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英華
摘 要:教育發展過程中,教學與生活之間的聯系越來越緊密。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是教學改革中重要的研究課題,通過生活化教學,能夠激發學生興趣,促進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與掌握。文章先分析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意義,然后提出具體的教學策略,希望能夠為相關人員提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策略
一、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意義
一方面,通過生活化教學,能夠拉近數學知識與學生生活之間的關系,能夠讓學生借助生活經驗,更好地理解數學知識。學生在生活化的教學氛圍中會更加放松,能夠促進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中,提升教學的整體效率與質量。另一方面,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能夠讓學生認識到數學的實用性,并培養學生利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問題的能力。
二、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策略
1.聯系生活,為學生創設生活化情境
教學情境創設是目前提升教學效率的重要途徑之一。實際生活中包含了大量的數學知識內容,教師可以聯系生活,為學生創設一個生活化的數學教學情境,讓學生能夠更容易進入學習情境中,還能夠將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當然,關于生活情境的創設,需要教師根據學生具體的年齡階段,不斷開發、挖掘生活中的素材,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創建情境過程中,教師必須保證情境的真實性、實用性、科學性,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主動參與其中。
通常來說,教師應該從教材內容出發,找出生活中與教學內容相近的素材,搭建場景。例如,在學習“十以內乘法”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超市購物的生活經驗,讓學生對乘法進行理解。教師可以為學生創建這樣一個情境:放學后,媽媽帶你去超市買飲料,一瓶飲料為2.9元,一共買了4瓶,一共需要多少錢?很多學生都用加法計算,很快得出答案,教師可以進行引導,讓學生從自己列出的加法算式中找出特點,發現是4個2.9相加,引出乘法。
2. 聯系生活,激發學生自主探究學習能力
自主學習能力是新課標規定的重要教學培養目標,基礎教育階段,教師必須重視學生自主創新能力的培養。數學教學生活化在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方面具有很大的優勢,能夠為學生提供自我學習的土壤。為了能夠發揮生活化教學的作用,教師需要在學生基礎知識基礎上,設置一些探究性的學習內容,吸引學生、引導學生,讓其進行進一步的探究。
例如,周長相同的正方形、長方形、圓形、梯形,哪一個面積最大?學生針對這個問題有各自的觀點。這時,教師可以讓學生用長度相同的線拼成圖形,還可以讓學生自由發揮,讓他們評出自己認為面積最大的圖形。通過實際的操作,很多學生發現,自己拼成的長方形面積似乎比別人拼成的正方形小,而拼成平行四邊形的學生也不再堅持自己面積大的觀點。這時,教師需要通過有效的引導,讓學生通過實際的計算,對猜想進行實際的論證。學生通過規則圖形的面積公式進行計算,最后得出了在周長一定的情況下,圓形的面積最大。
通過這種鼓勵學生自己動手操作,引導學生主動探究的教學模式,能夠對小學生起到良好的激勵作用,讓其自覺進行探究,有助于學生自主創新能力的提升。
3.注重培養學生的數學知識實際運用能力
“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這句俗語表達了教育的終極目標,教師應該讓學生明白怎樣去學習,掌握學習的辦法,從而鼓勵學生進行自主探索。如果讓學生一味從教師那里獲取知識,就會給教學增加限制,也限制了學生的發展。在開展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中,應該提升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處理生活問題的能力,在生活中對所學的數學知識進行驗證,讓學生感受到學習數學知識帶來的快感。
綜上所述,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模式的開展,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的奧妙,同時有助于學生自主創新能力的提升。在具體實施過程中,需要教師關注學生個性差異、年齡特點等,聯系教學內容,為學生設置巧妙的生活情境,鼓勵與引導學生,幫助其更好地學習與發展。
參考文獻:
[1]于海麗.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優化策略初探[J].新課程(小學版),2016(2).
[2]于 麗.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生活化策略的研究與實踐[J].課程教育研究,2016(3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