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葉
摘要:新疆文化的多樣性是歷史長河的積淀,多民族的共生共存使得新疆的每個區域都是文化多樣性的縮影。塔城地區多民族的特性,形成了多民族文化的共同繁榮,多元音樂文化的交流融合與和諧共存,這正是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的充分體現。
關鍵詞:新疆 塔城 少數民族音樂 多元文化
中圖分類號:J6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3359(2017)15-0019-02
新疆地域遼闊,民族眾多,氣候自然條件迥然,使得在新疆生活的各個民族擁有了不同的生計方式和地域性格,即使是同一民族,因為世居生活地域自然條件和生存方式的不同,也存在著極大的文化差別。新疆13個世居民族共使用11種語言,9種文字,分屬漢藏、阿爾泰和印歐三大語系。不同民族交錯聚居,相似的生計方式使得新疆地域文化自產生之初,便具有了相互交流、相互借鑒的自然結構,不同民族在相互交流中互為促進與發展,使得新疆各個民族文化之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雜糅特點異常突出。季羨林先生關于新疆是世界四大文明體系唯一交匯地的論說,更進一步強調著新疆文化的多樣性是歷史長河的積淀,是不同民族在新疆悠長的歷史中相互淬煉和吸納的結果。直至今天,由于多民族的共生、共存、共榮形成了其文化多樣性,新疆的每個區域,都是文化多樣性的縮影。
一、塔城地區少數民族音樂概況
塔城地區位于新疆西北部,“西、北與哈薩克斯坦共和國接壤,周邊與6個地州市相鄰,全地區總面積10.45萬平方公里,境內聚居著漢族、哈薩克族、維吾爾族、蒙古族、達斡爾族、回族、東鄉族、柯爾克孜族、錫伯族、俄羅斯族等28個民族。少數民族占總人口的47%,其中哈薩克族占少數民族人口的60%?!盵1]塔城地區地勢復雜,北部為西準噶爾山地,南部為天山山地,而東、中部屬準格爾盆地,南北高,東、中部低,呈馬鞍形。
(一)民族眾多
“自漢唐至元明,塞種、烏孫、匈奴、堅昆、契丹、鮮卑、高車、突厥、蒙古等部族,相繼在今塔城地區境內游牧。”[1]哈薩克族是塔城地區的主要民族,其次為漢族?!疤拼?,玄池都護府設立,漢族將士在塔城地區屯田戍邊,西遼時期,北方一些漢族居民隨契丹人遷到天山以北地區,在葉密立河一帶定居。歷史上的塔城漢族已大多融進當地少數民族中,至清代乾隆二十九年,600名漢族士兵,由烏魯木齊至雅爾屯墾,”[1]此后,陸續從關內遷來的漢族多為生意人或工匠。新中國成立后,為發展塔城地區各項事業,漢族人大量遷入。塔城地區的蒙古族多為土爾扈特部、準噶爾部、察哈爾部的后裔,“13世紀初,南宋開禧二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汗國后,隨著對西域的征服,即有蒙古部眾游牧于天山以北。至南宋嘉定十一年,葉密立為窩闊臺汗國的封地。明崇禎七年,和布克賽爾為準噶爾部的政治中心。清乾隆三十一年,由蒙古高原調來駐防塔爾巴哈臺的察哈爾營蒙古人,大部分定居于此地。17世紀30年代,北遷伏爾加河流域的土爾扈特部,于乾隆三十六年回歸祖國,其中一路定居在和布克賽爾。”[1]維吾爾族也源于840年回鶻西遷,十五部西奔葛邏祿,曾途經駐步于今轄境,后南疆等地維吾爾族陸續在定居。除哈薩克族、漢族、蒙古族、維吾爾族外,達斡爾族、俄羅斯族、塔塔爾族、柯爾克孜族、烏孜別克族等都有一定數量的定居。
(二)文化多元
由于長期聚居,各民族語言、文化、信仰、習俗都相互滲透、相互影響。語言方面,達斡爾族一部分人精通漢、哈薩克、維吾爾等語言;柯爾克孜族兼通哈薩克語、蒙古語和維吾爾語;塔塔爾族的語言受哈薩克、維吾爾、烏孜別克等民族語言的影響。信仰方面,哈薩克族和維吾爾族主要信仰伊斯蘭教;達斡爾族曾信仰薩滿教和喇嘛教,新中國成立后,信教人數極少,有一部分人信奉伊斯蘭教和佛教;柯爾克孜族有信仰伊斯蘭教,也有部分人信仰喇嘛教。生活習俗方面,除保持各自民族的生活習俗外,達斡爾族、俄羅斯族、錫伯族、不限制與其他民族通婚,多于漢族通婚,柯爾克孜族長期同哈薩克族共同生活,衣食等生活習俗與哈薩克族十分相似,烏孜別克族信仰、風俗等和維吾爾族、哈薩克族基本相同。
(三)音樂文化豐富
由于語言、文化、信仰、習俗的相互影響和交融,使塔城地區少數民族音樂也豐富且多元。阿肯彈唱流傳久遠,是哈薩克族喜愛的群眾文化活動,常在喜慶節日或大型文體活動時舉行,塔城地區文化部門重視發掘阿肯彈唱藝術,自1965年起,組織舉辦阿肯彈唱會,至今傳承情況良好。塔城地區的蒙古族素有演唱江格爾的傳統,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擅長演唱江格爾傳的人數多、段子長。自1981年起,塔城地區和布克賽爾就舉辦江格爾演唱會,后逐漸發展為江格爾故事會、演唱討論會等,吸引國內外專家、學者及當地群眾參加。社火在塔城地區也較為盛行,民國24-33年,每逢農歷正月十五、花燈會,塔城縣各會館都舉辦社火,新中國成立后,社火得到恢復并創出新的特色,舞龍耍獅、劃旱船、踩高蹺、腰鼓隊等,年年舉行,花樣不斷出新。俄羅斯族傳統音樂也較為盛行,男女成對,演奏巴揚,跳圓圈舞,俄羅斯族人喜歡的民間歌舞曲多為民歌旋律加花變奏而成的。
