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雪梅
摘 要:本文主要針對教學實踐,從教學的基本方向、具體途徑以及工作的有效方法等相關方面展開分析,以此來闡述小學生習慣養成的良好方法,同時,強調落實細節以及持之以恒的重要作用,最終總結出了具有“本校特色”的小學生行為習慣養成的教育模式。
關鍵詞:小學生;養成教育;行為習慣
一、以科研為先導,保證養成教育的科學性、可行性
在研究小學生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的過程中,本校主要針對自身具體的情況來加以分析,同時將“小學生優良行為習慣養成習慣教育研究”當作本校具體的科研課題,從而成立以學校校長為研究小組組長、副校長以及德育主管老師為副組長、所有老師為組織的課題研究小組,與學生的具體情況相結合,分別從生活習慣、學習習慣以及行為習慣這三方面提出有相關的要求,以期在實踐研究的過程中找尋一套與學生優良習慣養成的有效方法,讓學生懂得做人、學會學習與做事。
二、細化培養目標,明確養成教育的方向
針對《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中小學生守則》以及本校學生具體的情況制定學習習慣、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細則,同時,根據三點法則(即可操作、細要求以及低起點)對學校全部學生提出總體的要求,再按照學生的所處的年級做出相應的調整。在這類法則要求下,對于學生的培養方向加以明確,讓學生遵守具體的養成教育規則,逐漸形成習慣。
三、探索培養途徑,促進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
在培養學生優良習慣的過程中必須以一定途徑為基礎來實施,在具體工作中,本校與學生的基本情況相結合,從而探索出了兩條有效途徑。首先,將習慣培養滲透于各個學科的教學當中。課堂教學對于培養學生養成良好學習習慣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學生學習習慣的養成與課堂教學是分不開的,這些習慣的養成通常都是由各科老師通過課堂上對其監督、提醒以及鼓勵下完成的,比如上課前課堂備品的擺放、書寫習慣、聽課習慣等,這些均需要老師在課堂教學中提醒,與具體學科的特點相結合,再找尋一個最適合的切入點,引導他們養成優良的學習習慣。其次,在德育活動以及常規訓練中鍛煉學習養成良好的習慣。大部分行為習慣都是在平常的訓練中養成的,這是一個持之以恒、潛移默化的過程,為此,老師可以通過一些主題新穎、內容豐富的德育活動將一些優良習慣融合其中傳授給學生,使得德育活動與良好習慣的培養任務完美結合。
四、創新工作方法,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養成教育式
由于小學生年齡因素,要想將學生所提出的優良習慣培養教育細則真正做到位,讓學生完全掌握并落實下來則需要找到有效的教育模式,在具體實施的過程中,本校已經研究出了一類與本校學生特點相符的教育模式,具體如下。
(一)內化細則
在這里,我們所講的內化細則也就是使小學生可以將習慣養成的教育細則明確下來,讓其懂得如何做才是正確的,如何有意識以及努力的行動,并將其運用至平常的生活與學習中,逐漸的將這些制定出的細則融入至生活中,最終變成習慣。本校所選擇的方式是比較靈活的,在對具體細則加以宣傳時主要以宣傳板、校會講解以及班會活動為主,在方便學生記憶的基礎上,通過全體老師的努力將具體的細則編制成學生喜愛的歌曲童謠,從而在學校中傳唱著,這類宣傳形式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對自我的行為進行提醒,并且養成優良的行為習慣。
(二)強化訓練
在為學生實施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的過程中,主要可以通過具體的目的來給予明確性的訓練,在訓練時使得學生形成相對的穩定傾向特點,以此來幫助學生達到動力定型的最終目標。就強化訓練來看,除了有學校所開設的統一訓練外,各班級也需要創辦與其基本情況相符合的特色訓練,在此我們主要介紹學校的入校訓練,學生在每天入校之后需要自行站成一排進入教室;無論是上課時間還是下課時間,學生在走廊必須靠右行走,不可大聲喧嘩;在放學后,首先要整隊,學生與老師互相道別后方可離校等,需要從小事著手,讓學生慢慢形成日常的生活習慣。
(三)示范行為
本校可通過設立示范學生以及示范班級的形式來帶動學校自主養成良好習慣的勢頭,以此來為學生提供更加具體以及模仿對象,樹立起榜樣。對于小學生來說,榜樣的力量是巨大的,在此基礎上,老師必須起到帶頭作用,學生不能講的,老師也不可以講,學生需要做的,老師要帶頭做。學校每個禮拜一都會舉行一次升國旗儀式,在儀式進行的過程中,所有師生都是不可講話,且要保持肅立的,學生的榜樣也就是老師,這種言傳身教法讓學生對升旗儀式自然的產生一種神圣感以及莊嚴感。與此同時,父母也是影響孩子養成良好習慣的主要人,所以,學校也建議父母努力做孩子的鏡子,以此來促進學生朝著良好的方向發展,幫助他們養成優良的行為習慣。
(四)獎懲模式
在重復練習過程中,習慣才能得以形成,在此期間,一些不好行為動作有可能會反復出現,為此,學??梢酝ㄟ^相關的獎懲制度來激發學生改正習慣的積極性,我校在每周一的升旗儀式上都會對上一周的衛生、紀律情況進行總結,批評與表揚并行,讓全體學生都處于集體輿論中,從而受到集體輿論的監管。全校師生都與學校所制定的習慣養成教育相配合,以此來創建獎懲方法,比如紅花榜、對手賽、評比臺以及流動紅旗等,讓學生在無形中感受這些獎懲的警示作用,最終從根本上養成優良的行為習慣。
五、結束語
一個好的習慣培養是需要時間以及精力的共同協作的,這是一項艱巨且長期的系統工程,小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必須通過老師與學生長時間的努力以及足夠的耐心與有效的方法才能實現,只有從細節著手、持續不斷的訓練才能讓學生真正將不好的習慣改善過來,從而體驗良好習慣為其健康成長帶來了益處。
參考文獻:
[1]孫澤文.小學生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的策略研究[J].教育參考,2015,01:108-112.
[2]孫澤文,李晗,謝小平.小學生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的策略研究[J].湖南第一師范學院學報,2015,02:5-8.
[3]何世全.淺談中小學生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EB/OL].學周刊,2016(20):041.
[4]于懷.淺談小學生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J].遼寧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02:74-75.
[5]桑慶民.淺析社會工作理念與方法在小學生行為習慣養成教育中的應用[J].現代婦女(下旬),2014,06:25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