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麗
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初中政治課程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發生了較大的變化。教師由傳統的教學主導地位逐漸轉變為教學引導者地位,學生的教學主體越發突出,相應提高了對于初中政治課程教學的實際要求。從新課程理念入手,就其在初中政治教學中的教學實踐,發表幾點看法,以供相關教師參考。
關鍵詞:政治課程 新課程 教學實踐
初中政治課程作為初中教育的重要組成,承載著教授學生德育知識,樹立學生正確價值觀念,確保學生健全人格形成的重要教育職能。新課程背景下,傳統的以理論教學為主的政治課程教學模式,不再滿足于學生成長發展的實際需求,亟需對其進行相應的創新和改革,以不斷提升初中政治教育的實效性,促進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因此,從新課程相關理念入手,探討初中政治課程教學模式的創新實踐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針對政治教材的整合探索分析
傳統教學模式下的初中政治教育具有較明顯的閉鎖性、即定性特征,教學內容較為枯燥、死板,教學作為絕對的教學主體向學生灌輸政治理論知識,相應限制了學生個性的健康發展。新課程背景下,學生的教學主體地位愈發突出,教師必須突破原有教學模式的限制,積極挖掘有效的政治教學資源,豐富課堂教學內容,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能動性,最終達到提高政治教學實效性的教學目的。
以《關于我們面臨的機遇和挑戰》這一章節為例,教材中涉及的內容較為簡單,主要包含“和平環境”以及“新科技革命”兩方面內容,僅通過教材講解使學生很難形成深刻全面的學習和理解。此時,教師應聯系生活實際對教材內容進行補充,由小事入手,提高學生的學習親切感,激發學生的學習思考,從根本改變初中政治教育“死氣沉沉”的課堂面貌,在問題討論過程中,加深學生的學習理解。
二、加強初中政治的實踐教學
隨著新課程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學生的教學主體地位愈發突出,只有教師充分認識并尊重學生的教學主體地位,加強與學生的交流,深入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和學習問題,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進而通過政治教育解決學生的實際問題,提高初中政治教育的實效性,促進學生身心的健康成長。從教學內容的角度分析,初中政治側重于理論知識的傳輸,通過理論知識的灌輸對學生的思想產生積極、正向的影響,以確保學生思想和行為取向向著正確的方向發展。但從教學實施的角度分析,純理論性的政治教學是枯燥且單調的,不僅無法激發學生的政治學習興趣,并且增加了學生的政治學習難度。因此,教師應重點加強政治的實踐教學,通過創建模擬情景等方式,將抽象的政治教學理念形象化,使學生在生動、形象的課堂情境活動中,加深對政治教學內容的理解,從而提高初中政治課堂教學的實施效果。
例如,某初中政治教師在《消費者享有的權利》章節講解過程中,首先通過教學短片的形式,展現了幾種消費者的消費行為,并結合課本內容向學生提出問題,引導學生在書中探索答案。學生總結出消費者的六項權益后,教師又根據這六項權益設計了不同的問題場景,組織學生進行情景模擬,同時要求學生根據同學的情景模擬,猜出這一情景對應的消費者權利。在活動過程中,學生為了更好的展現情景和猜出情景表示的消費者權益,對于教學內容進行反復的確認和思考,課堂教學氣氛活躍,直到下課學生仍在進行著激烈的討論。
三、優化初中政治教學評價體系
傳統教學模式下,初中政治教學評價依靠理論知識考核完成,考核主體和考核標準過于單一,相對忽略了學生學習態度以及個人能力的考核,無法保障考核標準的科學性和全面性。素質教育背景下,教師應在傳統考核模式的基礎上,積極引入學生自我評價、學生相互評價以及課堂學習評價等多種評價模式,以豐富教學評價主體和評價標準,促進結果評價與過程評價的無縫對接,提高初中政治教學評價的科學性,保障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
此外,教師還應對初中政治教學的教學信息反饋機制進行創新和優化,除基礎的作業信息反饋機制外,還應擴展學生課堂滿意度調查、教師課堂教學自評等多種信息反饋機制,并由學校領頭定期組織校級的教學探討會,集中討論政治課堂教學改革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積極交流教學經驗,以不斷提高初中政治教學的科學性和實效性。
四、結語
綜上所述,初中政治教育在初中教學體系中占據重要地位,直接影響著學生價值觀念和人格的形成和成長。因此,教師應全面加強對初中政治教學的重視,通過對教材的整合管理和加強實踐教學等措施,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深化學生的學習理解,促進學生身心的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胡宗山.新課程下的初中教育教學實踐及其探索[J].亞太教育,2016,(29).
[2]吉寧.思想政治課單元教學策略之實踐探索[J].思想政治課研究,2016,(05).
[3]許多歡.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有效性的探究[J].桂林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3,(02).
[4]夏紅霞.新課程理念在初中思想政治課教學中的實踐[J].才智,2010,(2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