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敏
一、問題描述
在當前撲面而來的教學改革中,學校原3年制轉型為3+2學制,之前應付專業美術高考的傳統色彩教學便顯得越來越不合時宜。我們的3+2中高職貫通以設計為主導方向的色彩教學正面臨著突破性的挑戰。
原3年制色彩教學主導方向直接指向上海市美術類的色彩統考,因而此三年的色彩課程教學也緊緊圍繞著統考進行設計:一、二年級著重寫生色彩基礎,訓練以色彩靜物臨摹和寫生為主,裝飾色彩課程以傳統中外圖案為主;三年級全程進行高考色彩專題訓練,以照片寫生與默寫為主,強化訓練。
轉型后的3+2中高職貫通主要由藝術設計和工藝美術兩大專業模塊構成。3+2學制色彩教學的主導方向與各專業對接,不同專業的色彩教學因此也面臨著相應變革。我們將在原先的色彩靜物寫生基礎上,根據各專業特點增加相應內容的設計色彩課程,為后續的設計課程提供良好的思維和創作基礎。
二、專題釋義
設計色彩是藝術設計和工藝美術專業中十分重要的一門課程,是銜接繪畫和藝術設計的一座橋梁。該課程研究和探討新的繪畫寫生方式,在觀察方法、思維方式以及表現形式上形成了獨特的指向。與強調客觀寫實的傳統色彩寫生教學不同的是,設計色彩課程強化了理性和主觀表現,它不以描繪對象的客觀樣態為目的,而是以藝術設計和工美設計專業的造型需要為出發點,以色彩寫生的新思維為取向,旨在為色彩設計和創造提供多種可能性。
三、價值論證
1.必要性
設計色彩教學不僅突破和改變了以往裝飾色彩造型的訓練方法,能使學生將設計理念和色彩寫生有機結合,更能完整地體現設計色彩更廣泛、更深層的內涵。
2.緊迫性
在全院教學改革的大形勢下,作為全新設置的我校3+2中高職貫通藝術設計和工藝美術設計專業,其基礎色彩教學的改革也迫在眉睫。所謂“牽一發而動全身”,中職部分的三年和高職部分的二年,其教學設計也是貫通的,有著緊密的關系。
3.科學性
與傳統寫生色彩和裝飾色彩不同,設計色彩課程最突出的特征在于眼、手、腦的相互協調、相互提升。以培養學生具有邏輯的、理性的獨立研究色彩規律性的能力,使學生具備一種全新的色彩表達觀念與方式,為后續的專業設計打下基礎。
4.可行性
3+2學年制的學生的專業基礎較為薄弱,在課時有限的情況下再一味地強調傳統的色彩寫生對其無疑是收效甚微。而設計色彩本身的教學理念著重以平面為主,這對學生原有專業基礎的要求就放低了門檻,或者說給學生設置的起跑線是一樣的。這樣設計更為可行。
四、課題訓練設計
1.色彩三要素
不論任何色彩,都具備這三個最基本的要素。若能熟知色彩的基本秉性和規律,主動、主觀地掌握這些概念,就能在顏色的設計和搭配上占優勢。
2.歸納色彩
由于新生進校前,有半數以上是零基礎或者繪畫基礎較差的同學,色彩練習極少,所以專門做一些調色練習是很有必要的。能夠熟練調配所需色彩,并進行色彩提取,是學生應該熟練掌握的基本技能,從而獲得色彩設計與應用的自由。這種色彩語言的儲備,對增強色彩設計表現的生動性與視覺審美的愉悅性是十分重要的,畢竟人腦中對色彩高層次的主觀感悟與意象性是計算機無法替代的。經過調色訓練,使學生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獲得比較豐富的色彩語匯。
3.水彩表現技法
本門色彩構成與表現的作畫材料多數以水彩材料為主,水彩以其的便攜性、易刻畫的特點使得作品的表現更加有效率。通過水彩作品的臨摹,給學生展示一個直觀的表現形式,有利于學生理解和把握水彩技法的表現形式,提高學生對色彩的觀察理解及表現的能力。
4.色彩變調
色調的變調練習是理性的色彩設計思維與感性的色彩顯現,是一種更高層次的主觀色彩感悟與設計應用。通過色調的變調練習,使學生對色彩的感悟與設計更加準確、自由,其色彩語匯和區域也將更加寬廣,從而加強學生對畫面色調形成的把握與控制能力,提高在實踐中對不同色調的處理和應用的能力。因此在設計色彩教學中,色調的變調訓練是很重要的一個學習方面。
5.色彩限制
通過限定的幾種色相進行色彩調配,挖掘與豐富學生的色彩感覺,拓展色彩表現的區域。以此加強學生主觀的色彩運用與色彩想象的能力。在極限中尋求突破,在限制中豐富色彩的語匯,達到色彩設計表現的自由。
6.色彩分解
首先選擇一張喜歡的圖像作品進行分析,理解其色彩組合與形式構成的處理方式,進行形態解構和色彩分解,最后產生新的圖形與新的色彩關系。自主創意訓練可以讓學生從一組形態各異的靜物上,打破原有秩序并重新組合與布局,對點、線、面的構成和色彩組合進行全面的統籌安排、設計,力求構圖的獨特與形式構成的美感,尋求、建構新的色彩關系。
7.色彩重構
突破自然色彩、具象與三維空間的限制,以幾何線性和塊面等造型符號構成特殊圖形,體現構成的節奏、旋律,強化色彩對比與裝飾性,構成新的組合形式和色彩關系。色彩重構訓練,有利于發揮學生的色彩想象力,增強對色彩的感受和感悟,促使色彩在設計應用中發揮更大作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