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建華
摘 要:隨著學前教育理論《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的頒布和教育實踐的不斷深入,幼兒早期閱讀能力的培養開始引起人們廣泛的關注,對幼兒早期閱讀教育的研究已從討論其重要性,發展為如何指導幼兒閱讀。首先教師應該在遵循幼兒身心發展規律的前提下,選擇適宜的幼兒繪本、培養興趣、因勢利導、創造環境;其次教師應該開展豐富多彩的閱讀活動,因材施教,拓展視野和閱讀經驗,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同時,教師應該注重家園共育,調動家長參與,共同培養孩子的早期閱讀能力。
關鍵詞:幼兒;早期閱讀;培養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明確指出:“幼兒期是語言發展,特別是口語發展的重要時期。幼兒語言的發展貫穿于各個領域,幼兒在運用語言進行交流的同時,也在發展著人際交往能力、理解他人和判斷交往情境的能力、組織自己思想的能力”說明了兒童語言學習和發展對全面發展的價值。從理論上講。0~6歲是幼兒的良好習慣形成的關鍵期,同時也是幼兒各項能力的發展黃金期,其中最為重要的就是學習能力的發展,這種看似復雜的學習能力,卻可以用一種能力的發展培養出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能力:即“閱讀能力”。而培養幼兒的閱讀能力一定不要錯過孩子的閱讀敏感期,也就是4歲半~5歲半的時候就是孩子閱讀敏感期來臨之時,有些智力較好的孩子會提前,只要智力正常,一般不會超過6歲。6歲后的閱讀相比于6歲前,孩子更難養成興趣習慣,所以6歲前也成為幼兒閱讀的黃金期。
幼兒早期閱讀的目的在于引發幼兒對書籍、閱讀和書寫的興趣,促進幼兒心智的發展,語言能力的增強和良好習慣的養成。何為早期閱讀呢?早期閱讀是指在幼兒園階段,以圖畫讀物為主,以看、聽、說有機結合為主要手段,從興趣入手,萌發幼兒熱愛圖書的情感,豐富幼兒的閱讀經驗、提高閱讀能力。早期閱讀是幼兒認識世界、解釋世界、融入社會、發展自我的重要過程。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明確提出:“培養幼兒對生活中常見的簡單標記和文字符號的興趣,利用圖書、繪畫和其他各種方式引導幼兒對書籍閱讀和書寫的興趣,培養前閱讀和前書寫技能”我們該如何培養幼兒的早期閱讀能力呢?
一、投放適宜的早期閱讀繪本,提高幼兒的早期閱讀興趣
愛因斯坦曾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可激發人的創造熱情、好奇心和求知欲?!痹缙陂喿x要把孩子的興趣放在第一位,而圖文并茂、不同大小、不同內容的繪本無疑是提高幼兒閱讀興趣的法寶。
幼兒園是針對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而開展的教育機構,根據不同年齡段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及情感需求,應投放適合幼兒發展的適宜繪本內容如:
3~4歲:投放有細節和情節的故事,以大量圖片為主,圖片能促進幼兒的想象力,有助于幼兒喜愛上閱讀。
4~5歲:投放有故事情節的連環畫,比如《西游記》等,有情節有圖案,不僅吸引孩子眼球,還能讓孩子堅持閱讀下去。
5~6歲:這個階段孩子會對科學類的兒童故事比較感興趣,也喜歡自己創編、繪制小圖書,也喜歡閱讀闖關、迷宮類的益智圖書,當孩子有此類需求時要努力配合,否則孩子會由于各種阻力而放棄。
各年齡段讓幼兒閱讀的大原則是:孩子喜歡看的就不要阻止,但在不同階段教師的適時介入知道也是不可或缺的。如:告訴孩子封皮、目錄、頁碼在哪兒,然后,指導幼兒一篇篇讀、一頁頁翻。糾正走馬觀花式的閱讀,提倡認真耐心的閱讀。另外,良好的愛書、護書、拿書、放書習慣的養成也是不容忽視的,教師要以身作則,率先垂范。
二、開展豐富多樣的活動形式,豐富幼兒的早期閱讀內容
幼兒園早期閱讀活動不是一種純粹的學習書面語言的活動,事實上也不可能有純粹的學習書面語言的存在,因而我們應注意將早期閱讀活動與其它方面的學習活動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我們應該讓幼兒開展自編自畫故事書、自編畫報、聽音樂表故事等活動。這些活動目的在于幫助幼兒進行不同符號的相互轉換,是幼兒將閱讀經驗遷移于其它活動中,發展幼兒的創造性思維。
