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術華+萬雪峰
摘 要:石柱位于長江上游地區、重慶東部,三峽庫區腹心,有著極其豐富的康養旅游資源,如何發揮這些資源優勢,把石柱打造成重慶乃至全國的康養旅游目的地,是一個值得探究的課題。然而,石柱康養旅游目前還處于起步階段,面臨的問題和困難很多,主要表現在康養旅游資源整合度不高、缺乏康養旅游開發整體規劃、康養旅游功能定位及產品設計創新性不足等。必須尋求康養旅游發展新亮點和新品牌,科學合理布局康養旅游發展規劃,大力發展康養旅游相關產業,充分發揮政府主導作用,才能推進石柱縣康養旅游實現跨越式發展。
關鍵詞:康養旅游;開發模式;現狀;對策
一、石柱縣康養旅游開發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康養旅游資源整合度不高
石柱縣擁有豐富的自然生態旅游資源和人文景觀資源,可開發的康養旅游資源也極其豐富,雖然目前已在著手開發康養旅游產品,但大多屬于觀光類養生旅游。康養度假旅游開展得不夠,沒有使游客真正體驗到既能“康”又能“養”的度假游。
(二)康養旅游開發規劃系統未建立
目前,石柱縣的旅游度假區多冠以“生態”的名號,但“康養”這一概念還沒有植入大眾旅游開發系統中。從政府層面上講,還沒有一個完善的規劃設計,也沒有有效的方法指導養生旅游度假區的規劃建設,如養生旅游度假區的規劃原則、規劃布局模式、規劃用地類型、規劃設施配套、規劃景觀環境特色等相關問題還未做系統的研究。
(三)康養旅游開發功能定位及產品設計創新性不足
康養旅游市場以老年人和亞健康人群為主,但也呈現出大眾化的趨向。但是由于對康養旅游的客源市場缺乏細分,造成了旅游產品雷同的問題。如市場上多流行溫泉養生度假、森林養生度假等傳統度假產品,石柱縣也是如此,特色康養旅游度假產品創新不足。同時,目前石柱縣旅游業主要是避暑型,集中在夏季游,冬春游產品開發不足,使得旅游業始終走不出夏熱冬冷的魔圈。
(四)旅游地產發展還以投資型、度假型為主
旅游地產是不少旅游地賴以生存的重要抓手。結合康養旅游的開發,石柱旅游地產與康養產業融合不深,主要以投資型、度假型住宅開發為主,真正的康養地產名目數量偏少,還沒有形成康養產業鏈,難以滿足旅游者對休閑養生與投資的雙重需求。
(五)酒店等服務行業滿足不了“康養”要求
石柱縣僅少數酒店為星級較高的酒店,現有的酒店沒有找到切合自身特點的康養經營模式,缺少創新,缺乏康養核心競爭力,其康養設施設備、康養服務、醫療管理等還不能滿足旅游者對康養服務的要求,更不用說形成康養品牌。
(六)農家樂處于低端狀態
目前石柱縣農家樂數量泛濫,其運營方式還處于輕管理、低質量的管理模式,農家樂經營者大多缺少康養品牌意識,不注重康養農家樂品牌的打造,大多存在康養特色不鮮明、經營模式過于單一的問題,沒有形成影響力較大的康養農家樂品牌,很大程度上制約了康養農家樂的健康快速發展。
(七)健康產業未形成產業體系
石柱縣康養產業相關企業規模較小,缺乏競爭實力,布局分散,部分健康產業缺乏標準化和規范化運作,與現代相關產業的融合深度還不夠,沒有形成系統、完善的產業體系,康養產業產業間的滲透性、關聯度不高,集群效益還很弱。
(八)缺乏康養專業旅游服務人才
康養旅游對從業服務人員的要求較高,他們既要有專業的康養知識,又要有懂得旅游服務相關技能,這類人才目前十分欠缺。
二、石柱康養旅游發展整體思路探究
(一)發揮康養旅游資源優勢,尋求康養旅游發展新亮點和新品牌
1.創新發展。康養旅游是一種新型旅游產品,缺少可以借鑒的成功范例,因此在發展戰略上必須走出常規,創新發展。要面對新需求,發掘新價值、建設新項目、開發新產品、培育新業態,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2.融合發展。要大力推進康養旅游業與健康產業、文化產業、旅游地產、現代農業為重點的現代休閑業和新型業態的全面融合,發展密切相關的休閑度假、康體療養、養生養老、旅游社區等健康產業經濟,推進和完善康養旅游產業鏈與產業集群。
3.科學發展。站在建設“旅游強縣和全國旅游目的地”的戰略高度,通過康養旅游集聚、集群作用,以高起點、高品質、高效能的高端項目為引領,打造康養旅游發展高地,建設一批特色鮮明、品質卓越的康養旅游項目,形成康養旅游品牌。同時,堅持可持續發展。康養旅游資源是以生態為基礎,極易遭到破壞,且恢復起來難度很大。因此,發展康養旅游必須緊緊把握生態保護這一紅線。
(二)大力發展康養旅游相關產業
