生創業基地對接,選送創業項目進入基地,為創新創業教育提供支撐和補充。同時在校區建設大學生創新創業園,提供學生自主創業或創新創業實踐訓練。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