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對養老金投資運營現狀進行分析,指出養老金入市風險研究的重要性。對養老金入市相關風險進行分析,并從系統性風險與非系統性風險兩個角度提出風險防范措施。
【關鍵詞】養老金 風險防范 養老金入市
養老金制度是我國對退休人員生活進行保障的基本制度,然而由于制度設計、繳費比例不合理,導致養老金缺口日益擴大,為政府帶來較大財政壓力。目前我國逐漸開始養老金入市的試點,然而依然處在探索性階段,本文對養老金入市風險進行分析,以期促進養老保險制度的可持續性發展。
一、養老金投資運營現狀
長期以來,我國的養老金運營管理大多由社保事物機構負責,存在社會統籌基金與個人賬戶基金分賬不明確的問題。養老保險基金運營采用的是國家行政管理的形式,尚無健全的投資運營機制
(一)養老金規模與投資份額
隨著養老保險機制的完善,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的規模持續增大,相應的收支與累積結余也是不斷提升的。截止到2016年底,我國參與基本養老保險的總人數為91484萬人,相比前一年增加3091萬人。而且,2016年全年的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總收入為35972.16億元,相比2015年增長了12.9%。目前,我國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的累計結余達到3.5萬億元,然而累計結余的主要部分均屬于社會統籌部分。我國從2006年起陸續試點養老金的個人賬戶,但是2016年試點省市個人賬戶基金僅剛超過5000億元,只能占到養老金總額的極小一部分。目前基本養老金大多是投資固定收益金融工具,其中5%~10%用于購買國債,其余均存入銀行。近年來,我國部分省市開始拓展投資運營模式,將部分養老金結余投資在股市,然而總體投資規模還明顯不足。
(二)養老金投資原則
養老金的投資經營應滿足安全性、收益性以及流動性三方面投資原則,只有這樣才能與養老金屬性相符,更是國民經濟、國際經濟發展的需要。安全性原則即當投資收益小于虧損時,應當馬上終止投資。根據安全性原則,以往養老金大多投資于風險很低的金融工具;流動性原則指的是投資資產能夠隨時變現,提高資金靈活度;收益性原則指的是養老金運營必須確保收益,控制貶值風險,通過投醫收益降低對國家財政的依賴。
二、養老金入市風險分析
養老金如何有效投資運營是學術界討論的熱點問題,本章將對養老金投資資本市場的風險進行分析,且主要針對養老金中的個人賬戶部分。
(一)資本市場風險
資本市場運作過程中盈利與損失往往共存,養老金入市涉及到的資本市場風險可以分為系統性風險與非系統性風險。后者一般是由股票價格變動產生的風險,非系統性風險周期性波動,一般采用組合投資的方式可以有效規避,此處僅討論系統性風險。養老金入市的系統性風險如下:第一,經濟周期風險,宏觀經濟的好壞直接影響養老金經營投資情況;第二,利率起伏風險,利率起伏提高融資成本,導致投資收益低于預期;第三,通貨膨脹風險,通貨膨脹降低貨幣實際購買力;第四,匯率風險,在其他國家外匯管制情況下,匯率可能帶來一些風險。
(二)管理風險
管理因素是養老金入市的重要因素,由于投資管理不當可能產生養老金入市的管理風險。由于基金投資運營管理模式的差異,導致業務流程不盡相同。如果由經辦機構直接進行投資,基金投資管理涉及眾多業務流程,因此存在基金損失風險;如果經辦機構間接進行投資管理,投資管理人是潛在的風險;如果由經辦機構部分負責投資管理,則同時存在上述兩種情況下的風險。
三、防范養老金入市風險的對策
(一)養老金入市系統性風險防范
1.證券部門監管。實現養老金個人賬戶入市,能夠起到穩固市場的作用,所以此時證券部分應當借此機會對證券市場進行優化。可以增加投資產品品種,優化債券產品結構。對上式公司業績進行嚴格考核,提高資本市場效率,同時避免政府過多干預,基于市場手段打造健全的證券市場,避免證券市場不穩定帶來的風險。
2.養老金部門監管。養老金的運營投資應當時刻在相關部分的監管下方可提高投資效率,規避風險。因此養老金部門應當定期考核投資機構償還能力,審核投資資金來源,進行資產負債與風險控制的匹配。養老金部門還應當審核投資項目,一定程度上限定投資具體內容。除此之外,應當加強運營投資盈利的信息披露,確保整個投資過程透明化、真實化。
3.政府監管。政府在控制養老金入市風險時也應起到監管作用,監管工作以提高養老金運營投資公開度作為目標,確保信息的充分披露。通過增加政府監管力度,可以提高入市的風險底線,否則民生問題將無法保證。以人大為代表的政府監管機構必須對養老金運營情況提供審計報告,并主動監督養老金管理與投資。只有讓養老金得到人大、政協的共同監督,方可有效地化解不安全因素。
(二)養老金入市非系統性風險防范
1.規避信用風險。養老金管理企業在明確養老金投資發展戰略之前,必須通過內部決策的方式。養老金管理企業應當具備投資資質與投資評價機制。在進行正式投放之前,應當從管理層、運營層以及督查層三方面對投放主體進行考察,同時綜合考察資本結構與運用能力,進而鞏固養老金的增值能力。
2.規避操作風險。養老金公司應當具備先進管理工具,進而對養老金入市風險進行估計。在實際風險管理工作中,應當首先選擇采用定量或者定性的風險手段,結合考慮制度變化,規避實際技術操作所帶來的風險。
3.規避道德風險。只有進一步加強基金業的風險控制水平,方可提高養老金的管理水平,實現保值增值。必須加快基金公司先進管理制度的完成,避免出現內部失控。除此之外,還應當加強基金管理人才的培養,增加人才道德水準的考察,進而規避養老金投資的道德風險。
4.規避內部風險。養老金管理公司應當對各投資機構及各投資機構員工進行區分,進而進行相互制衡。對各投資機構的內部管理制度進行完善,針對養老金投資運作時存在的風險,應當通過衡量制度進行風險的有效控制,同時還必須同時受到法律監督。
四、小結
盡管養老金個人賬戶入市投資滿足基本條件,然而必須首先解決多方風險。養老金管理公司應當加快完善內部監督與外部控制體系,確保養老金在投資經營過程中實現保值增值目標,而這樣一個內外兼容的體系需要相關行政部門與資本市場協作實現。
參考文獻
[1]劉俊棋.養老金入市的國際經驗借鑒與我國的政策選擇[J].科技和產業,2012,(09):135-139+148.
[2]郭福生.對我國養老金入市問題的思考[J].企業導報,2012,(14):15-16.
[3]張玉立,彭秀芬.淺析養老金入市影響及其風險管理[J].北方經濟,2012,(10):106-107.
作者簡介:敖文雅(1996-),女,河北廊坊人,就讀于河北大學,研究方向:金融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