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濤
摘 要:伴隨著素質教育與新課改的不斷深入,我國越發重視基礎教育,旨在實現對小學生德智體美的全面培養,以提高小學生的綜合素質。在小學體育課程中,立定跳遠是重要項目之一,此種運動以下肢力量為基礎,強調對學生協調用力、彈跳性與爆發性等的訓練。小學生身體協調性能較差,且力量相對薄弱,選擇優質的立定跳遠教學模式,以鍛煉小學生的基本身體素質與心理素質。為此,文章就小學體育中的立定跳遠教學方法展開分析與探究。
關鍵詞:小學體育;立定跳遠;教學方法
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立定跳遠是一項重要內容,為提高立定跳遠此項目的質量,應打造更為活躍、輕松的課堂,這樣才能引起小學生學習立定跳遠的興趣。然而,目前,小學體育中的立定跳遠教學現狀不盡如人意,教師教學方法單一,課堂環境枯燥、乏味,影響了立定跳遠的教學質量。為應付當前問題,應及時優化與完善小學體育中立定跳遠教學體系,及時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主動性,以全面提高教學質量與訓練效果。
一、小學體育中立定跳遠教學現狀分析
結合小學立定跳遠教學的實施現狀,了解到整個教學效果還不甚理想,教學質量受到嚴重制約,導致出現此類問題的因素很多,如教學理念、教學方法與教學評價等。在教學理念上,傳統的教學模式以教師為核心,都是依靠教師簡單的教授、演示,學生參與訓練與實踐的機會很少,無法從中挖掘學生的運動潛力,學生并未把握立定跳遠的實質且參與課堂的興趣不高,最終影響了立定跳遠教學質量。傳統教學方法不符合現代化教育的發展實況與發展趨勢,小學生的綜合素質未能得到全面教育,成為當前所面臨的一項關鍵問題。
二、小學體育中的立定跳遠教學方法
1.更新教學理念
實施小學體育教學時,應充分結合立定跳遠教學實況,從教學理念上著手,強調立定跳遠的先進性與高效性,將以學生為本的理念滲透其中,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強調學生的個體化發展,特別是小學生。開展小學立定跳遠教學時,小學階段正是學生思維開發、身體素質訓練、潛能挖掘的關鍵時期,教師要緊緊抓住這一點,及時更新教學理念與教學思想,崇尚生本理念,以求最大限度提高教學質量。
2.創新教學模式
在新時期,為全面提高小學生立定跳遠的教學質量,應從教學層面著手,選擇更為高效性與創新性的教學方法,如情境教學、多媒體教學等,及時將立定跳遠融入最新的教學體系中,以實現教學活動開展的實效性,這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方式。新型教學模式的應用應強調教學的創意性與科學性,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充分參與到課堂之中,以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以求更大程度上提高教學質量。
例如,為保證立定跳遠教學的實效性,應將小組合作教學應用其中,以小組為單位開展教學,能大大調動學生參與訓練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在對“立定跳遠”基本動作進行訓練時,應以小組為單位,等到教師展示完畢后,4人一組,對各自的動作進行監督與規范,能及時糾正各自的行為,便于達到自主學習、自主規范與自主糾正的目的,以提高教學效果。還可以采取小組比賽的形式開展教學,以調動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加大小學生訓練的積極性。
3.優化教學評價
開展小學體育教學時,教學評價工作很是關鍵,通過規范而合理的教學評價,能獲取高質量的評價結果,實現教學評價公平性與人性化。開展立定跳遠教學,不僅僅要重視立定跳遠的期末考核,還要從日常生活著手,強調對日常課堂中學生立定跳遠時表現的評價,即形成性評價,將其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利于提高立定跳遠教學評價的公平性與人性化。
綜上所述,在新時期,為積極響應素質教育的要求,應全面重視立定跳遠教學模式的不斷優化,滲透趣味性、情境性的元素,為立定跳遠教學提供條件。若想從根本上提高立定跳遠教學效果,教師應為學生創造更多的實踐與訓練機會,讓學生掌握科學的立定跳遠技巧,結合學生的心理需求,融入部分趣味性元素,能吸引學生參與到課堂之中,產生學習的動力,利于提高立定跳遠的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黃真真,王 穎,李 萍.不同教學模式在小學立定跳遠中的運用研究[J].海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3(4).
[2]吳存堅.體育教師對初中立定跳遠采用不同教學模式的探析[J].運動,2013(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