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碧華
摘要:教師的職業倦怠,典型的癥狀就是工作滿意度低、工作熱情和興趣喪失以及情感的疏離和冷漠,這樣就直接影響到教育教學水平的發揮,對身心健康的發展會產生嚴重的傷害。可以通過提倡尊師重教的社會氛圍、創設和諧的組織環境、激勵堅守教書育人崗位等渠道,克服教師職業倦怠,讓教師積極應對工作壓力,提升幸福指數,真正暢享到廣闊無垠的教育園地里賞心悅目的春色和職業幸福的芬芳。
關鍵詞:教師;職業倦怠;幸福指數;職業幸福感
教師是職業倦怠的高發人群。什么是教師職業倦怠癥呢?顧名思義,教師在工作壓力下產生的體力、智力、能力耗竭,出現無法應付教育工作的一種身心俱疲的狀態。典型的癥狀是:工作滿意度低、工作熱情和興趣喪失以及情感的疏離和冷漠。國外對教師職業倦怠研究發現,職業倦怠后容易對學生失去耐心和信心,對課程準備的充分性降低,對工作的控制感和成就感下降,進而影響到教師教育教學水平的發揮,對教師身心的健康發展都會產生嚴重的傷害。
一、造成教師職業倦怠的原因:欲說“職業”好困惑
教師職業倦怠產生的因素錯綜復雜,既有主觀的,也有客觀的,既有顯性的,也有隱性的,歸納起來,主要有如下五個方面:
1.社會因素:世人苛刻我奈何
在我國,教師被人們推上了神壇,被譽為“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等稱號,擔當著無所不知的智者角色。“沒有教不會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社會一面贊譽教師的紅燭精神,一面又要求教師恪守師道,若有半點閃失,便橫加批評譴責。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學校和家長把學生的分數看得很重。為了達到目標,教師不得不犧牲自己的休息時間給差生輔導,節假日加班輔導更是家常便飯。然而社會上羨慕教師的是所謂的帶薪長假,卻沒有感受到教師工作的枯燥乏味。久而久之,教師對職業產生的鄙棄和倦怠,猶如山上一條條野藤,開始自由滋生、蔓延。
2.職業因素:平平淡淡“煩”是真
一般來說,工作十多年的教師容易產生職業冷漠感。太有規律的工作、按部就班的生活,很容易熄滅一個人的激情。教師們常講,授課的內容已講授無數遍,感覺真的很乏味很無奈。一旦認同感冷漠,就容易產生高原反應。再者,工作的重復性和工作方式的單調性,容易產生倦怠情緒。小學教師來不少是6年一重復,中學教師一般是3年一重復,還有相當一部分是一年一重復。教師的備課、上課、作業批改等工作方式極為單調,授課模式長年一成不變,就難免導致教師身心疲憊、沮喪壓抑和對工作生活悲觀冷漠,進而以消極否定甚至麻木不仁的態度來對待學生。
3.組織因素:天底下難把一碗水端平
教師競聘上崗,趨于復雜的師生關系、同事關系,學校內部競爭激烈,教師之間勾心斗角,矛盾激化,難免加重教師的精神負擔。在教師評聘分開機制的沖擊下,傳統的“同行是對頭”等自私狹隘觀念和“業務封閉、專業保守”等不良現象在教育領域內不斷滋生。不合理的考核機制,不僅無法調動教師工作的積極性,反而使教師工作情緒越來越低落。久而久之教師的工作熱情消退,取而代之的是對工作的消極麻木,對學生的冷漠和厭煩。
4.家庭因素:怎一個“辛苦”了得
良好的教育應該是家庭、社會、學校三者的有機結合。然而特別是農村小學,留守兒童頗多,教育成了老師孤軍奮戰的陣地。就如我剛到農村小學教書時,帶著孩子盡情遨游在知識的海洋里。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卻很骨感。每每打電話與家長溝通,得到的通常是“老師,我們父母都不在家,孩子就辛苦你啦”或是冷冷的一個“哦”字,然后掛斷電話,留下一臉茫然的我在電話的另一端,滿腔的熱情瞬間被冷水撲滅。缺失家庭教育的孩子問題多多:任性、生活懶散、作業不能按時完成、學習缺乏積極性與自我約束能力……面對如此問題的學生,單憑老師的一己之力,一廂情愿,收效甚微。如何造就高素質的孩子呢?理想與現實相距總是那么遙遠,久而久之,再大的熱情也會慢慢被磨滅的。
5.收入因素:夜吟應覺“月光”寒
近幾年來,盡管國家一再強調教師的工資不低于或高于國家公務員的平均工資水平。然而,隨著經濟的發展,教師的工資始終追不上房價等上漲的腳步,因此往往成為可憐的“月光”一族。微薄的薪資使教師的社會地位難以真正體現和得到提升。在這個物欲橫流的時代,要教師堅守著教育這一方樂土,始終保留著熱忱的教育之心,實屬不易。面對各種誘惑,一部份教師不甘清貧,索性跳槽下海經商。一部份則陷入觀望和彷徨,不安與躁動籠罩著這部份教師。生活條件雖然改善了,但職業倦怠也隨之產生了。
二、如何消除職業倦怠:多把鑰匙開多把鎖
