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志貴



【摘要】進入新世紀,加入世貿組織十幾年來,中國在改革與開放的現代化發展道路上穩步前行,國民經濟取得極大進步與提高。隨著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持續多年的高增速發展曲線逐漸平緩下來,走向更注重質量的產業升級之路。習近平主席對現階段社會發展做出了科學描述,提出了我國經濟處于“新常態”。通過供給側改革,原有的高增速,高能耗,高污染模式不再持續。 “新常態”背景下,高校畢業生就業面臨機遇,也面臨挑戰。
【關鍵詞】法語專業 人才培養
教育服務于社會,服務于國民經濟的發展。“新常態”背景下,高校人才培養模式應主動適應于社會發展的不同階段。法語專業畢業生分布于多個行業,就業曾長期保持穩定,法語人才培養得到社會肯定。現階段,社會與企業已經對高校的人才培養提出了新的要求。應對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回應畢業生就業的挑戰,需要主動調整原有人才培養模式,加強思維能力訓練,加強校企合作,適應變化,不斷改革創新。
一、新常態下 法語專業就業狀況宏觀分析
“新常態”是對社會經濟運行狀態的科學描述,一方面傳統行業落后產能在供給側改革中淘汰升級,傳統行業部門經濟曾經是吸納畢業生就業的主力,這些行業在新的形勢下創造就業的能力受到影響。另一面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孕育著巨大發展潛力,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興起,新興產業、新興業態吸納就業能力不斷增強,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催生更多新的就業增長點,為促進就業奠定了更加堅實的物質基礎。在新常態的背景下,法語專業畢業生就業面臨機遇與挑戰并存。
就業狀況直接關系到宏觀經濟運行的健康與社會穩定,是各國最為重視的社會經濟指標。例如美國的非農就業指數,每次發布對全球證券市場,外匯匯率,貴金屬價格都產生重大影響。對就業狀況做出科學正確的解讀與分析,才能找到破解就業難題的正確道路。表一是近五年來高校畢業生的總量變化,可以看到,從全國畢業生總數看,畢業生總數量呈現逐年穩步上升,2010年畢業生總數660萬人,到2016年畢業生已達765萬人,就業形勢嚴峻。具體到法語專業來說,目前法語專業就業狀況保持穩定健康(見表1),但是就業難度在加大,競爭激烈程度顯著提高,優秀工作崗位越來越稀缺,就業質量有逐漸下降的趨勢。
改革開放前期,由于歷史原因,外語專業人才供給緊張。法語專業只有北外,上外等外語專業院校開設,專業稀缺性與極高的生源選拔標準,使得法語專業就業一直呈現供不應求的狀態。表三統計了各語言專業就業率,需要指出的是,按現有統計方法,考研,出國,靈活就業等都算做已就業。所以就業率指標項數據偏高。2000以前,湖北省只有三所學校開設有法語專業,(武漢大學,武漢理工大學,湖北大學)。加入世貿組織以后,中國對外經濟往來日益頻繁,各大綜合性大學,高職高專也相應開設了法語專業,現僅在湖北省,就有9所綜合性大學,7所高職高專也開設有法語。十多年的時間,法語畢業生人數增長了數倍。在就業崗位沒有同比例增長的情況下,就業難度明顯加大,就業滿意度下滑明顯。
本文選取XX大學外國語學院2014,2015,2016年法語專業畢業生,根據畢業生就業情況統計數據,做出實證分析。
二、數據與實例所反映出的法語專業就業特點分析
(1)法語專業畢業生具有就業的通用性,靈活性特點。法語專業畢業生適應面廣,畢業生廣泛分布于多個行業。如教育行業,新聞出版行業,國際貿易,電信通訊,建筑,資源采集,機械制造,奢侈品,食品飲料,旅游酒店,金融等等。在“新常態“背景下,傳統行業在供給側改革中淘汰升級,又有新的朝陽行業不斷產生。應用型的法語專業畢業生可以相比其他專業,體現出就業的靈活性。
(2)法語專業畢業生就業的國際化特點。法語專業海外就業占比高。高比例的海外就業同時也拉高了法語專業畢業生起薪水平。近三年海外就業的畢業生占比分別為:37%,46%,34%。法語專業適用于所有與法語國家有交流合作的行業與企業。當下,非洲已經成為我國企業“走出去“戰略的重要落腳點,僅在2016年,中國對非洲非金融類直接投資33億美元,同比增長14%。覆蓋建筑,租賃和商業服務業,采礦,制造,批發和零售等領域。非洲有31個法語國家,中國企業在非洲法語國家大量開展業務,提供了非洲急需的基礎設施建設技術與資金支持。同時,非洲國家豐富的自然資源,也為中國經濟發展注入了動力。法語專業畢業生在非洲法語國家工作生活,也為國家經濟與個人發展做出了努力。
(3)法語專業就業具有適應主動適應社會發展變化的特點。隨著從中央到地方的行政事業單位改革,法語專業在事業單位,機關單位就業比例低,在企業,新經濟就業占比逐漸提高。可見宏觀環境的變化已經對法語專業產生了直觀,顯著的影響。在實例中的高校,歷年來一直有畢業生參加省衛生廳組織的援非醫療隊。而在近年,國家援非的形式與戰略發生變化。體現在數據上,近三年在衛生廳組織的醫療隊中就業占比從19%,7%直降到0。而在電子商務平臺就業占比從3%,9.4%一直升高到22.7%。可見在新經濟中就業極大的緩解與替代了傳統行業減少的就業機會。
同時對實例數據分析還可以看到,隨著中國在世界經濟中的重要性日益顯著,已經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最大驅動力,社會與企業對法語應用型人才的需求保持旺盛,這也反映了中國經濟已經于包括法語國家在內的全世界融合,體現出世界經濟全球化的特征趨勢。
三、實證分析對法語人才培養模式的啟示
(1)傳統行業與新興行業對于法語專業畢業生有不同的要求,人才培養模式要做相應的改革。應加強思維能力的訓練,與思維模式的培養。由于產業升級,人才需求從傳統行業向新興行業轉移,對人才培養模式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在制造業等傳統行業高速增長的周期里,企業偏重標準化人才。即經過規范科學的聽說讀寫訓練,具備基本的法語語言環境下工作的能力。由于傳統制造業企業規模大,生產經營流程長,范圍廣,對于畢業生的專業能力要求呈現出專業領域內的多樣化要求特征。例如,湖北大學法語系畢業生,曾經在中法最大的企業經濟合作項目-東風標致雪鐵龍集團中,得到很多就業機會。該公司有來自全國四十多家院校的300多名法語畢業生,2014年當年曾經吸納了一次性50多名各校法語專業人才就業。全部法語應屆畢業生都在從事汽車產業鏈上的相關語言與文字資料處理工作。涉及到沖壓,焊裝,涂裝,總裝等多領域內的法語專業詞匯與知識。根據調查反饋,在具備語言的能力的基礎上,企業要求畢業生還要能夠理解制造業工業流程,有更好的團隊合作意識,紀律意識,遵守工作合同的意識。而在其它類型的企業,具體要求又有所不同。從2010年開始,互聯網平臺的外貿企業增長速度明顯加快,海外代購,海淘等多種外貿新形式出現,大量新增就業來源于此。這類企業更注重畢業生的工作主動性,創造性,以及承受工作壓力,能在KPI指標模式下工作的能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