1.生態休閑旅游業。要充分發揮生態資源優勢,突出“避暑”、“養生”、“度假”三大主題,積極推進黃水大風堡、魚池千野草場高等級景區建設,并通過不斷開發相關的文化體驗、營地旅游、運動休閑、避暑度假和康體養生等項目,逐步提升大黃水旅游片區在旅游市場上的知名度,著力打造具有區域影響力的品牌景區,以此為基礎樹立“天上黃水·康養石柱”旅游整體形象,使以大黃水旅游片區為核心的石柱全境成為回歸自然的生態空間和生態休閑養生旅游目的地。
2.康養房產業。要以養生型和養老型為主要特色,結合石柱生態旅游環境好、自然景觀奇特等資源優勢,大力發展以康養為特色的養老公寓房,綠色低碳等多種模式的養老房產業,并建立與之配套的房地產產品體系,打造一批環境優美、文化品位高的高端康養精品小區。
3.康養醫療與健康管理業。主要針對亞健康群體、需康復群體、患病群體,加快綜合醫療保健、健康管理機構引進的步伐,建立一批康復養生休閑基地、療養康復基地或園區醫院、社區醫療點,形成康養網絡體系。各基地要與國內大型康養機構和醫療單位建立對接體系,讓優質的生態和高端的科技融合一體,服務于有康養需求的大眾。同時,可以利用優越的生態環境優勢、日照資源和莼菜美容產品,引進國際國內高端美容養顏機構,打造一流的美容養顏康復環境,不斷培育美容產業群,打造知名的養顏美容之地。endprint
4.康養文化業。深度發掘石柱獨有的人文資源和文化元素,開發建設當地土家民俗文化、厚重的土家歷史文化等,形成具有土家特色的文化體驗園,同時還可以運作一批富有土家傳統氣息的民俗文化養生項目和地方特色演藝節目,并在文化產品上賦與新的時代精神,從養性、養心上給旅游者精神上的、意志上的感染。
5.康養農林業。重點圍繞“康養”產業需求,積極發展綠色無污染農業以及保健食品。在石柱幾大傳統優勢產業的基礎上,再策劃布置一批與“康養”需求相關的養生藥材產業、養生食材產業,不求規模大,只要能滿足本地區“康養“需求即可,待條件成熟后才作進一步擴大。創新發展觀光農業、休閑農業,大力推進“森林人家”建設,從政策上給予支持,并以此為基礎發展森林養生旅游,實現“城在林中建、人在林中走”的目標,促進石柱向森林運動養生縣發展。
6.康養鄉村旅游業。依附傳統土家農耕文化、鄉土氣息、民族文化遺產等“三農”旅游資源,進行主題景觀打造,讓游客在吃、喝、玩中了解當地文化。充分利用好現有民居特別是較為集中的土家院落,進行品味包裝和改造,打造一批民宿旅游項目,形成一批民宿群。繼續搞好規范的鄉村旅游專業合作組織,加強鄉村旅游的綜合競爭力。同時注意把農村的“慢”節奏植入到康養旅游中,讓游客通過“慢”來達到康養目的。
(三)發展康養經濟,需發揮政府主導作用
1.加強組織領導。發展康養旅游是全局性、全域性工作。石柱縣可以成立康養石柱經濟發展領導機構,發揮領導在整個康養石柱規劃中的統籌、協調作用。各康養相關部門、鄉鎮也應成立相應的康養機構,形成良性互動,合力推進康養旅游經濟發展。同時要及時編制《石柱縣康養經濟發展中長期規劃》和各類相關專項規劃,制定相應的實施細則,并將康養旅游經濟發展作為各級各部門的年度重點工作。
2.加強基礎配套。依照“共建、共享、托管”機制或“分建、共享、分管”的模式,全面推進城鄉民族特色民居建設。在重點康養項目中和景區中實施綠色節能工程,加快普及太陽能、綜合熱水系統等清潔能源。加快建設和提升交通運輸體系,在圍繞大通道、大物流的同時,引導和鼓勵景區尋求綠色帶步車。
3.加強宣傳營銷。通過互聯網,微博、微信平臺等大力宣傳石柱康養旅游,使“天上黃水·康養石柱”深入人心。聘請高專業形象設計機構,結合康養經濟發展前景,對石柱縣人文精神和旅游形象進行高規格設計。選取特色鮮明的景區、景點、產品,打造石柱縣康養旅游新名片。加大公眾參與度,動員廣大市民共同參與康養經濟發展,從各個層次、各個領域擴大公民有序參與,形成廣泛的共識。通過開展創建重慶市文明縣城、重慶市生態示范縣、國家衛生縣城、國家園林縣城“四城同創”工作,不斷提升石柱城市品位,擴大石柱的知名度和美譽度,著力打造“重慶康養旅游第一縣”、“中國知名康養旅游縣”品牌,促進石柱康養旅游業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作者簡介:
李術華(1979.03—),女,重慶石柱縣人,大學本科畢業,高級講師,研究方向:公共管理;郵編:409199;單位:重慶市石柱縣委黨校。
萬雪峰(1977.10—),男,重慶石柱縣人,大學本科畢業,研究方向:區域經濟;郵編:409199;單位:重慶市石柱縣漁池鎮政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