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過色彩的運用來展現藝術與設計的獨特魅力是我們現在常用的創作手法,藝術作品的色彩語言往往向我們傳遞了最真實和本質的內涵意義。本文從視覺傳達設計原理出發,以日本動畫電影大師宮崎駿的代表作《千與千尋》為研究對象,探究此電影中通過色彩的藝術表現而傳遞出的視覺意義、象征意義,以及色彩語言在人物塑造、情節氣氛烘托和影視主題思想表達的作用。旨在通過對片中色彩元素的歸納和解讀,能欣賞其中的色彩藝術風格,并學習其色彩運用的思路和方法,從而更深層次的了解藝術設計中的色彩世界。
【關鍵詞】:色彩;《千與千尋》;作用
色彩作為一種藝術語言在每一個藝術設計作品中都有著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尤其是在動畫電影之中。在我們所有接觸的藝術門類中,動畫電影是一門比較獨特的藝術。動畫是一種充滿想象的視覺表現形式,是動畫藝術家們傳達內心情感世界的一種方式。它給我們構造的是我們現實生活中所不具備的但是卻深深吸引著我們的精神追求。在這樣一個想象的空間里,色彩則是動畫藝術中最具有感染力的視覺形象,也是最為直觀的視覺形象。動畫電影從最初的黑白二維片發展演化到彩色立體三唯片,這一個不斷探究和完善的過程,少不了色彩這一個重要的視覺要素在其中營造影片的意境、豐富人物角色、加強場景真實感、提高影片的欣賞價值意境豐富觀眾的視覺感知,調動觀眾的情緒。
日本動畫在國際動畫影壇占有一席之地,已經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和特色,最為出名的則是動畫大師宮崎駿。他用色彩和線條為我們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生動夢幻的世界。他的作品極具東方色彩的唯美影像和恒之不變的深刻主題,其中獲得52屆柏林電影節金熊獎的《千與千尋》則是集他藝術設計創造之精華的一部影片。《千與千尋》中美術色彩選擇上偏向于那種色譜比較透明的區域,偏黃、偏紅的高亮度,在使用偏藍的色彩上也最大限度地避免了那些灰色的冷色調,最后采用的是藍偏紅,并具有透明的味道,有著明暗相間、虛實結合的特色。《千與千尋》的創作主要來源于宮崎駿對童年生活的回憶,該片色彩設計與動畫片整體影像風格統一,色彩運用恰當好處,不僅從視覺效果上深深吸引著我們,更是烘托了整個影片的主題。
一、色彩的視覺表述作用
曾經有人說色彩是有靈魂的,是因為我們的視覺經驗和外來色彩刺激產生相互呼應時,會帶動我們內心的某種情緒,從而影響觀眾對藝術作品內容的注意程度和信息的認知程度。不同的色彩會給我們帶來不同的心理感受,就好似柔和的色彩表現寧靜平和的環境,而強烈的色彩則表達一種較為亢奮的心情。在電影藝術作品里,角色的塑造、物象的描述雖然可以應用名稱、形狀、聲音等多種表達手段來體現,但是色彩作為一個視覺元素的存在,是更為直接、具體和生動的表現方式。
首先《千與千尋》的故事開篇鏡頭就顯現一束紅色的花,紅色是熱烈又沖動的顏色,預示故事的整體基調和主人公的奇幻經歷。不同純度、明度的色彩色調傳達不同的情感內涵和故事內容。主人公千尋與父母從都市搬家到郊區,場景色彩適中,以敘事為主,當千尋的爸爸迷路把車開進林中小路時,畫面場景色彩變得陰郁、深沉,給人神秘而緊張的感覺;當車停下時,畫面色彩又重回明亮的效果,但一幢紅色的古老城樓又突然出現,此時的紅色就像一種冒失的、魯莽的闖入者,帶著些許神秘也暗示了情緒的波動。這色彩的轉換不僅傳達了主人公細膩的情感變化,更是跟隨劇情的發展而強化了整體的影片節奏。
