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釗泉 黃麗寬 雷嘉瑋 陀銘杰
摘 要:自2015年國務院發布“互聯網+”行動意見以來,農村經濟得到不斷發展和改革,也顯現出越來越大的信息需求,農村家族企業根據政策和環境一直在調整自身。農村家族企業,因填補市場空缺、解決農村勞動力就業問題、啟蒙市場經濟觀念等作用在中國經濟中占據著重要位置。本文通過在信息化背景下分析廣西農村家族企業對互聯網技術利用情況和自身的可持續狀況,以幫助廣西農村家族企業在互聯網時代大背景下找準自己的位置及發展目標,找到適合自身發展的對策并盡快融入到信息化環境中。
關鍵詞:“互聯網+” 農村家族企業 可持續發展
中圖分類號:F276.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17)05(a)-144-02
1 調查情況
1.1 選題背景、意義及目的
“十三五”規劃是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以來的第一個五年規劃,提出大力推進農業現代化,以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現代化。廣西地處西部,以農業發展為主,絕大多數農村企業具有家族涉入特點,學歷和知識文化有限,難以突破自身傳統。“互聯網+”浪潮,對它們的生存發展是機遇還是挑戰,值得調查研究。因此本文將主要針對農村范圍內(鄉、鎮、村)的家族企業,了解其經營模式、人員配置以及發展現狀,旨在調查分析互聯網時代對于這類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影響,為今后農村經濟發展建設提供數據和理論參考,有利于加速農業對于社會環境變化的適應,為農村家族企業可持續發展及轉型升級做好鋪墊。
1.2 調查方法
1.2.1 調查的范圍
本次調查問卷發放的范圍是廣西區內的農村家族企業。問卷的具體填寫人要求是在企業工作且了解企業狀況的管理人員,如財務處負責人、企業的中高層管理人員等。
1.2.2 調查研究方法
研究主要采取實地訪談、問卷調查等調查方式。通過后期整理,篩選出有效數據,針對這部分數據,采取單獨統計與相關分析相結合的方法,對廣西農村家族企業涉及的各個問題進行統計,分析原因,最后提出可行性建議。
1.3 調查基本情況介紹
1.3.1 調研問卷的收集統計
整個調研過程中,共發放問卷350份,鑒于其中17份問卷不具備統計學的研究意義,最終有效問卷為333份。
1.3.2 企業的行業分布
由于采取隨機調研和走訪的方式, 本次調查的企業涉及的行業分布較為廣泛,主要分布在養殖業9.34%、種植業33.56%、建材業28.03%、家具業11.76%、礦產業5.19%,具體情況見表1。

1.3.3 企業的區域分布
從區域分布來看,被調查的企業來自區內8個市,其中南寧36家,桂林103家,北海55家,欽州27家,賀州17家,貴港31家,憑祥33家。
2 廣西農村家族企業發展現狀
廣西地處西南落后地區,由于歷史、政治、經濟、文化等原因,各方面發展均不如沿海經濟發達地區,農村經濟發展更是一直處于落后水平。而農村家族企業作為農村經濟重要組成部分,其發展對促進農村經濟建設和縮短城鄉差距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隨著信息化和大數據時代的到來,自治區政府針對“十三五”規劃提出推廣“互聯網+”的發展模式,提倡大力發展農村電子商務經營模式。因此,研究“互聯網+”浪潮對農村家族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影響具有很大的現實意義。
2.1 企業類型
本次調查的333家企業中,大部分企業屬于個體企業,占總數的56.2%;剩下43.8%的企業屬于合伙企業。
2.2 企業缺乏專業的互聯網技術人才
從調研數據來看,61.5%的被調研企業中具備熟悉互聯網的人才,仍有38.5%缺乏此類人才。由于互聯網平臺建設成本與相關培訓成本較高;同時,農村家族企業多處交通不便之地,企業難以引進人才。
2.3 企業使用電商經營情況
從我們的調查數據中可以看出,82.3%的農村家族企業沒有利用電商經營,僅有17.7%的企業通過電商平臺交易。這與農村如今尚未完善的網絡基礎設施和對互聯網較低的認知水平息息相關。
2.4 銷售渠道分析
數據顯示,52%被調研的企業采用間接銷售的方式進行商業貿易,45.3%采用直接銷售,2.7%采取網上銷售,所占比重極小。小部分家族企業已利用電子商務進行商業貿易,發展現狀良好;木材、石材加工類企業未進行網上銷售,主要原因是產品體積較大,不適合網上貿易,且該類型企業客戶較固定,多采用直接銷售的方式進行貿易。
2.5 企業管理層文化水平
從調研數據來看,69.7%的農村家族企業的管理層受教育程度在高中以下,農村家族企業的管理層教育程度較低,管理者的教育程度過低往往抑制了家族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3 廣西農村家族企業發展的瓶頸問題
3.1 機械化使用程度低
