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敏
摘要:新課程改革實施以來,廣大數學教師的教學觀念發生了根本性變化,課堂教學模式和學生學習方式也發生了深刻變化,但仍有許多不盡人意之處。數學教師還應深化對數學課改的理解,正確把握數學教學實質,優化課堂教學策略,注重學生數學素養的提升,為學生學習的可持續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關鍵詞:探究;合作;生成;興趣;情感
今年,我參加了兩次外出學習活動,觀摩了幾位數學專家的精彩課堂,聆聽了他們意義深刻的學習講座。他們獨特先進的教學理念,平等互動的教學風格,匠心獨具的教學結構,行云流水的教學藝術,無不令人嘆為觀止,叫人回味無窮。通過這些學習,我深深體會到教學相長,學無止境、教無止境的含義。結合本人在數學課堂教學工作中的實際經驗,反思我們的數學教學還應該在哪些地方需要注意,淺談幾點看法。
一、關于自主探究與合作學習
首先,要給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究的時間與空間。一個人沒有自己的獨立思考,沒有自己的想法,拿什么去與別人交流?獨立思考是合作學習的重要基礎,因此,數學課堂上要給學生充分的獨立思考的機會與時間。
其次,合作學習已成為新課標下學生必備的一種學習能力??v觀各位專家的數學課堂,無一沒有合作學習的方式,而且開展的有實效、有特色。在沈陽召開的“中國好課堂”教學大賽中,有相當一部分選手充分地、恰當地展示了合作學習給課堂教學帶來的優勢與高效。我校開展合作學習已有三年,我們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應該繼續提倡并真正落實好小組合作學習[1]。
如何使合作學習更進一步?首先,要有明確的解決問題的目標,適合合作學習的就合作,不適合的不必勉強。其次,明確小組成員分工,組織好組內、組際之間的交流,教師要不斷地進行指導、訓練。第三,培養學生合作的意識的同時,還要注意對學生合作技能的訓練和良好合作習慣的培養,如:傾聽的習慣、質疑的能力,有條理地匯報交流的能力,合作探究的方法、策略,分享合作成果的欲望等。第四,合作學習需要教師為學生的活動搭好臺,留有比較充分的時間和空間,以確保合作學習的質量,使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得以落實。在數學課堂上,合作學習的培養是一個復雜而漫長的過程,我們要持之以恒。
二、關于數學課堂上的生成
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對生成性資源的把握非常重要,如何預設基礎性生成資源?如何把握稍縱即逝的偶發性資源?
生成資源來自哪里?一是教師精心預設,二是課堂學習中自然生成。一方面教師要善于根據教學內容提出具有挑戰性且有價值的問題資源;另一方面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以真誠寬容的態度接納生成,為學生的問題生成創造良好的氛圍。作為教師,必須清楚地看到,不是所有在課堂出現的問題都對學生的學習有價值,不是所有的問題都要在課堂里解決。一節課只有40分鐘,哪些生成的新問題需要放大?哪些問題可以引發再思考、再討論?對于與課堂無關的生成可以淡化,可以用商量的口吻,輕輕地告訴學生你的問題下課后再研究好不好。還有些生成需要教師細心的去捕捉,一些偶發性的資源從教師的手邊悄悄地流走,就會失去很好的教學時機。舉個例子:一年級學生在做7+6+3時,一位學生沒有按順序做,而是先算7+3=10再算10+6=16,多好的想法,多精彩的生成!但老師卻沒有在意,只說了一句:對,你的結果也是16。這是不是一個不期而遇的美麗,卻在不經意中從老師的手邊溜走了,老師沒有及時關注生成,沒有及時評價,使這樣一個閃光的思維一瞬即逝 。
三、關于數學課堂上學生的興趣與好奇心
數學,相對于其它學科來說,偏于枯燥乏味,勾起學生的興趣與好奇心就顯得尤為重要。好奇心是兒童的天性,他們常常會對一些問題感興趣,發生疑問,從而產生好奇心理,好奇又萌發起學生想實踐、想探究的意識[2]。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樂之者。小學階段的數學,尤其是低年級,學生還沒有養成主動學習的習慣,課堂上注意力集中時間也較短,如何吸引他們的興趣和好奇心呢?
在課堂引入中,應設計各種形式、運用各種手段把學生調動起來,喚起他們的參與意識;把問題設置于適當的情境下,營造生動有趣的學習環境;充分讓學生參與實踐操作,要讓課堂學習和生活實踐聯系起來;教師要盡可能利用教具優化課堂結構,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多問,有想法就和老師或同學交流等。
四、關于學生學習的情感
不可低估情感對知識、智慧的作用。在吳正憲老師的課堂教學中,我們能充分感受到她對孩子們的情感關注。和學生在一起,她不是一位老師,而是一位母親,是一位摯友。她時而坐在學生的位置上,和孩子們一起探討問題;時而摟著學生,亦嗔亦笑地說:哎呀,你可急死我了,快改過來吧!時而又和一群孩子們蹲在黑板前,就為了讓座位上的學生們看清黑板上的題;時而又激動地和孩子們擁抱在一起,笑作一團。她常常設計一些環節,盡量讓更多的學生都有機會展示自己的創造成果。她說她們班的教室里貼滿了學生們的作品,師生共同欣賞、品味、評論。她總是滿腔熱情地去贊揚學生們自己思考的結論,竭盡全力地去肯定學生們的一切努力,去保護和激勵他們所有的創造欲望和嘗試。她用自己對學生良好的情感去引發學生積極的情感體驗,學生們在40分鐘的課堂活動中乃至課外學習中,常常體驗著參與的快樂、思維的興趣和成功的愉悅。
我們的數學課堂不正是缺少了這樣一些情感關注嗎?有多少孩子在默默地低頭,一語不發;有多少孩子在擔心回答錯誤會被批評;又有多少孩子心中有想法卻習慣了閉嘴。其實只要我們真誠地走到學生中間,走進學生內心,和他們一起去交流、去感受、去分享,那么數學學習就不會是枯燥無味的,就一定會給孩子們帶來快樂與成就感。
其實,我們每位教師一直都是最辛苦的,最不平凡的。為了學生,我們一直在努力。我們的課堂教學有專家的引領固然重要,但正如世界上尋不見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一樣,我們既找不到兩個完全相同的學生,也不會找到能適合任何學生的一種教學方法,這可能就需要我們教者不斷轉換自身教學行為,做一位不斷學習、不斷更新、不斷創造、不斷反思的實踐者,當一名永遠向前、敢于嘗試、不斷總結的行進者。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基礎教育司,數學課程標準研制組編,《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解讀(實驗稿)》,北京師范大出版社,2002.
[2] 肖自榮.怎樣培養和提高小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J].新課程學習,2011,(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