從角色塑造的視覺表述來說,《千與千尋》影片中,宮崎駿運用繽紛的色彩對主要角色、次要角色進行了十分生動和形象的描述刻畫,在對比中和諧且統一。千尋在油屋工作時,身著一身紅色的侍女和服,鮮艷的紅色在這里既符合油屋場景色調的要求,又寓意熱烈與沖動,代表著羸弱的千尋內心充滿斗志,立志要在油屋生存下去并將父母救回的決心。電影男主角白龍哪怕是為了學法術向湯婆婆出賣了自己的靈魂,但依然保持善良的本質,所以不論變身前后都是一襲白衣,來表現這一角色的亦正亦邪、充滿魅力和神秘感。影片中的每個角色之間既各自獨立又彼此關聯。包括片中的無臉男、鍋爐爺爺、煤炭蟲、三顆頭等次要角色,分別運用了黑色、深藍色、藍黑色、深藍色等深色與他們各具特色的造型共同表現神隱世界的魔幻和神秘。影片中主要角色千尋和白龍都用了淺色調,表現純真與善良,從而與次要角色進行區別。
二、色彩的情感表達作用
我們作為審美主體,在觀賞客觀色彩現象時,由于情感因素的作用會給無生命的客觀色彩披上情感的外衣,從而對色彩產生延展的聯想,對色彩有情感上的喜惡判斷。我們在觀看電影時會發現,彩色電影會比黑白電影更有情感上的共鳴。與線條、造型相比,色彩更能直接帶動觀眾的情緒。著名的攝影師斯托拉羅曾經說過:色彩是電影語言的一部分,我們用色彩表達不同的情感和感受,就像運用光與影象征生與死的沖突一樣。
當千尋經過白龍的指引通過狹長危險的樓梯來到鍋爐爺爺工作的工房時,在幽暗冷色調的環境中溫暖明亮的光在通道的盡頭的門里閃耀著,就像千尋的心情一樣,從驚恐、無助、彷徨中似乎看到了希望的曙光。在鍋爐爺爺的幫助下,千尋跟隨小玲到油屋找湯婆婆,場景的色調又由溫暖轉變為陰暗,空曠、昏暗的電梯使人感到壓抑,也展現了千尋內心的不安,穿插出現的油屋中色彩明麗的場景襯托得這種感覺更為強烈。正是這種在同一色調下的對比,產生了情感上的暗示和聯想,使色彩給我們傳達的知覺和情感更為深刻。
三、色彩的象征意義作用
色彩本身是審美符號,通過冷暖色調的對比可以輕松實現渲染氣氛、烘托環境的效果。但是色彩不僅僅只作用于渲染情境,它有著很重要的象征意義。
《千與千尋》影片中,湯屋來了被誤認為是“腐爛神”的河神,因被垃圾層層包圍,他的面貌和形體都無法看到,只有散發著令人作嘔的臭味的深灰色身體。宮崎駿在這用深灰色調的云彩和深藍色調的雨夜來增加環境氛圍的渲染。當千尋不怕臟不怕累為河神進行徹底清洗后,宮老師再次用綠色和白色描述了重生的河神。色彩與故事情節融合在一起,形象地表達了人類污染對自然的破壞,告誡人類要想與自然共生就必須解決生態問題,必須愛護大自然。
這部影片的畫面是采用手繪和2D技術的方式進行制作的,在美術色彩的選擇上主要使用了水粉這樣的上色類型。影片中那一望無際的綠色草原,繁密茂盛的森林,蔚藍地清澈見底、與天空藍明顯不是一個色的海,大海中紅色的電車,天空中的白云都在這種色彩的明暗對比配合下形成了一種強烈的人文主義關懷和環保意識。當我們在欣賞《千與千尋》中那些優美的畫面時,宮崎駿已經通過色彩的隱喻手法將深刻的人生哲理都傳遞出來了,在電影每一副畫面色彩語言中,帶給了我們無限的想象空間,將我們的心靈進行了一次又一次的洗滌。
結語:
一個優秀的藝術設計作品是各種設計因素和藝術語言的融合,色彩是這其中的關鍵性環節之一,它在視覺和內在表現上都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影響決定一個藝術作品的藝術風格、情境定位、人物性格和藝術感染力。宮崎駿老師在動畫電影《千與千尋》中,用色彩敘事語言,用色彩表達情感,使各種視覺元素在交融碰撞中得到升華,形成完美流暢,既具有審美價值又蘊含現實意義的視覺效果。這部影片帶給我們的不僅僅是藝術上的享受,更重要的是其中寶貴的啟示。
參考文獻:
[1] 任書瑤.宮崎駿動畫色彩設計探究[D].南京: 南京師范大學,2013.
[2] 張利麗.試論宮崎駿動畫電影中的“自然之美”[D].貴陽:貴州師范大學,2010.
[3] 楊曉林.動畫大師宮崎駿[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4.
作者簡介:梁蓉蓉(1993-),女,湖南婁底人,碩士學位,天津工業大學,研究方向:視覺傳達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