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鵬飛+袁曉璐
摘 要:本文主要結合成就動機理論,針對籃球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性差,缺乏對籃球的參與動機問題,探討成就動機對培養學生從事籃球運動的動機的影響。
關鍵詞:成就動機理論;籃球教學;學生
在教學中學生作為受教育者決定著教學效果的優劣,學生的參與成為決定教學效率的關鍵所在,由此,首先需要考慮學生對教學的積極性,學生自主性強,樂于從事籃球項目顯然會促進籃球教學,倘若學生本身缺乏自主性,不愿意主動從事籃球運動,教師則需要發揮引導和教育作用,而如何激發和培養學生的上課積極性,調動學生主動參與籃球運動,培養學生學習籃球的動機將會有效地提高教學效果,所以,本文以成就動機理論為基礎,結合籃球教學方法,通過文獻資料法,邏輯分析法等,就學生從事籃球運動得動機培養問題做一下探討。
1成就動機理論及應用
成就動機,是個體追求自認為重要的有價值的工作,并使之達到完美狀態的動機,是一種以高標準要求自己力求取得活動成功為目標的動機。而在教學之中具有這種動機因素或者驅動力的學生,常會主動學習,并且較之其他學生更加刻苦努力,可以戰勝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困難及障礙。
成就動力理論在教育教學過程同樣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其教育功能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其一,成就動機與學習策略運用的關系;其二,成就動機與學業成績的關系。當前國外研究人員主要研究成就動機與學習策略運用的關系,目標定向與學習策略運用的一般關系,并且認為:只有確定明確的目標定向,才能高效地提升深度加工的策略,而有意躲避或隱藏目標定向則會阻礙自身的動機需求。目前,成就動機理論在國內外并沒有形成統一觀點,主要原因是研究者實驗過程中選擇的實驗對象,所采用的測量工具以及國內外文化的多元化等多種原因的干擾;雖然如此當前國內外沒有一致的結論,但是成就動機理論對于學習策略的影響卻是毋庸置疑的,更是國內外學者一致的認可的。所以,在教育教學中,可以通過采取有效地方法手段,挖掘學生的積極性,如轉變教師的教育理念、注重個體差異性(因材施教)、完善系統性的目標的構建、重視培養非成績成就感、建立多元化評估體系等等,由此,系統地、科學地、合理地激發學生的成就動機,充分利用成就動機在教學中的功能,更加系統全面的發揮教師在教學中的作用,提高教學效率,有效地的培養學生的成就動機。
2籃球教學中成就動機的培養
籃球運動是一項綜合類身體運動項目,在籃球教學中個如何培養學生有效地學習籃球技術成績感受和體驗籃球運動魅力的關鍵,而最重要的一點無疑是如何建立學生從事籃球運動的動機。
現實在籃球項目教學中,針對籃球的特點結合成就動機理論可進行教學設置,通過激發學生參與籃球運動的動機,提高其興趣,但首先需要尋找到該項目的動機因素。然而當前關于籃球的自身特點卻存在特點不“特”的問題,如常見的籃球的趣味性、對抗性、觀賞性及集體性的特點,并不是籃球項目自身的特點,試想一下,排球,乒乓球,網球是否同樣有類似的特點?不同的是在《論同場對抗球類運動的“拼搶與命中爭分”之樂——基于運動項目娛人致趣原理的研究》一文中以全新的視角分析了籃球等項目的特點,談到籃球本是游戲,趣味性是其本質屬性,但卻不是其特點,而籃球之所以使人樂于參與,正是因為其所特有“拼搶與命中爭分”的特點,正是這一特點才是該運動有別于其他項目。每個參與者都在球場上感受和參與籃球運動中拼搶籃板,爭奪球權,投球命中的過程,他們更多的是欣喜于自己命中一個高難度的上籃,一個漂亮的過人讓其感受成功的樂趣。也就是說在籃球比賽中,隊員追求的是拼搶并獲得球權和投籃命中得分兩大因素。因此,明確了籃球項目自身的特點方才能“對癥下藥”,在進行籃球教學地設置時可依此特點為動機因素,讓學生在籃球教學的過程中體驗到其中的動機因素,感受到籃球本身的魅力,進而激發學生的動機,由此不斷深化。具體流程見圖一:
在教學中進行籃球情景教學,以投球教學為例,主要目的讓其感受到投籃命中的成就感,由此激發和培養學生的成就動機。對不同水平的提出不同要求,而后根據學生技術水平的提高逐漸升級,將第一層次的進階至第二層次,第二層次的進階至第三層次。不同層次進階將其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次,對于水平較低者可進行定點無干擾投籃;第二層次,中級水平可進行接球投籃;第三層次,水平較高者可安排在對抗的情境下投籃。將此三個情景設置好后讓學生體驗投籃命中,并通過觀察和調查的形式評價其是否感受到成功動機。依此為例可以進行不同層次的對抗賽等等。
3小結
綜上所述,成就動機理論在教育教學中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并且在國內外得到有效的證實,但是在不同的情境下仍然會有較大的差異,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因地制宜,結合當下的實情采用合理合情的方法和手段進行具體的教學。同時要求教師在教學中以成就動機理論為基礎,探索成就動機因素,以激發學生學習動機為目的,以主觀的情景體驗為評價手段,因時因地進行教學設置,以此來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動機。
參考文獻:
[1](德)萊因貝格著,王晚蕾譯.動機心理學[M].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12.
[2]李杰凱.論同場對抗球類運動的“拼搶與命中爭分”之樂——基于運動項目娛人致趣原理的研究[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12,(01):78-82.
作者簡介:
魯鵬飛(1988—),男,助教,九三學社,單位:南陽師范學院體育學院。
袁曉璐(1988—),女,單位:南陽師范學院,研究方向:體育教育,助教。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