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玲霞
摘 要:隨著編程技術的快速進步,日益增多的網絡架構被不斷推出、改進和應用。微服務架構就是新推出的一種網絡架構,剛一推出即受到廣泛的關注,基于微服務架構而研發的系統在更多的領域得以應用。通過微服務的架構而建立的系統能夠達到多個平臺之間的綜合開發,涉及網站、手機端和微信端之間。本文通過微服務架構,建立了聯合多個平臺的企業信息應用管理系統。系統的網站端使用 Spring 為開發工具,手機端使用 Android Studio 為開發工具,數據庫采用 MySQL。軟件后臺采用 Spring Boot 框架,前臺使用EasyUI 框架實現。結合企業的發展狀況,微服務能夠達到的功效包括:前期信息的輸入、變化信息的輸入和運算、信息的及時監測和提醒、人員的配置和管理等。平臺的建立可以實現企業的信息化更快發展,不光建立了更能夠實現規范的管理系統,同時也為云系統和大數據的需求提供了充足的硬件條件。
關鍵詞:微服務架構 企業 信息化建設
微服務架構的提出是建立在軟件系統快速發展的基礎上而推出。在網絡架構發展歷程中由開始的單體式結構、集群式架構、分布式架構,逐漸發展到現在非常流行的采用微處理結構模式的微服務架構。微服務系統的劃分是建立在各個業務的基礎上,包括多個高度分解的系統架構,其分散式、運算的高速化、自動維護和容錯性等特點能夠滿足許多網絡企業的喜歡。同時在架構搭建的過程中為了提高系統運行的高速化和合理性的同時,引入了Docker容器,大幅度的壓縮了微服務的運營支出,進一步融合了微服務和容器之間的聯系度。
1設計架構的演變
1.1單體結構
該階段的企業體量較小,架構建立較為簡單,各種程序、數據庫和信息都通過同一臺設備進行完成,將平臺的服務結構進行分開管理,同時提高系統的緩存來服務器的訪問次數。
1.2集群結構
隨著企業的體量不但擴大,訪問量增多,服務器承受的壓力也日益增多,在訪問的高峰時期容易出現服務系統遲滯的問題,通過分散服務器管理的形式來提高服務器的運行效率,建立系統負擔平衡、反向推算、數據庫的信息輸入和輸出的應急措施。
1.3分布式系統
企業規模進一步擴大,數據的需求量快速增加,網絡用戶的需求和對服務器 的容量要求已經提高到了更高的層級,為了滿足對于系統的要求,將整個平臺分解成多個模塊,并對各個模塊進行專門的研發、調試、運營,模塊之間進行數據的分塊配置,亦可針對同一個數據模塊發起系統整體性的訪問。
1.4微服務架構
分散式服務是微服務的重要優勢。當客戶訪問量較大,可以通過分布式系統的模式來對提高客戶訪問服務器的效率,縮短訪問系統的時間,各個分散的下級系統可以進行多點式儲存信息,減少集中存儲的數量,可以通過前端和末端進行分離的處理形式,實現各個子系統的條塊化,采用多個層級服務器之間的交互處理,分離多個子系統的服務,借助Docker容器,使微服務最大程度的發揮自己的功能。
2微服務的特點
2.1微服務架構的合理性
2.1.1減少系統的復雜程度
為了提高整個系統的運行效率,減少系統的復雜性,微服務架構則是借助多個單體式模式來實現服務目標,各個模式作為整個系統的組成部分,實現系統的各個服務效果。
2.1.2部署的獨立性
微服務系統的各個組件具有分離單獨的處理系統和運算程序,因此不同微服務程序的建立能夠實現單獨的運行。以往的系統平臺中,一旦需要對其中某個子程序進行調整,就需要對整個系統進行重新設置,工程量較大。微服務則可以有效的避免這個情況,因為微服務架構布置的獨立性,可以單獨針對各個應用進行設置和調整,增加了系統的靈活性,減少了因為某個組件進行調整而導致整個系統可能發生崩潰的風險,大大提高了系統的工作效率。
2.1.3容錯性高
以往的單一模式的系統中,一旦個別模式出現問題,很可能會導致整個系統出現波動,甚至在不同模式之間出現問題的交叉感染,造成多個模式出現問題,輕則導致部分系統的功能出現中斷,嚴重的話則會造成整個系統出現癱瘓。而微服務系統中,因為各個子模塊是相對獨立的系統,因此不同的問題則可以限制在具體的模塊中處理,不會造成整個服務架構出現系統性問題,同時微服務架構具有相對前端的預警能力,能夠實現對整個系統的穩定性監測。
2.1.4技術靈活
微服務構架有多種技術的選擇,科學選用系統運行方法,降低系統運行成本,實現模塊分工運行。因為微服務架構較為簡潔,在對微服務架構進行設計時采用差別化的策略,保持系統穩定的同時,又最大限度的降低了風險。
2.1.5易擴展
