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玉龍+曾文創
摘 要:小城鎮發展已經成為我國城鎮化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新型城鎮化背景下,為加快小城鎮的發展,推動城市公共服務均等化,需構建完善的城鎮交通體系。本文從新型城鎮化對交通發展的要求出發,分析了小城鎮交通特征,探索新型城鎮化背景下小城鎮交通發展規劃思路,提出加強對外交通、集約內部交通以及慢行交通策略。
關鍵詞:小城鎮;交通規劃;新型城鎮化
中圖分類號:F29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064(2017)15-0222-02
1 引言
新型城鎮化急需科學的綜合交通規劃,以保障新型城鎮化的可持續發展。現有的綜合交通規劃方法主要是針對大城市,對小城鎮未必適用。針對此,本文根據新型城鎮深刻內涵,分析小城鎮的交通發展特征,提出新型城鎮化背景下小城鎮交通的策略和措施。
2 新型城鎮化與交通發展
2.1 新型城鎮化的內涵
新型城鎮化是以城鄉統籌、城鄉一體、產城互動、節約集約、生態宜居、和諧發展為基本特征的城鎮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鎮、新型農村社區協調發展、互促共進的城鎮化。
新型城鎮化的核心在于不以犧牲農業和糧食、生態和環境為代價,著眼農民,涵蓋農村,實現城鄉基礎設施一體化和公共服務均等化,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實現共同富裕。
2.2 新型城鎮化對交通發展的新要求
新型城鎮化的實質是集約綠色發展,城鄉統籌發展,市民化全面發展。交通是城鎮化發展的前提條件和驅動力之一,具有較強的支撐和引導作用,是必要而非充分條件。因此交通規劃建設應根據新型城鎮化目標和要求,結合小城鎮的特點,及時調整發展目標和策略。
(1)加強對外交通聯系,融入區域協調發展。新型城鎮化要求深化區域合作,推動區域良性互動發展,逐步縮小區域發展差距。因此,鎮級交通應以市域交通網絡為依托,加強鎮級交通干道與市域交通網絡銜接,改善小城鎮對外交通條件,積極融入市域及區域協調發展。(2)建立綠色、低碳交通發展模式,實現節約集約、生態宜居城鎮。新型城鎮化要求產業城鎮在強化產業功能的同時,增強小城鎮公共服務和居住功能,形成產城互動,逐步實現生態宜居的目標。鎮級交通應在機動化得到發展的同時,提高公共交通的服務水平、優化慢行交通的出行環境,形成以綠色、低碳交通為主體,個體機動化為補充,多模式的交通方式結構。(3)加快農村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推動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新型城鎮化要求城鄉統籌發展、協調發展,要大力推動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縮小城鄉生活水平和生產條件的差距。為實現城鄉公交一體化,公交服務需要延伸到村落,滿足村民對外的出行需求。
3 小城鎮空間布局與交通特征分析
(1)產業集聚和輻射同步發展,對外客貨運交通需求大幅增長。隨著區域產業聚集和輻射,專業鎮沿干線道路形成組團式的工業園區布局,規模效益進一步增強。對外客貨運交通需求大幅增長,干線道路對外客運需求與內部通勤交通混雜,交通秩序混亂。(2)中心功能逐步增強,向心交通需求加強。以綜合商業體為核心的服務業逐漸在城鎮中心興起和發展,辦公、住宅、文化、體育等也不斷在中心區升級和聚集,中心區的綜合服務功能不斷增強,吸引了外圍產業園區、工業組團的的產業工人到中心區消費、居住,打破了原有零星小商業消費格局,向心交通需求不斷增強。(3)村居和工業混合發展,電動自行車發展迅速。自然村莊零星分布,并且混雜鄉鎮企業,產業工人進入村莊租賃居住,電動自行車增長迅速。隨著工業組團式的發展,零星混雜在各村落的鄉鎮企業將逐漸轉移和消退,而村莊更加回歸本原,向現代生態農業發展。
4 小城鎮交通發展策略
(1)加強城鎮的對外交通銜接,加快城鎮產業結構升級。通過落實市綜合交通規劃中重大基礎設施,形成面向市域乃至區域的高快速路網交通網,積極參與區域競爭和鎮區聯動發展。加強城鎮的對外交通設施建設城鎮交通直接影響到城鎮在區域中的地位、投資環境。如果不能正確地利用對外交通設施,則會阻礙城鎮的進一步發展。(2)加強道路與用地的協調,引領城鎮向集約化轉型。科學地規劃城鎮用地布局和路網結構,使功能布局、人口分布、出行需求、物流走向與路網系統相一致,達到道路利用的最大化和交通需求源分布的最優化配置。均衡土地利用開發的強度,緩解因規劃功能不合理造成的出行距離總量增大、局部道路負荷過重問題,保證城鎮發展、路網系統與交通體系的有機協調。(3)加強慢行交通建設,實現安全、公平、綠色發展。通過交通發展理念從“以車為本”向“以人為本”的根本轉變,建設體系完備、功能完善、服務均等的高品質慢行交通體系,營造安全、高效、便捷的非機動車系統和舒適宜人的步行設施與環境。