在調研的企業中,以資源密集型產品或勞動密集型產品為主,生產能力基本依附于當地的自然資源和勞動力資源。同時,初加工工程中以粗加工方式為主,機械化水平不高,特別是農產品的種植、自動化水平低。相比之下,養殖業與石材加工業的機械化水平更高一籌。
3.2 產品屬性制約銷售
農村家族企業銷售渠道較為傳統、單一。根據企業負責人反映,造成此情況的原因可分為兩種:(1)為避免積貨,產品大多是客戶看樣品后下訂單才進行生產,先簽合同后生產再發貨;(2)有些產品像海鮮、大米等到收獲季節就有人上門直接收購,無需擔心積壓問題。因此農村家族企業仍以直接、間接銷售作為主要銷售渠道。
3.3 傳統銷售市場制約企業發展
被調研的廣西農村家族企業產品銷售市場可分為四部分:僅廣西區內、國內、國外、以上三種情況均有,分別占比95.06%、2.47%、0.62%、1.85%。
從銷售市場劃分來看,廣西農村家族企業的銷售市場較集中于區內;從國內銷售來看,銷售地區僅局限于毗鄰地區。由此看來,被調研的廣西企業銷售市場局限性很大。
3.4 信息不對稱制約企業服務提檔
一個完善的售后服務不僅是對消費者權益的保障,也是企業提高盈利的重要途徑。但從我們的調查中來看,高達35.8%的農村家族企業完全不對客戶進行售后調查,只有1.8%的企業對每個客戶進行售后調查。原因有三點:(1)不懂利用互聯網技術進行高效率的售后服務追蹤;(2)間接銷售的方式使生產商無法直接接觸到消費者,消費者不能及時向生產商反饋信息,無法傳達他們的售后服務需求;(3)農村網絡建設還不完善,售后服務網絡卻未能同步建設,渠道缺乏。
3.5 企業所有權高度集中
調查數據反映,54.94%農村家族企業以獨資方式進行經營,45.06%以合伙人方式進行經營。企業資產所有權、控制權、經營權、收益權高度統一,這有利于保守與企業經營和發展有關的秘密,但在同時也給企業管理帶來了不可忽視的弊端。
農村家族企業的管理者平均知識水平也不高,一人獨裁一家獨斷,加上難以引進先進技術人才這就直接導致企業管理水平慢慢掉隊。
3.6 調研結論
“互聯網+”浪潮下,農村家族企業兼容性較差,政府引導政策仍需深入貫徹。由于農村家族企業的意識、技術等障礙約束,大部分被調研的農村家族企業還沒運用“互聯網+”進行變革與創新,影響著農村家族企業的現代化進程,制約其可持續發展。
4 可持續發展路徑
4.1 互聯網+智能制造提高效率
在“互聯網+”浪潮下,若能把握好這個歷史契機,構建“互聯網+自動化”為基礎雛形的智能制造,是對農村家族企業高端升級的歷史性機會。通過“互聯網”的便捷與普惠性,加上自動化的流水線生產模型,突破人工的局限性,幾何式的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是企業成功轉型升級的重要途徑。
4.2 互聯網+網上銷售平臺顛覆企業營銷
為使傳統的農村家族企業向“信息化”、“標準化”、“品牌化”的現代企業轉變,農村家族企業有必要加大電子商務平臺的建設力度。政府應加大協調與推動力度,在全縣重點鄉鎮建立示范區,實施標準化建設,推動農業標準化發展。通過互聯網信息,農戶掌握市場需求,引導生產,控制產量,降低存貨。
4.3 互聯網+從封閉走向開放
農村家族企業應該加大對互聯網、物聯網等高新科技的運用,培養一些具備熟識互聯網技術的人才,使傳統農業向“信息化”、“網絡化”、“智能化”的現代農業轉型。企業應借助百度云技術和二維碼可追溯系統等互聯網平臺,實現廠商與消費者直接對接,從而更好了解消費者的需求。
4.4 互聯網+提升企業管理水平
隨著高等教育大眾化,鼓勵管理層和企業員工進行繼續教育,從而提高企業管理水平。企業可以采用股權激勵來端正員工的工作心態,提高企業的凝聚力和戰斗力;有利于吸引外部優秀人才,為企業不斷輸送新鮮血液;提高員工忠誠度,維持企業戰略的連貫性,保證企業人力資源的核心競爭力。
本文對農村家族企業界定為經營地在鄉、鎮、村的由家庭成員出資,資本或股份主要被一個家族或數個具有緊密聯系的家族成員控制并且主要領導職務由家庭成員擔任的企業。
參考文獻
[1] 宋新平,梁志強.淺談企業管理模式與企業管理現代化[J].中國商論,2017(04).
[2] 王兆惠.家族企業管理面臨的問題及可持續發展研究[J].中國市場,2016(46).
[3] 劉天君.論我國家族企業的概念及類型[J].廣東開放大學學報, 2015(06).
[4] 劉仝保.中國家族企業長青路之思考[J].經濟,2016(Z1).
[5] 沈潔云.關于推進我國家族企業可持續發展的研究[J].商,2016(13)
[6] 鄭珍煙.公司治理對家族上市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影響[J].合作經濟與科學技,2016(17).
[7] 鄭麗麗,張洪君.中小家族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對策研究——基于薪酬激勵視角[J].商,2016(27).
[8] 龔恩華,張華倩.我國家族企業“子承父業”模式研究[J].現代商業,2016(30).
[9] 唐穎琳.家族參與對企業創新能力的影響[D].北京交通大學,2016.
[10] 高偉.家族企業的高管團隊對企業成長性的影響[D].山東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