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劍
摘 要:生產力促進中心是我們國家行業規模最大的一個科技中介性服務機構,擁有一套比較完善的技術服務體系和網絡,繼而形成一種多元化的服務模式。而在我們國家的生產力促進中心技術服務的數量在不斷地擴展的情況之下,服務的質量以及水平卻沒有顯示出同等速度的提升,現有的技術服務模式還有待進一步改進。本文首先對生產力促進中心的技術服務模式進行了探討,繼而提出了生產力促進中心在技術服務模式方面創新的幾點思路。
關鍵詞:生產力促進中心;技術服務;模式;創新
中圖分類號:F1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064(2017)15-0246-02
1 生產力促進中心的技術服務模式
1.1 組織模式
生產力促進中心主要具有兩種模式,也就是營利性模式以及非營利性模式。而我們國家目前大多數的生產力促進中心都屬于事業單位,是結合事業單位的相關制度,或非營利性的組織模式,繼而建立起相應的管理機制以及運行的方式。與之相反的是,有些專業機構,或者是民營機構則是從企業的營利來實施管理的設計。而依照生產力促進中心法人的組成可以分成以下幾類:事業法人、企業法人、社團法人以及非獨立法人等。
1.2 業務模式
1.2.1 綜合性
綜合性的業務模式主要是定位在全方位創新的中介服務,而在組織結構的設置上則是采用了很多部門之間相互協調以及配合的一種模式,讓創新過程當中的一些問題可以在生產力促進中心中得到非常良好的協調和解決。
1.2.2 專業性
專業性的業務模式則是面向具有特色的創新資源,繼而設立出具有單一性和專門性的機構,實施專門性質的特色創新性服務。這也成為了我們國家很多地區以及行業的生產力促進中心在逐步發展的過程中所呈現出的一種趨勢。
1.2.3 行業聯動模式
生產力促進中心通常都不具備實體結構的,是利用網絡或者臨時的辦公室會議的模式,繼而提供創新信息以及要素相關的服務,對行業內部的信息技術交流實現促進作用。
1.3 對象模式
1.3.1 給中小工業企業提供服務
中小型的工業企業是生產力促進中心最為主要的服務對象和服務領域,同時也是促進市場的公平競爭,繼而為新技術的商業化提供出良好保障的基礎。
1.3.2 給大型工業企業提供服務
很多大型工業企業在其發展和成長的進程當中所面臨各種各樣的發展挑戰,應該要由生產力促進中心為它們供給出技術方面的支持以及信息方面良好的服務,從而實現技術交易成本的降低。
1.3.3 給現代化農業提供服務
供給新型農業技術以及農業供需關系,是生產力促進中心在服務三農方面的一個重要的內容。
1.3.4 現代化服務業的改善
數量巨大的新型信息技術、產品以及服務方式將會對傳統服務行業結構以及形態的改善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而生產力促進中心可說在這個方面有著非常積極推動作用和示范作用。
1.4 服務環節
1.4.1 前端提煉
可以說生產力促進中心所對應的工作重點是在創新環節的最上游,也就是對研發項目的扶持以及挖掘方面,繼而對具備良好商業開發價值以及產業技術潛力的各種項目加以重點培養,從而使得生產力促進中心針對自主知識產權相關項目培養效率以及社會效益的提升。
1.4.2 中間串聯
生產力促進中心能夠利用構建出各種各樣的對上游和下游之間連接有利的條件以及機制,實現上游的科技成果能夠更為迅速、更高效的向著下游具有實力的開發企業的轉化,或者建立起一些中小企業,繼而直接進行開發和轉化。
1.4.3 末端推動
利用融資供給、信用擔保、營銷咨詢以及企業培訓等方式,逐漸提升中小企業的核心技術進步,把工作的重點放到對下游中小企業發展的扶持上,讓企業能夠較好的躲過管理、信用、資金以及市場等方面的危機。
1.4.4 全程輔助
將某一個或者某一些項目當做切實跟蹤的目標,從對上游的合作項目加以選擇為起點,到對下游合作企業的尋找,或者是到產業開發的成功,在這個過程當中生產力促進中心要全程參與,同時加以輔助,確保項目成活率達到一定的范圍以上,并且呈現出企業良好的的品質。
