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榮松 羅永雪
摘 要:教師傳授知識的對象是能力、知識及個性特點等都存在差異的學生,因此這就決定了教師在工作中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尊重學生的多樣性,為每個學生的發展創造條件。
關鍵詞:小學數學;個體差異;課堂教學
由于學生受到不同家庭背景、文化素養、教育條件和環境的影響,他們的人格差異非常明顯。因此,新一輪的教學改革要求教師正確認識學生的個體差異,根據學生的差異,創設創造性的教學過程,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從而提高教學質量,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為了因材施教,有必須了解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根據學生的不同,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做到健康快樂地學習。
1差異性教學的內涵
美國學者湯姆林森指出:“差異教學的核心理念是把學生的個體差異作為教學的組成部分,從學生的準備、興趣和風格的不同層次來設計不同的教學內容、過程和結果。并最終促進全體學生在原有水平上的發展。”目的是強調學生的個性差異,而不是針對所有學生的相同標準,以滿足學生不同的學習方式、興趣和其他需要,使所有的學生都得到充分發展。
2小學數學教學實施差異教學的策略
2.1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滿足學生的尊重需求
尊重學生,平等地與學生交流。無論他們是尖子生還是后進生,他們都有必要實現自己的價值觀。教師要放棄駕于學生之上的思想,轉換角色,以學生為朋友,建立融洽和諧的師生關系。鼓勵學生,讓學生充滿自信。自信是自我實現的重要前提。教師應在適當的時候運用關注的眼神、賞識的話語或贊許的表情激發學生的上進心,鼓勵他們學習數學的勇氣。關愛學生,讓學生快樂學習。在教學中,教師要充滿情感,引導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熱愛學生,了解學生的心理需求,抓住教育的機會,讓學生快樂學習。
2.2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建立學生間的交流互動模式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注意課堂上的互動和交流。這種交流包括教師和學生,學生與學生的交流,以及展示自己的機會(談話,練習等)。這種對話完全不同于過去的“問答式”。
過去,課堂提問和回答似乎是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一個問題和答案,但教師仍然是傳授知識的權威。教師的問題是“潛意識”,學生的答案只不過是教師的潛意識的反應。但在運用互動和互動的模式后,教師和學生的角色也會發生變化,使學生能夠感受到與教師的平等,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此外,教師還可以讓學生與學生互動,讓成績較好的學生和少數學生分成一個小組,把一個班級分成幾個小組來回答問題,這不僅提高了他們的學習興趣,而且提高了學生的合作精神,更能讓學困生感覺到老師是對他們一視同仁的。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為學生提供一個交流和互動的平臺。只要適合,就讓學生選擇學習方式以及展示自己學識的方式,促進學生在課堂上的共同發展。
2.3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提倡靈活的課堂設計和民主的課堂管理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創設課堂情境,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注意學生的差異,根據學生的不同進行靈活的教學設計。但并不主張任馬由韁式地展開教學,而要求有計劃地設計,教學設計粗線條,教學目標有彈性空間,留下不確定可變化的空間。實行靈活、民主的課堂管理,為學生運用自己獨特的方式積極參與留下空間,使課堂教學盡可能地適應每個學生的實際情況,充分發揮最大潛能。這種改進的教學方法的設計體現了動態的數學觀,它不是把數學教學作為事實或結果的教學,而是把數學教學作為數學思維活動的一種教學活動,它也有一個平臺和載體,揭示知識的發生和發展,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和創新意識,這種靈活的課堂設計為學生的差異留出了發展空間。
2.4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不同的學習歷程,實現共同進步
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激勵學生提出自身認為有價值的問題。通過這些問題,我們應當留意學生在學習過程當中的智力和能力的差別,并探究學生在學習過程當中的差異。在教學過程中,要堅持面向全體學生,重視“兩頭”實行分層次教學。教學激勵不同的學習方式,讓每個學生在不同的學習過程中成功,防止兩極分化。學生之間的差異是客觀的,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承認學生的客觀差異,允許這些差異的存在,并利用這些差異來鼓勵不同的學生展示自己,展示自己獨特的才能。
2.5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設計多層次差異化的課堂練習和課后作業
差異教學強調教師應面臨學生的差異,以學生為中心,為不同類型的學生提供平臺。然后以課堂練習和課后習題為紐帶,鞏固學生的知識,設計應多層次。教學與作業的差異主要體現在“質與量”上。也就是說:從設計的數量上做問題,選擇做問題,思考問題,鞏固問題,改進問題,滿足不同學生的需要,讓學生在作業中靈活選擇;從質上設計一些開發思維比較強的題目來讓A類學生獨立完成、B、C兩類學生可以結伴探究完成。強化每個類別學生的思維量,拓展他們的思路。
2.6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注重測評效果,嘗試差異性的學習測試及評價
為了評價學生,教師也應該充分考慮學生個人在學生成績測試中的差異,而標準在各個層面上是不同的。采取這樣的方式,會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會有進步,這也不是教師的自我滿足,而是可以增加學生的積極性和增進他們的自信心,這樣做更大的好處是,通過這樣的測試可以對各個層次的學生實施十分全面的評估,與以前的大體計量有顯著的區別,對學生情況的掌握會更加具體、更詳細,可以更好地調整教師的教學思路。評價的形式也可以多樣化,課堂上對不同學困生積極地鼓勵,給尖子生嘗試更多綜合題不同的解題思路,更多的解題感悟,這也不失為一種好的評價。
總之,在教學中,教師應該尊重和欣賞學生的個體差異,以每個學生的發展為出發點和立足點進行教學活動。根據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和學生發展的需要,教學策略不斷創新,打破傳統的剛性課堂教學,發揮差異教學的有效作用,學生將最大程度地發展,促進教學質量的全面提高。
參考文獻:
[1]華國棟.差異教學論[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7.
[2]黃書生.差異教學的內涵、價值及其基本策略研究[D].杭州師范學院,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