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特約記者 劉皓然
“歷史不該遺忘一切戰爭罪行”,就在韓國舉國上下強烈要求日本政府就“慰安婦”問題道歉與賠償的同時,另一個女性受害者群體卻仍因類似的屈辱茍活于社會邊緣——她們就是越南戰爭中慘遭韓軍性侵的無辜平民。近日,英國媒體向公眾還原了韓軍當年的暴行,呼吁當局“正視歷史”。據稱迄今為止,韓國既沒有承認過這些指控,也沒有進行過任何調查。輿論慨嘆,相比“慰安婦”群體,越戰中的女性受害者及后代從未得到過應有關注。
英國《獨立報》11日報道稱,該國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先后投入逾30萬兵力赴越駐扎,派兵人數僅次于美國。韓軍頻繁的軍事活動嚴重影響到當地居民的生計,一些民眾不得不進入韓國人的軍事基地討生活,這也為一些韓國士兵的禽獸行徑創造了可乘之機。越南平定省受訪者武氏說,自己因戰事早年輟學,一直打工貼補家用,后經人介紹進入韓軍軍營做雜活,給一名軍事指揮官當廚師。1972年的一天,她被這名軍官強奸,但卻因害怕丟掉工作而始終不敢對外宣揚。4個月后,逐漸隆起的腹部再也保守不住這個秘密,她為此飽受同鄉的嘲諷與謾罵。慶和省的瞿氏也有這樣一段痛苦經歷,在一家人窮得一天只吃一頓飯之時,她得到一名韓國軍官的格外“關照”,后者將其視為“干女兒”,經常為她家提供接濟,然而,這位人面獸心的“義父”只是處心積慮地想得到她的處子之身。在把她迷奸后,因畏懼遭到紀律處分,該軍官將其送到西貢獨自待產,等孩子生下來,生父卻早已離開越南。
報道稱,戰爭期間越南女性遭強暴后產子的不在少數,這些孩子不僅自幼被父拋棄,成長過程中也飽受不公待遇。在越南語中,這些特殊時期誕生的越韓混血兒被蔑稱為“LaiDaiHan”,其中“Lai”即為“雜交之物”,“DaiHan”則是“大韓”的諧音。該群體在越南的規模并無官方記載,但韓國《釜山日報》認為該人群數量在5000到3萬之間,他們至今生活在越南社會的邊緣。受訪者陳戴恩(音)表示,自己飽受同學霸凌和歧視,被不斷追問“你爸是誰”,這些遭遇給其幼小的心靈造成巨大傷害,直到18歲,其母才告訴他真相:她曾被韓國兵強奸過3次。
史料記載,遭韓軍強暴的越南女性達數千人,還有少數駐軍被控強行征集年輕女性、建立并經營所謂的“慰安所”。與被日軍侵犯的韓國“慰安婦”群體相比,越南戰爭中女性受害者所得到的關注要少得多,一些人直到近兩年才首度對外披露姓名及身份,向外界訴說韓軍當年的劣跡。2015年,韓國“慰安婦”受害者援助團體——“挺身隊問題對策協議會”派遣工作人員赴越,試圖為這些受害者提供協助,卻沒少碰釘子。工作人員發現,這些受害者對整個韓國的抵觸情緒極為強烈,一名受訪者不客氣地表示:“如果我事先知道你是韓國人,壓根兒就不會見你。”同年10月,在時任總統樸槿惠訪美之前,美國福克斯新聞網等媒體呼吁韓總統為韓軍的性暴力行徑道歉。有媒體稱,韓國政府對越南性侵受害者“置若罔聞”的態度早年曾引發日本右翼勢力的嘲諷:在后者看來,相比韓方的“虛偽”,日本好歹還就“慰安婦”問題進行過道歉和賠償。
《獨立報》稱,面對媒體,一些畢生受盡磨難的越戰女性受害者向韓國政府明確提出兩點要求:對當年的暴行道歉,讓被拋棄的孩子認親。受害者代表陳施藝(音)說:“我認為韓國政府應該為他們在越戰期間對女性做出的種種惡行道歉……美國人把孩子帶回了家,而我們的孩子卻仍然被生父遺棄。”據報道,美國國會于1987年通過《美亞混血兒返鄉法》,將美軍士兵遺留在越南的2萬多名后代同親屬一并遷至美國,但韓國并未效仿這種舉措。▲
環球時報2017-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