以上所陳述的幾種模式是從組織結構、服務對象以及服務環節等方面實施簡要的分類。而每個生產力促進中心開展技術服務在內容以及形式方面都有著自己的特色,并且有的生產力促進中心有可能兼備很多種模式的特征。
2 生產力促進中心在技術服務模式創新的幾點思路
我們國家的生產力促進中心在經歷了二十余年的發展和實踐之后,形成了一套較為完善的服務體系,創建出了很多較好的服務模式,雖然取得了比較好的成績,不過它仍然處在一個逐步成長的階段,還有待相關工作人員進一步的探索。
2.1 專業化和差異化技術服務模式的創新
生產力促進中心可以提供出的技術服務是多種多樣的,其涉及到的服務范圍也十分廣泛,不過在新的產業革命過程當中,企業的專業度將會提高,繼而對技術服務方面的需求較之以往也就更加的專業化以及差異化。這就需要生產力促進中心能夠及時的對本地區和本行業企業所呈現的需求加以了解,對技術服務中的重點加以突出,逐漸提升服務所具備的專業化水平,繼而在提供出良好公共服務的同時,對個性化和差異化的服務機制加以不斷地探索和革新。
2.2 對高成長性的小企業所呈現的技術需求加以關注
就目前來說,經濟發展最為主要的特征是對新產業的醞釀,而對那些成長前景比較好的小企業,作為生產力促進中心應該給出更多的支持以及關注。應該對新興產業當中的小型科技企業加以充分的了解,逐步掌握這一類企業對于技術服務所呈現需求的重點,尤其是在服務方式上,是跟傳統行業具有較大差異的。這就需要對軟件和硬件的服務手段加以不斷的完善,繼而提升從業人員的基本素質,提升技術支持的力度,逐步構建起新興企業中的內在聯系,創建出一種具有可持續性的技術服務新模式。
2.3 以業務模擬化網絡服務機制為基礎
工業革命給全球經濟都提出了更為新穎的要求,同時也讓全球經濟面臨了新的發展機遇。在這樣的環境之下,生產力促進中心一定要將業務聯動模式加以創新,使傳統的屬地化服務方式得到改變,逐步變成以互聯網相關的技術服務聯動模式和機制的探索。從而實現跨地域性質的技術服務。這樣就能夠實現當地的收集需求,同時為遠程服務提供出技術解決方案,繼而實現了異地服務成本的降低。同時,促進業務集成以及服務資源的共享,讓體系之內的技術服務要素得到優化配置以及合理的流動,從而在最大程度上發揮出生產力促進中心服務的效能。
2.4 拓展服務領域,同時提升服務水平
生產力促進中心應該逐漸增強隊伍的建設,培養出一批專業化人才以及復合型人才,使內部從業人員的整體素質得到提升。要對服務對象以及方向加以明確,繼而推出更多的精品服務項目,對研發服務、新技術、新工藝以及新成果等加以高度的重視。將中小型企業的實際發展情況結合起來,對企業所呈現的技術需求加以更為深入的了解,充分掌握國內外產業以及技術等方面發展的趨勢,同時對各種研究成果加以關注,還要對政府部門的經濟和科技相關政策做出及時的了解。做到幫助企業對難題加以攻關,做好項目的申報和咨詢,從而起到一種良好的橋梁作用。
3 結語
總而言之,生產力促進中心在企業技術、政策等方面的支持,能夠給企業良好的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為一些現代高新行業和企業的發展和進步提供了保障。相關從業人員應該積極探索,對各行業、各企業的實際需求加以明確,繼而依托于生產力促進中心的平臺,為企業提供出更好的服務,為我國的經濟建設貢獻出自己的力量。
參考文獻
[1]莊志彬,林子華.關于生產力促進中心服務特色培育的幾點思考[J].長春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01):10-13.
[2]薛強.我國生產力促進中心發展的階段及特征分析[J].科技成果縱橫,2012,(03):33-44.
[3]薛強,趙靜.我國生產力促進中心技術服務模式及創新研究[J].西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10):187-18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