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曉丹
摘 要:小學語文低年級閱讀教學實現有效體驗性學習可以促進學生深刻理解作者的意圖情感,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想象能力、創新能力,促進語文綜合素養的提高。本文對如何實現教學中的有效體驗性學習進行了探究。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體驗
小學語文低年級教學處于學生對母語學習的初始階段,關系著學生語文各項能力的發展和語文綜合素養的提高,閱讀教學作為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內容,新課改提出了“體驗式教學的”要求,要求我重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情感體驗。
一、引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體驗語言蘊含的情感
優秀的文章都會蘊含著作者深厚真摯的情感,小學語文的閱讀教學中應該引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體會作者的情感,并分析作者是采用什么方式表達情感的,這不僅發揮了語文教學對學生的情感教育、審美教育,也能潛移默化的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作者的情感蘊含在文章的字里行間,是通過語言表達出來的,因此我應該引導學生認真品讀語言,在閱讀的過程中要對文章脈絡有一個清晰地認識,從而在頭腦中形成生動形象的畫面,學生就會比較容易的體會作者的情感。我再進一步引導學生體會作者表達情感時,所運用語言的生動傳神,讓學生領會到語言的魅力,提高寫作水平。
如我在講三年級課文《她是我的朋友》時,學生通過閱讀可以知道這篇文章主要講的是一個小男孩在以為獻血就會使自己死亡的情況下,仍然要獻血給自己的朋友,表達了作者對真摯、純凈友誼的贊美。我可以引導學生進一步分析課文,更深層次的理解作者情感的表達,學生就會發現課文中小男孩要獻血舉手時,手是顫抖的,舉起又放下,表現了他的猶豫。文章中多次描寫這個小男孩獻血過程中的啜泣、顫抖、嗚咽、哭泣,最后緊閉眼睛,用牙咬拳頭等行為,說明這個小男孩認為獻血會導致自己的死亡,面對死亡的恐懼無助,仍然想幫助自己的朋友,鮮明的表達了作者對他的贊美。學生會更加深刻的體驗作者的情感,并學習作者的表達方式,提高寫作水平。
二、引導學生把閱讀和已有的生活體驗聯系起來
小學生的生活體驗主要包括在家庭生活、童年生活、學習生活中的體驗,我引導學生把閱讀文本與自己的生活體驗聯系起來可以引起學生的興趣,在閱讀的過程容易與文章產生共鳴,從而更加深切的體會文章中的情感。這有利于培養學生對閱讀的興趣,提高閱讀的理解、鑒賞和創造能力。如《掌聲》這篇課文主要講述了小英因為腿有殘疾而感到自卑,直到在語文課上當小英搖搖晃晃的走到講臺時,同學們通過掌聲鼓勵了她,從此她變得自信樂觀,改變了一生。我在講這節課時在學生讀完課文后讓學生談一談自己有沒有獲得掌聲的經歷,在什么情況下,自己當時的感受如何。學生通過對自己相關經歷的回憶,就會更加深刻的體驗到鼓勵對一個人的重要作用,自己也應該鼓勵他人。
三、引導學生通過角色扮演體驗文本
小學生的年齡特征決定了他們對親身感受過的事物能有更深切地認識,我在小學語文的閱讀教學中應該引導學生對文本的體驗,通過親身經歷和用心感悟獲得深刻的情感體驗。小學低年級的學生具有很強的好奇心和表現欲,因此對他們進行語文閱讀教學時可以采取角色扮演的方式讓學生感知文本,增強語文課堂的藝術性和趣味性。
我可以借助多媒體和教具引導學生角色扮演體驗文本。如我在講《植物媽媽有辦法》這一課時可以利用多媒體給學生觀看教學動畫展示課文內容,學生的年齡階段使其喜歡看動畫片,采用學生喜歡的形式進行教學可以引起學生的興趣。我在放映動畫前要求學生在觀看動畫的過程中注意蒲公英媽媽、蒼耳媽媽、豌豆媽媽是怎樣讓孩子進行旅行的,孩子在觀看動畫的過程中感到新奇有趣,已經完全融入到我創設的教學情境中,體驗到了動畫中的角色情感。接著我讓學生到前面來扮演課文中出現的植物,要生動形象的模仿出這些植物的特點和旅行方式,這種教學方式調動了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使教學活動變得更加具體形象,這種情感體驗的方式促進了學生理解能力和想象力的發展。
四、通過想象促進學生對文本的情感體驗
小學生的想象力活躍大膽、奇妙豐富,充滿童趣,因此我在小學低年級的語文閱讀教學中應該結合文本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增強其對文本的情感體驗,促進對文本的理解。我可以引導學生在閱讀課文的基礎上對文本進行進一步的想象。如學習《畫風》這一課時通過幾個小朋友對風的畫法,讓學生說一說還可以通過什么方式表現風。這種方式加強了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對學生想象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也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最后我在小學語文低年級閱讀教學時可以通過引導學生體會文本語言中的情感,聯系生活體驗,角色扮演,發揮想象力的方式促進學生對文本的有效體驗,從而提高小學語文低年級閱讀的教學水平。
參考文獻:
[1]楊燦.有效體驗性學習在小學語文低年級閱讀教學中的運用[J].學苑教育,2014(2):38.
[2]夏北媚.在小學語文低年級閱讀教學中進行有效體驗性學習[J].考試周刊,2011(9):43-4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