幼兒早期閱讀的培養,不是僅僅靠組織1~2個專門的教育活動就能達到的。而是要我們把這一潛能的開發滲透于一日活動之中,如:集體活動、生活活動、游戲活動、區域活動等,只要有師生互動過程中稍縱即逝的教育契機,教師都要緊急抓住,時刻把握,使得幼兒的潛能開發與他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在此過程中,使教師能夠真正成為幼兒學習的引導者。
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幼兒發展是在與周圍環境的相互作用中實現,良好的閱讀環境對幼兒身心發展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幼兒的閱讀非常需要這種儀式感。
幼兒園在布置園所環境時美觀性、適宜性、實用性都是需要考慮的重要因素。幼兒園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為幼兒創設圖書閱覽室,分層次、分類別投放各種符合幼兒年齡特點的圖書。在不同年齡班開設適宜的閱讀區,美其名曰“書吧”、“我愛讀書”、“讀書一角”等。提倡快樂閱讀,讓幼兒與書為友。
教師更應為幼兒創設輕松愉悅的心理環境,讓幼兒根據自身的喜好選擇讀物,教師在細心觀察的基礎上,適當地進行個別指導。這種寬松、開放的讀書環境,為幼兒營造濃厚的閱讀氛圍,讓幼兒深深體驗到語言文字的魅力,從而喜歡閱讀,愛上看書。
三、調動家園協作之力,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葉圣陶先生說過:“教育就是培養習慣,衡量教育是不是成功就看有沒有形成良好的習慣”。體育不是看跳多高,跑多快,打球多好,是要看有沒有養成良好的健身習慣。如果體育成績優秀,但大吃大喝不鍛煉,身體也很糟糕,這不叫體育成功。教育就是要養成對這個世界充滿好奇心,不斷地自主學習,不斷為自己充電的習慣。心理學研究發現,一個好習慣養成需要連續21天不間斷的練習才行,而家庭就是這不間斷練習中不可缺少的一環節。
閱讀的種子是在家庭里播下的,閱讀是讓孩子有豐富精神生活的重要源泉。家庭,是人一生教育的起點,是孩子一生教育的第一位老師,幼兒早期閱讀能力的培養離不開家長的日常陪伴和引導,而良好閱讀習慣離不開以下幾點有效方法:endprint
第一種方法:讀書給孩子聽、堅持讀書給孩子聽、不斷讀書給孩子聽、每天讀書給孩子聽。
第二種方法:建立屬于孩子的家庭閱讀區,孩子能夠輕松愉快的在屬于自己的小小的區域范圍內讀自己想讀的任何一種圖書。
第三種方法:經常帶孩子去圖書館,去圖書館借書、買書、和朋友們一起看書。
第四種方法:給孩子買任何他們有興趣的圖書方向,任何興趣,只要孩子冒出任何興趣,買買買,這是最便宜的投資。
第五種方法:父母自己也要看書,有些父母自己很討厭看書,卻希望孩子喜歡閱讀。其實,父母的行為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最好父母每天能抽出時間關掉手機和電腦,陪孩子一起閱讀。可以是親子閱讀,也可以孩子看兒童讀物,父母看自己的書。
第六種方法:把圖書作為生日禮物。孩子生日時可以有各種各樣的禮物,但是圖書一定要在其中,這是在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使他們認識閱讀的重要性。
第七種方法:隨著信息化時代的來臨,孩子通過視頻、語音等方式與好朋友分享閱讀,也是一件受益匪淺的事。
如果想讓孩子養成閱讀的習慣,家里的大人是最好的榜樣,能夠每天在孩子面前讀書,受大人的影響,孩子自然會更樂意接觸圖書。而良好的家園共育的一致性是開展好幼兒早期閱讀能力培養的一把至關重要的鑰匙,不可缺少,相信有了同步的家園閱讀,會很輕松打開幼兒的早期閱讀的這扇大門。
對于孩子的成長而言,重要的不是讀什么,而是培養一種以書為伴的良好習慣。著名心理咨詢師畢淑敏曾說過:“讓孩子愛上閱讀,必將成為你這一生最劃算的教育投資”。家長和教師們都是孩子成長的“投資方”,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我們應該義不容辭地承擔起培養幼兒早期閱讀能力的重任。搭建閱讀平臺,打造閱讀環境、創新閱讀模式,指導閱讀方法。關愛每一個幼兒,鼓勵他們,贊賞他們。讓他們在閱讀活動中充分展示自己,感受到閱讀帶來的無限快樂,最終形成終身受益的閱讀能力。
參考文獻:
[1]朱鴻菊.幼兒早期閱讀能力培養淺談[M].學前教育研究,2007.
[2]周兢.早期閱讀發展與教育研究[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7.
[3]戴曉明.讓孩子成為真正的閱讀者[J].學前教育研究,2014.
[4]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M].中國教育部,20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