在微服務系統模式中,各個子系統的獨立性明顯,因此子系統的擴展性也明顯偏強,后期系統延伸的領域也非常廣泛,不同組件之間的功能交互能夠實現同層級之間的輕易對接,即使部分組件在接口方面存在不匹配,也不會影響功能交互之間的緊密度,這主要得益于系統組件的相對獨立性。不同層級的組件在功能銜接過程中也可以借助組件化的獨立性優勢,降低了微服務架構的系統對接風險。
不過,微服務的系統架構主要是通過分布式來維持系統的復雜性。分布式架構模式可能會造成系統開發的復雜性增強。因為系統開發工程師在系統信息傳輸過程中需要通過RPC或者特別的通信模式,這種信息傳輸方式比調整信息的速度更為復雜,這樣是系統復雜度上升的原因所在。此外,由于數據庫的信息采用了分區處理的模式。在微服務實際使用過程中,要應對不同的數據庫內容。但是開放著所采用的信息處理系統和數據庫模式不利于分布式模式的系統類型。
3 微服務架構在企業信息化建設平臺中的應用
在信息化日新月異的時代,一般的文件處理軟件已經無法達到企業快速發展的要求。微服務架構所提供的軟件能夠實現差異化的服務,根據企業的具體個性化要求來設計滿足企業具體要求的軟件。同時,微服務架構的本質特點就是簡化系統的復雜性,實現架構的層次性運行,組件的獨立運作可以最大程度的增加系統的穩定性,這些優勢也為微服務的進一步推廣提供了可能。微服務架構根據公司的經營特點,結合公司職工的具體發展要求,進行差異化軟件開發和系統建設,比如構建了包括PC端、移動端和微信端的系統架構。基于多個架構來將各個層面的客戶聯為整體,達到不分時空的在線辦公目標。
3.1需求分析
3.1.1性能分析
(1)具有很強的普適性,適用于不同的平臺;
(2)系統運行較穩定,在任何情況下都能保持速度的穩定性;
(3)多個平臺的數值都相同,如手機客戶端和微信端平臺的數據,確保客戶取得的數據信息保持真實性。
3.1.2功能分析
網站端功能
(1)后臺管理:后臺履行職權分配的職能,包括管理職能和數據庫的功能;
(2)基礎數據的管理:金融機構的信息、貸款企業的數據以及監管機構信息的保管和使用等功能;
(3)統計職能的管理:主要對出入庫的信息進行管理,以及Excel表格的導入導出。
(4)預警功能:主要對控貨、監管、結項三個方面進行數據信息的提醒。
(5)監管員的管理:管理的對象是監管員的考勤,以及人員的工作分配。
手機端功能
(1)考勤功能:主要是監管員的簽到情況
(2)巡庫功能:監管員對質押物品的信息進行檢查;
(3)出入庫功能:對質押的物品進行出庫入庫;
(4)盤點功能:對剩余質押物品進行盤點;
(5)個人管理功能:密碼數據的修改、軟件的升級。
微信端功能:包括修改密碼和查看功能等。
3.2系統設計與實現
從用戶需要的角度出發,系統要力求界面操作簡單。我們經過探析,把系統分為下列模塊:后臺管理模塊、基礎數據模塊、統計功能模塊、預警功能模塊、監管員管理模塊。
(1)基礎數據:企業關于項目的詳細信息。
(2)統計功能:入庫單、出庫單、報表、現有監管客戶表以及已完結監管客戶表。
(3)預警功能:控貨、監管、結項。
(4)監管員管理:出入庫單審核、監管人員個人信息、查看巡庫信息、查看軌跡信息等。
3.3系統設計流程
(1)網站端。
①網站端在所有平臺中,居于基石的地位,經過網站端使用戶對基礎數據和出入庫數據進行處理;
②服務器起到反饋的作用,把計算好的數據反饋給網站端。
(2)手機端。
①手機端是監管人員使用的平臺,其可以對各種信息進行錄入;
②幫助監管人員搜尋原有的庫存信息。
(3)微信端。
①支持查看網站端類似的信息;
②可以讓客戶使用微信來自行修改密碼。
4結語
結合上述實例表明通過微服務架構建立的系統能夠較好的滿足企業對于信息化平臺建設的基本要求。這種運行具有短時高效的特點,能夠為系統的升級打下堅實的基礎,從以上分析我們可以得出結論,微服務運用于企業信息化的構建具有價值性,未來可期。
參考文獻:
[1] 崔蔚,李春陽,劉迪,等.面向微服務的統一應用開發平臺[J].電力信息與通信技術,2016(9):12-17.
[2] 鄧杰文,曹彩鳳.微服務若干關鍵問題研究[J].五邑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6(2):49-54.
[3] 薛峰,梁鋒,徐書勛,等.基于SpringMVC框架的Web研究與應用[J].合肥工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3):337-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