各民族在勞動、生活、工作中創作了許多民歌。流傳較廣的有哈薩克族民歌、達斡爾族民歌、俄羅斯族民歌、蒙古族民歌和塔塔爾族民歌等。根據產生的時代和不同的內容,反映了各族人民的追求、理想、生活、習俗,對家鄉、對祖國、對社會主義的熱愛,對真善美的歌頌和對假惡丑的批判,有濃郁的民族特色和時代特點。
二、多元文化視角看塔城民族音樂文化
“多元文化指在一個區域、地域、社會、群體的階層等特定的系統中,同時存在的、相互聯系且各自具有獨立文化特征的幾種文化。它不同于以往的文化存在方式,在空間上具有多樣性,在時間上具有共時性。”[2]多元文化不僅僅強調世界文化的多樣性,更重視多種文化之間的關系,相互促進與碰撞。在交融和碰撞的過程中,產生新的文化。
多元文化具有平等性、交往性、差異性和內聚性等特征。endprint
(一)平等性?!岸嘣幕髁x認為,社會是由不同民族、不同群體所組成,社會成分的多元化決定了文化的多樣性,各種文化都有其獨特的價值,并無優劣貴賤之分,因而各種文化都有平等的生存權和發展權?!盵2]與塔城地區而言,無論是哈薩克族、漢族、維吾爾族還是俄羅斯族、塔塔爾族、達斡爾族,其民族音樂的并行存在與發展豐富了塔城地區音樂文化的多樣性,各族民眾尊重他民族的文化,包容他民族的差異,因此會呈現出在塔城地區無論是漢族的春節還是俄羅斯族的圣誕節,或是哈薩克族、維吾爾族的古爾邦節等,都展示各自民族的音樂舞蹈歡慶節日,表現各自音樂文化的情景。
(二)交往性?!岸嘣幕仨毷侵冈谝粋€區域聯合體、社會共同體和集體群體等系統內共存的,并在系統結構中存在著一定相互聯系的文化。交往是多元文化形成的必要條件,也是多種文化存在的基礎?!盵2]塔城地區由于民族文化的相互影響和交融,從宗教信仰、語言、生活習俗等方面都有了交錯復雜的交往。一些少數民族之間可通婚,生活習俗相似或相同,宗教信仰也相互影響,語言受到哈薩克語的影響等。那么在音樂文化中,也同樣存在相互影響和交往的現象。俄羅斯族和塔塔爾族喜愛的樂器手風琴,在塔城地區流傳盛廣,至今每年都舉辦盛會,千人甚至萬人演奏手風琴的場面在全疆都享有盛名。由于民族音樂文化的特點而相互影響,致使該地區不論族別,不論身份,對手風琴的熱愛和追捧達到很高的程度。
(三)差異性?!案髅褡寤蚣瘓F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通過其獨特的生產和生活過程而逐漸確立起自己的文化,不同民族或集團的文化各具特色,表現出多元發展的特性。”[2]上文所述,塔城地區民族音樂文化豐富,既存有漢民族的社火,蒙古族的長調,也有哈薩克族的阿肯彈唱,達斡爾族、俄羅斯族、塔塔爾族的民歌、舞蹈,眾多的民族音樂種類匯聚此地,使塔城成為新疆境內最具有代表性的多民族文化融合之地,多元文化和諧并存之地。
(四)內聚性。“不同的文化之所以能共存于一個共同體內,其重要原因就在于各種文化不僅存在著彼此的差異性,而且存在著彼此間的共同性,即各種文化間存在相互借鑒的可能?!盵2]如塔城地區俄羅斯民間器樂曲多從民歌、民間歌舞曲變奏、加花或發展而來,旋律流暢華麗,節奏明快而富有動感。其中代表作《卡拉布什卡》就是由新疆各族人民十分熟悉的塔塔爾族民歌《吉爾拉》的曲調演變而來,有很多版本,這首《卡拉布什卡》也在塔塔爾族、錫伯族、哈薩克族中廣為流傳。同時,每個民族也都會在流傳過程中加入自己的民族音樂元素,改編成屬于自己民族風格的曲目。這種抓住彼此間共性,相互借鑒的過程,正是多元文化內聚性的體現。
各民族都有自己的音樂文化,作為中華音樂文化整體的一元,各民族發展自身音樂文化的特點是十分重要的。塔城地區兼顧各民族的音樂文化發展,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理論。各民族正以自己的民族文化不斷完善和豐富著中華文化,中華文化又以兼容并蓄的胸懷接納并不斷整合著來自不同民族的文化。
參考文獻:
[1]塔城地區地方志編纂委員會.塔城地區志[M].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1997.
[2]張歡.雙重樂感的理論與實踐[M].烏魯木齊:新疆美術攝影出版社,新疆電子音像出版社,2012.
[3]《中國民間歌舞集成新疆卷》編輯委員會.中國民間歌曲集成(新疆卷)[M].北京:中國ISBN中心,199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