5 案例分析—東鳳鎮交通發展
5.1 交通發展特點
特點1:與周邊地區產業集群效益明顯,貨運需求比例高。
產業集群效益不斷發揮,G105國道交通流量從2012年4512pcu/h增長到2015年6456pcu/h,流量翻一番,并且貨車折算成標準車比例高達50%。G105國道已經飽和,不能滿足日益增長的客貨需求。產業集群效益繼續強化,要求對外交通效率進一步提升。
特點2:由工業城鎮向產城融合的小城市發展,公交需求不斷增長。
近年來東鳳鎮大力發展房地產,商業服務逐漸繁榮,從舊城區向東橫向發展,形成鳳翔大道、興華路商圈。東鳳鎮產業工人對城市服務品質的要求提高,工廠周邊的小商業服務已不能滿足品質的需求,對鎮中心、小欖、順德、甚至主城區的公交需求提高。
特點3:廊道軸向發展,有利于交通組織。
東鳳鎮長條形的地理形狀和城鎮發展演變,逐漸形成鳳翔大道、興華中路發展軸,未來有沿東海路發展的趨勢,在此基礎上提高軸線的土地混合程度,有利于交通組織和城市交通的健康發展。endprint
5.2 發展目標
東鳳鎮是全國小家電制造基地,未來將打造成為產業結構合理、配套完善、環境優美的新興現代化工業城鎮。根據東鳳鎮城鎮發展定位,交通發展總體目標應在市綜合交通體系下,銜接與鉚合區域和市域交通設施布局,為產業貨物運輸形成多式聯運的綜合交通運輸格局,逐步建立與產業城鎮用地相協調的道路系統,構建高效、公平、低碳、多種交通方式協同發展的城鎮交通體系,支撐城鎮擴容提質,統籌城鄉發展,改善村居對外出行條件,圖1。
5.3 交通發展策略
策略一:加強與周邊鎮區的路網銜接,推動市域跨鎮合作。在中山市綜合交通體系的指導下,進一步梳理對外快速通道和聯系周邊城鎮及高速出入口等區域交通設施的快速通道,形成由廣中江高速、新沙水公路、加二線、廣珠西線高速、東阜公路、G105組成“三橫三縱”的高快速路網格局,并加強道路和節點銜接,實現東鳳鎮與區域交通設施、周邊鎮區的便捷聯系,積極融入珠三角的經濟發展圈。
策略二:構建與用地相適應的城市路網結構,提升道路交通承載能力。東鳳鎮規劃為“兩園四區”的用地布局,分別有同樂工業園、和穗工業園、永益居住片區、同安居住區、鎮中心區以及農業觀光區,形成鳳翔大道、東阜公路、沿江商務等發展軸線。東鳳鎮道路網規劃應強化組團間的交通聯系,以組團布局為基礎,構建骨架路網,理順各組團間的連接通道。在高快速路系統框架下進一步完善,形成“兩環兩橫兩縱”的城市主干路網結構。一環由同樂工業大道—赤峰路—金怡路—東富路—同安大道組成;二環由鳳翔大道—升平路—金怡南路—東富路—東阜公路組成。兩橫為和穗大道和同樂三路,兩縱為東海路和同吉路。
另外東鳳鎮內的用地規劃較整合,應針對不同的組團規劃,差別化的構建交通網絡。工業區應注重主次干道的規劃,并考慮慢行出行的需求;居住區可適當加密支路網的規劃,建立完善的道路循環系統;農業區當注重對于現有農田的保護,減少對農田的分隔和占用。
策略三:大力發展公交系統,引導城市布局優化。全方位實施公交優先,大幅提高公交服務水平。創新公交發展模式,推動公交整合,積極引入中小巴公交方式,適應東鳳相對分散的城市形態、道路交通系統及居民短距離的出行特征要求。盡快構建東鳳鎮骨干公交體系,提高公交服務品質。加快公交站場等基礎設施建設,改善公交運營條件。
策略四:營造良好的慢行交通環境。堅持“可持續發展、以人為本”理念,分析東鳳鎮慢行交通系統現狀,結合東鳳鎮道路系統規劃及城市交通特點,構建與城鎮發展相適應,與公共交通良好銜接,安全、高效、便捷的非機動車系統和舒適宜人的步行設施與環境,推動東鳳鎮慢行交通系統整體水平的提升,滿足居民慢行交通出行需求,形成“安全、便捷、連續、舒適”的出行環境,提升東鳳鎮居民生活質量和品質。
6 結語
本文通過深刻理解新型城鎮化的內涵,分析新型城鎮化對城鎮交通發展的新要求,結合小城鎮的用地布局和小城鎮交通特征,提出新型城鎮化背景下小城鎮發展策略,并以東鳳為例,踐行交通發展的新要求。
參考文獻
[1]趙雙喜,劉如迪,李德龍.山東省小城鎮交通規劃現狀與改進措施[J]. 2013.2(21):39-42.
[2]湯銘潭,張全.我國小城鎮道路交通規劃的優化基礎[J].2005.3(13):49-52.
[3]榮朝和.推進綜合交通規劃的方法創新[J].綜合運輸,2010,01:10-1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