教師工作千頭萬緒,繁雜而辛苦,充滿了挑戰、汗水,甚至是辛酸的淚水。因此出現情緒耗竭、性格解體、缺乏個人成就感等職業倦怠現象是社會客觀存在的必然產物。那么,如何告別職業倦怠,睿智地面對工作壓力,提升幸福指數呢?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綜合有關專家和學者的觀點,我認為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
1.提倡尊師重教的社會氛圍:一枝獨放不是春
一個良好的尊師重教的社會氛圍,是教師克服職業倦怠的良好外部條件,因此各級政府特別是教育行政部門,應切實把黨和國家尊師重教的有關政策落到實處。一是要千方百計提高教師的政治待遇和經濟待遇,真正為廣大教師解決一些實際的困難和問題,逐步使教師這一職業成為人們羨慕的職業。二是要大力宣傳教育的重要性及教師的奉獻精神,逐步營造一個尊師重教的社會氛圍。
2.創設和諧的組織環境:明月來相照
構建和諧的校園環境,需要從多方面入手。一是要求學校管理者應堅持以人為本,實施民主管理。二是關乎教師的考核、職評等切身利益的事情,盡量客觀公正、公開透明。如學校制定評優評先、獎教等制度,要盡量征求教師合理的建議,增強教師責任感,形成集體歸屬感。同時通過構建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努力營造“書香校園”、“精神家園”,使教師從精神上也體驗到職業的充實感和神圣感。endprint
3.激勵堅守教書育人崗位: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鶴發銀絲映日月,丹心熱血沃新花。”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師職業,高尚而偉大。對于那些甘為人梯、樂于奉獻、一直戰斗在教育教學的第一線的教師,政府、學校可以采取激勵表彰、學生選擇老師上課等有效措施,讓他們獲得更多的榮譽和物質的獎勵。“年歲有加,并非垂老;理想丟棄,方墮暮年。”職業理想了,老師自然樂意堅守教育這一方樂土,牢記自己當初的理想,無悔地走向詩和遠方。
三、如何樹立教師職業幸福感:一草一木總關情
“幸福不是毛毛雨”。沒有幸福感的教師,如何培養出幸福的學生?教育要給人以幸福,就必須先要有教師的幸福。我認為可以通過以下四個方面去創造教師的幸福。
1.明確角色,體驗職業的樂趣。
作為一名教師,首先要有良好的自我認知,準確把握自身角色。要充分認識自己的職業價值,熱愛自己的學生。從孩子們的進步中體會到工作的樂趣,會很有成就感。其次,一個充滿愛心、學識淵博、桃李滿天下、充滿個人魅力的教師,到哪兒都受歡迎。這就是教師職業的自豪感。
2.提高素養,感受勝任的愉悅。
俗話說:“要給學生一滴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要給學生一滴水,自己必須是一泓源源不斷往外流的泉水。古人云:“善歌者使人繼其聲,善教育者使人繼其志。”教師要在不斷積極參與職業活動中,尋找最佳位置和方式,獲得心靈滿足,不斷超越自我。教師的專業知識豐富了,專業素養提高了,勝任自己的本職工作,成績斐然,得到的是學生的愛戴,同事的尊重,家長的信任,感受到的是職業的愉悅。
3.樂當孩子王,收獲職業的幸福。
陶行知說過:“教師的成功是創造出自己值得崇拜的人,先生最大的快樂,是創造出值得崇拜的學生。”我認為作為一名教師,要獲得職業的幸福,就要與學生為伍,甘愿成為一名“孩子王”。教師來到學生中間,就增加了師生交往的機會,為建立深厚情感創造了條件。就如教師節之際,我收到學生的一份份小小的賀卡;走到街上,聽到學生一聲聲甜甜的問候;生病住院時,接到一個個飽含關切的電話……所有這些,都是用金錢都買不來的精神財富。這樣收獲到的職業幸福感,溫馨而甜蜜,無以言表!
4.心態陽光,暢享幸福的芬芳。
英國作家狄更斯說:“一個健全的心態比一百種智慧都更有力量。”作為教師,面對諸多的壓力,應學會通過自我調整、自我放松等途徑調控情緒。當既定目標無法實現時,就要理智調整,這樣工作和生活自然變得輕松許多。
有這么一個經典的故事。從前有一位老太太,她大兒子賣傘,二兒子開染布店。晴天老太太擔心大兒子的傘賣不出去,陰天她又擔心二兒子沒法染布,所以老太太整天為兩個兒子的生計犯愁。有一天她碰到了一位高人,當了解了她的苦衷后高人對她說:晴天你應該為二兒子可以染布高興,陰天你應為大兒子可以賣傘而慶幸。老太太試著這樣想,慢慢地心情就好了起來。我認為教師同樣如此,既要為優生的杰出表現欣喜,又要為差生的進步高興,微笑面對生活。只有保持良好的職業心態,才能獲得做一名幸福教師的快樂。
總而言之,克服教師職業倦怠,是一個長期的復雜的系統工作。辛勤的園丁們只要把教學工作看做自己的內心渴望,就能從中享受到教書育人的樂趣、自由創造的喜悅和自我價值的升華,就能克服職業倦怠,激活幸福的密碼,體味幸福的人生。其實,職業幸福并不遙遠,它就在我們的身邊,就像是常年盛開在追求道路上的鮮花,常伴在你我身旁。只要你肯低頭,彎腰拾掇,何愁不能暢享到廣闊無垠的教學園地里,那一縷縷沁人心脾的芳香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