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林濤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出臺已有一年多了。如何踐行課標精神,在新理念的映照下進行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是每個小學語文教育人應該慎重考慮的問題和孜孜不倦地追求。小學語文作為一門奠基學科,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學習發揮著重要作用。這種作用源于較強的語文素養,新課標明確指出:“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边@就為語文教學指明了方向,培養學生語文素養。語文素養包含的內容很多,其中重要的是聽說讀寫,這四樣都離不開語言文字的運用。下面,我談談如何進行以培養學生運用語言文字為主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
一、注重基礎,關注學生學習起點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的教就是為了幫助學生自主建構知識、形成并消化知識。這種建構、消化,就需要學生要有良好的消化接受系統,即與新知識很接近“最近發展區”,才能很好地進行學習。所以,我們的課堂教學應基于學生教學,注重基礎,關注學生學習起點。
(一)注重預習,讓學生有準備地進入學習
注重預習,這是新課標要求,也是課堂教學的本應回歸。它是學生在語文課堂中學得的學習方法的實踐運用,是學生自主學習、探索新知識的動態歷程。課堂教學就是檢驗學生預習的有效性,化解預習困惑,也為下次預習提供方法、學力支撐?,F行教師都比較注重課前要求學生預習,并明確提出預習要求,讓學生對所學課文進行有目的地自學。上課時,以檢查學生預習入手,在檢查過程中了解學生學習起點。這樣基于起點的教學既真實又踏實,真正意義上做到了以生為本。如教學《獻你一束花》時,我就巧妙地以預習作為導入的突破點:先檢查詞語的讀音,再提高難度進行詞語聽寫,選擇“沮喪”一詞,并請一位學生寫在黑板上的田字格里,然后一起點評“喪”字好在哪兒,相機出示“奔、寺”等詞找字體間架結構的規律,繼而得出“兩豎相遇錯開寫,相互禮讓才好看。”的規律,以點帶面,讓學生通過“喪”字了解了此類間架結構字的書寫規律。
(二)運用兒歌,讓識字教學富有童趣
小學語文,識字教學是其中的重要任務。但很多教師識字教學方法簡單,形式單一,就是教師教、學生讀的教學模式一慣而終,學生學得疲憊厭倦,感到壓力重,記不住,寫不對。那么,如何提高識字教學有效性是我們踐行新課標精神必須應該破解的教學難題。我在教學中采取了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特別是隨文識字,并運用兒歌進行,使識字教學不再死板而富有童趣。如教學《會走路的樹》一課時,采用了多形式的隨文識字法,板書課題時,先讓學生說說怎么記住“路”字,再讓學生說說還知道哪些足字旁的字,把相同偏旁的字歸歸類,進行復現鞏固,幫助學生記憶。如教學“奇”字:從小鳥的疑問入手,我隨機概括:看到不熟悉的場景就想問,這就是——?生齊答:“好奇”。教師馬上在黑板上板書“奇”字,并出在課件上出示兒歌:一個字真奇怪,“大”字變小,“捺”變“點”,“可”字一橫要拉長,別讓“大”字掉下來。在齊唱兒歌中,學生既掌握了“奇”的字形,又了解了“奇”在文中的意思!繼而我又引導學生說說在哪兒見過“奇”字,引導學生關注生活,滲透語文學習資源無處不在的理念。
二、言意兼得,關注文本表達特點
閱讀教學是教師、學生、作者、文本之間對話交流的過程。學生要通過理解文本,了解文本的表達特點,學以致用。如我在學校教研活動看到一位老師執教《桃花心木》時,先引導學生通過瀏覽的方式,讓學生真切感受種樹人的奇怪做法;繼而抓住重點詞句探究種樹人奇特做法的原因,感悟種樹人回答的真正含義,體會種樹人表達的妙處;接著引導學生進行個性化的閱讀,理解內容,觸動心靈,利用課題練習,進一步領悟文中的道理——不只是樹,人也是一樣,在不確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較經得起生活的考驗,會鍛煉出一顆獨立自主的心。再學習課文的表達方法——借事喻理。又臺教學《荒蕪了的花園》一課時,教師牢牢抓住文本的寫作特點——對比展開教學,引領學生聯系花園以前的美麗感受現在的荒蕪;抓住文中“青蛙”和“蟋蟀”前后心情的變化,體會它們從滿懷期待的歡喜,到希望破滅的悲哀,深化對文章主旨的理解,為理解文章寓意作進一步鋪墊;最后回顧全文,體會作者在一次次地對比中揭示寓意。在教學中,始終把握“理解內容”與“體會寫作方法”兩條線索進行,二者彼此交織,相得益彰;最妙的是指導學生學習使用對比的寫作手法,進行續寫寓言故事。執教老師們將引導學生體會文本“寫了什么”和“怎么寫的”做到了巧妙地融合,做到了言意兼得。
三、讀寫結合,關注語言文字運用
新課標明確指出:“語文課程致力于培養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為學好其他課程打下基礎”??梢姡芭囵B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是語文教學的核心目標,是語文教學常抓不懈的重點所在,我們應把之貫穿于語文教學的始終,以讀寫為載體,以能力提升為目標,加強語言文字的運用。如我在教學《巨人的花園》時,讓學生通過對比,反復朗讀,邊朗讀邊想像畫面,重復感受有孩子的時候花園的美麗可愛,沒有孩子的時候花園的冷清蕭條,感受巨人的花園冬天時候的冷清與寒冷,由此感受巨人的孤獨。在課的升化練習設計時,先讓學生多種形式的朗讀與文本直接對話。在對話中發現語言規律,體悟文本語言獨特的表達方式,學習文本的表達方式來抒寫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去寫自己印象中的春天。堅持讀寫結合,在朗讀中理解、體會語言文字,在寫中拓展、運用語言文字,這樣既有學的過程,又有用的過程,學以致用,效果自然會彰顯。
新課標下小學語文教學應以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為價值訴求,以提高學生語言文字運用能力為核心目標,著重培養聽說讀寫技能力。在課堂教學中,我們要關注學生,致力于學生自主學習,讓學生學獲方法,習得能力,為其持續發展提供方法、學力支撐。
參考文獻:
[1]《義務教育語文課程》(2011版).
[2]孔令文,吳愷,耿騫.精細控制提高課堂教學效率[J].中國教育網絡,2009,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