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艷宏
【摘 要】通過英美電影賞析這門課程,讓學生首先對批判性思維的定義和特征有了深入的學習,并在遇到問題時逐漸養成批判性思維的習慣,并將這種能力應用于學科學習、指導實踐,進而促進自身素質和能力的全面發展。本文探討了將批判性思維融入英美電影賞析這門課程的教學模式。
【關鍵詞】批判性思維;英美電影;教學
Cultivating Students Critical Thinking Ability in Anglo-American Film Appreciation
PANG Yan-hong
(School of Foreign Studies , Zunyi Normal College, Zunyi 563002, China)
【Abstract】Through the course of Anglo-American film appreciation, students first have in-depth study of the defini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ritical thinking, and gradually develop the habit of critical thinking in the face of problems. and apply this ability to the subject of learning, Guide the practice, and thus promote their own quality and ability of all-round development.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teaching model of incorporating critical thinking into Anglo-American film appreciation.
【Key words】Critical thinking; Anglo-American film; Teaching
0 引言
批判性思維(critical thinking)最早起源于美國,到20世紀80年代成為美國教育改革的核心。Christopher Florence(2014)高校教育課程的核心是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根據繆四平(2007)的研究,在美國上千所高校中,出現了以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鼓勵學生積極思考為目標的基礎課程。批判性思維能力是有創造力人才和創新人才必備的條件,因此美國的高校把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列為教學中的重點??v觀我國外語教學, 一直存在著重語言能力訓練、輕思維能力培養的傾向。我國英語學習者普遍存在思辨缺失現象,多數外語學習者在運用英語進行表達時欠缺邏輯性和思辨性?,F行的高等學校英語專業英語教學大綱(2000)指出: 加強學生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專業課教學中要有意識地訓練學生分析與綜合、抽象與概括、多角度分析問題等多種思維能力以及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等創新能力。作為英語專業學生,應具有堅實的專業知識、掌握聽、說、寫、譯的基本技能,良好的溝通能力,具有國際視野、高素質的應用型英語人才。
英美電影以其書本及其他視聽材料所不具備的特點和獨特的形式,為學生們打開瞭望西方國家語言與文化的窗口。通過對影視英語的分析與欣賞,讓學生能夠身臨其境地了解影視中各種人物的對話,了解各國的風土人情、特有的文化背景、歷史與現狀、科學技術的發展、地理地貌等特點,因而備受學生們的喜愛。對電影題材的深入挖掘、思考和探討可以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結論、做出明智的決定,從而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Servat等(2001)在關于培養外語學習者的批判性思維的文章中認為,在一個理想的語言學習項目里,課程設置的目標應該不僅局限于語言能力的培養,同時還應該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作者嘗試將批判性思維能力的培養與《英美電影賞析》這門課程結合起來,探索在英美電影賞析中如何開展對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的培養,發展英語專業學生的批判性思維。
1 批判性思維能力與英美電影賞析
西方的批判性思維可以一直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蘇格拉底(Socrates)時期。對于批判性思維,不同學者的定義略有出入,但不外乎都是在強調客觀公正的思考、邏輯推理,以及對思維進行理性指導。比如心理學家Dr. Linda Elder(2009)認為,批判性思維是指一種自我指導、自我約束的思維方式,它試圖在最高的思維質量層面上,用一種公平的方式對事物進行思考判斷。Ennis(1992)認為,批判性思維是個體以客觀經驗為基礎而進行的合理的反省性思維。美國作家摩爾認為,批判性思維是批判前一種思維,讓前述思考過程接受理性評估。Paul等(2008)認為批判性思維就是自我引導、自我約束、自我調節、自我監控和自我糾正思維的過程。Facione(1990)把批判性思維分為六項認知技能和七個思維傾向。其中認知技能包括解釋、分析、推論等方面,思維傾向則包括探索真理、思想開放、系統性等傾向。批判性思維鼓勵人們了解思維的缺陷與不足,認識到所有的言論、觀點、理念、宣傳、信仰、常識、甚至科學結論都可能有誤,并非絕對的真理。然而質疑遠不是批判性思維的全部,一味地質疑與否定只會讓人陷于消極主義與否定主義。相比于“問”,批判性思維更重視的是“想”,即思考,或者說不隨波逐流、獨立的、系統性的思考。面對他人的言論、觀點加以思考,比如:它的核心觀點是什么?它的來源是什么?它是否含有提出者的利益和偏見?它是基于怎樣的信息所得出的?它的論述是否合理?其中的觀點與論據之間有著怎樣的邏輯關系?是否正確?電影是人類文化、經濟和社會的綜合表現,涉及人文、社會、歷史、宗教、種族等多個領域。電影歷史上最具權威性與文化影響力的甚至樹立了觀眾在觀看影片時所持判斷和觀點的標準,電影里面講述的故事雖然是虛構的,但是它能真真切切影響到有些人的價值和人生觀等等。電影讓我們透過假象看實質,更加深刻熟知世界。所以讓學生接觸經典的藝術電影并通過語言背后的文化,通過細致的思考,批判性地接受西方文化。endprint
