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文亮
【摘 要】作為一種藝術類型,小戲曲因其反映生活迅速、藝術生產過程簡短、演出方式靈便等優勢,在戲劇舞臺上始終占有重要地位,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歡迎和喜愛。尤其在農村,演出中如果沒有一出小戲,不管歌唱得多響舞跳得多歡,農民朋友都會覺得若有所失而大呼“不過癮”。從這個意義上說,小戲處于戲曲藝術謀求生存和發展的前沿陣地,是戲曲與其他藝術門類競爭的先鋒。
【關鍵詞】小戲曲;創作;感悟
中圖分類號:J9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7)14-0038-01
近些年來,小戲創作比較活躍,涌現了一批優秀劇目,成了戲劇舞臺上一道亮麗的風景。我們常說,“劇本劇本,一劇之本”。沒有好劇本,再好的導演、再好的演員也不能把一堆爛菜做成一桌美味佳肴。本人是一名戲曲演員,一直堅持深入基層和農村演出。近幾年來,少說也演出了十多出小戲。老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劇本讀得多了,又有了親身演出的體驗,于是也就有了一些或深或淺的感悟。現在就把自己的感悟寫出來,就教于編劇老師們。
其一,我覺得,小戲雖小,作者也要先有一個好故事,然后再從這個故事中提煉出一個必要情節,進行加工方成為小戲。按照王國維的說法,中國的戲曲就是“歌舞演故事”。什么是故事?故事就是作者所找出、所湊合、所編撰的片段人生,有開始有經過有結尾。而這又不是一般的故事,它必須是新奇的、提神的,必須能夠用歌舞表演出來的。但故事還不是我們在這里所說的情節。情節是將故事按照“舞臺發生最大效果” 的需要,重新布置支配過的。如果說,一部大戲需要一個完整的故事和多個情節,小戲的要求則不同。它不必是一個完整的故事,它需要的是故事中的某一個能夠體現故事內涵的情節,而且更適合歌舞表演。故事情節新奇生動,才能感人,才能引人入勝讓人把戲看下去。起到寓教于樂的作用。
其二,小戲同其他文學藝術一樣,關注人、演繹人生、開掘和呈現人的情感世界,才是它的本質要求。也許小戲因其結構及情節的簡短,在情感開掘的深度和廣度上不能與大戲媲美,但它依然能夠也必須展現出人的情感世界的一隅。難以想象,一出沒有真情實感的小戲能夠感動觀眾、產生共鳴,同樣,一出受觀眾喜愛的小戲必然是真切感人的。
這里需要說明的是,我說的情感,主要是劇作者的獨特感受和劇中人物的真情實感。每一出小戲的演出效果也說明,只有編劇感動了,能賦予劇中人以真情實感,寫出的劇本才能情感豐富生動感人,才能使主題得以精致獨到的體現,從而實現創作主體與藝術受眾的無障礙溝通,給人們帶來審美愉悅和人生啟迪。
說到這里,又要說起我自己曾經參演的一些小戲了。看上去戲劇情節不可謂不緊張,沖突不可謂不激烈,但依然讓人覺得沒戲,演員像是在操縱著面部肌肉,高聲大嗓地讀著一篇大話假話套話連綴起來的講稿。劇中人不過是劇作者表達某種思想或觀念的傳聲筒,他們說的唱的做的不是就事論事的劇情需要、真實而自然的情感交流,而是專門說來宣傳、教育觀眾的。由于真情實感的缺位,舞臺上喜怒哀樂一類情感體現,也成了演員形體或表情的淺層表演,或者說大半是執行劇本的舞臺提示和導演的要求罷了。戲畢竟要“有戲”,要有真實而充沛的情感。缺少文化品位和藝術魅力,直奔主題的“圖解”或“說教”,其結果不僅難以感動觀眾,也使它所要表達的思想——即便是無比正確的思想,也顯得空洞無力、蒼白枯燥。
因此,我覺得不論是劇本創作還是舞臺呈現,我們都不應該忘了,藝術畢竟是藝術,我們要把才華用到人物的情感挖掘和呈現上,而不是社會生活的表層臨摹,更別把“軀體”與“靈魂”搞顛倒了。無論時代怎么變,無論世態怎么變,人心還是肉長的。人情人性還是存在的。只有寫活了人性人情、演真了情感世界的絲絲縷縷,才會使我們的藝術歷經世事滄桑而永保生命活力。
其三,小戲曲也要有情趣。什么是情趣?情趣是思想感情所表現出來的格調,使人心情愉快、感覺有意思、有誘人吸引力的特征。顯然,情趣不是一般的幽默詼諧,不是一般的插科打諢,更不是為了嘩眾取寵硬貼上去的外在裝飾。它的實質是內在的、灌注于內容和形式深處的人文精神和欣欣向上的生活韻味。作為一個重要的審美元素,情趣是眾多文藝門類的企求,而小戲尤以情趣為藝術生命的張力。
在我演出的一些小戲中,總覺得編劇有一種難釋難解的“重大”和“深刻”的情結。即便寫小戲,也總想微言大義,“一滴水見太陽”。當然,這也無可厚非,誰不期望自己的作品能夠“重大”和“深刻”呢?但我想請劇作者們不要把本來是鮮靈生動的生活,塑造得寡淡無味;不愿寫情趣,不敢寫情趣,唯恐情趣影響了題材的“重大”和“深刻”。這可能是對情趣的誤解吧。對小戲而言,情趣就是對觀眾的親和力、吸引力、感染力,也是藝術生命力的體現。戲、玩之也,戲、就是好玩、好看、有意思。一出成功的小戲,必然是一出情趣盎然的戲,因而也必然是深受觀眾喜愛、歡迎而常演不衰的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