2 如何在英美電影賞析中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
2.1 師資培訓
英美電影賞析這門課程對教師的要求較高,任課教師應具備扎實的英語能力,同時對英美電影必須有一定的研究,了解基本的電影知識和英美文化。教學團隊中具備雙師素質的教師應占有較大比例,同時均應擁有高效教師應有的綜合素質和綜合能力。由于我國在批判性思維能力方面的研究起步較晚, 師資匱乏, 因此, 如果要培養學生的批判性能力首先要有一定的師資隊伍, 要系統化地培訓師資,教師首先要對批判性思維的定義、特征和培訓有深入的了解和學習。
2.2 選擇合適影片
并不是每一部英美電影都可以用來進行批判性思維能力訓練的??蛇x擇較有代表性的英美電影進行分析與欣賞,讓學生能夠身入其境地了解影視中各種人物的對話,了解各國的風土人情、特有的文化背景、歷史與現狀、科學技術的發展、地理地貌等特點?!缎恋吕彰麊巍贰端劳鲈娚纭贰懂厴I生》《甘地》《費城故事》《聞香識女人》《美國麗人》《阿甘正傳》等等,以上都是英美電影史中較有代表性的影片,不僅劇情精彩,電影中的很多深刻的內涵,蘊含的理念更是值得人們深思。比如影片《肖申克的救贖》,該影片揭示了面對監獄的體制化,心靈的沉淪與救贖的命題,這部電影把生命變成一種殘酷的選擇。這個命題蘊含深刻,令人忍不住自問和反思。無論多么艱難,無論多么黑暗,相信友誼,相信美好,相信自己,相信希望,不放棄。歷史片《甘地》講述了被尊為印度國父的甘地傳奇的一生:他以絕無僅有的非暴力的和平策略爭取印度獨立自主??赐觌娪皩W生們開始重新認識思考甘地的非暴力思想,這便是批判性思維的起點。
2.3 示范教學
將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列入教學設計中,并將其融會貫通于整個課堂教學。首先,利用魯姆教育分類學(Blooms Taxonomy)來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例如在討論影片中文化沖突這個話題時,教師讓學生按小組將影片中的文化沖突列舉出來,然后由每組的學生搭檔幫助解答,同時還要將這種文化與自己的文化對比,分析雙方的優劣,這樣學生并非只是知識性地了解了更多的文化內容,還(下轉第127頁)(上接第119頁)批判性地進行了分析、理解、歸納和總結。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學生大膽發問,勇于探索多樣化的答案。在這過程需要不斷地構思、分析、評估和歸納等等,而這些正是批判性思維的特征表現。劉敬華(2013)認為這些環節如傾聽討論或辯論中他人的觀點、回顧反思自身與他人觀點的異同等,都屬于批判性思維環節。其次,老師可以根據不同題材影片,設置不同的問題。不直接告訴學生這些問題的答案,而是要求學生對老師提供的或自己尋找的資料進行深入分析,而后得出結論。之后老師也會提出個人的不同觀點,鼓勵學生辯論、質疑,共同探討,在課堂上沒有絕對的權威。提問的真正的目的在于幫助學生擴展思維,學會從不同的角度全面看待問題和分析問題。如影片《肖申克的救贖》揭示了面對監獄的體制化,心靈的沉淪與救贖的命題,教師可以以安迪等人為例談談他們的看法。
2.4 書寫影評
從電影的歷史、演變、內容、方法、術語等方面入手,加深學生對英美電影的理解,同時鼓勵學生養成撰寫影評的習慣。書寫影評能對不同題材的英美電影作品進行批判性的鑒賞與分析,培養學生對英美電影的賞析能力和批判能力。從電影中學習和培養積極的人生觀和世界觀。書寫影評也是檢測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的有效手段,教師通過對學生影評寫作過程中的指導,指導學生學會對電影作品做出一般性評論的技巧,從口頭、書面兩方面提高對電影作品進行分析和評論的一般能力。使學生將批判性思維能力有效應用到電影評論寫作中,培養學生的批判性能力, 提升鑒賞水平,從而使影評寫作與批判性思維能力培養進入一個良性循環。
3 結語
影視賞析不僅能提高大學生的審美情趣及藝術鑒賞能力,而且還在大學生素質教育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在英美電影賞析課程中通過解讀影片,既能讓學生學習西方文化的思想精華、電影藝術的美學價值、英語語言的風格特點,將藝術欣賞、語言學習和人文素質的提高有機地結合起來,又能實現學科相互交叉、東西方文化相互交流。同時讓學生接觸經典的藝術電影并通過語言背后的文化,通過細致的思考,批判性地接受西方文化,從而不斷形成批判性思考的能力。
【參考文獻】
[1]Christopher Florence. A History of Critical Thinking as an Educational Goal in Graduate Theological Schools[J].Christian Higher Education,2014:13(05),352-361.
[2]Peter A.Facione.Critical Thinking:What It Is and Why It Counts[J].Insight Assessment.2006.
[3]Linda Elder & Richard Paul.Guide to Critical Thinking[M].Foundation for Critical Thinking Press,2009.
[4]蔡青,王曉霞,崔耀霞.英美電影賞析中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的研究[J].電影文學.2009(13):143-144.
[5]劉敬華.口語教學中批判性思維缺失現象及培養模式研究[J].湖北第二師范學院學報.2013(04):106-108.
[6]陸月香.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在美國高校英語課堂中的體現[J].東方教育.2016(17).
[7]繆四平.美國批判性思維運動對大學素質教育的啟發[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07(03):99-105.
[8]惲佩紅.通過英語電影培養大學生批判性思維[J].科教導刊.2009(22).
[責任編輯:朱麗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