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瑞云
摘要:在舞臺藝術中,聲樂演員必須具備較強的心理素質和扎實的基本功,才能展示出聲情并茂的表演。聲情并茂就是指聲音與情感的高度融合與完美統一,這樣也能達到情感培養的目的。本文的落腳點就在于如何培養聲樂演員在舞臺表演中的情感。
關鍵詞:舞臺表演 聲樂演員 情感培養
中圖分類號:J61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3359(2017)15-0065-03
隨著當代藝術的不斷發展,對聲樂演員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在舞臺表演中,觀眾的目光不止停留在對演員的行為藝術、肢體語言的關注之上,他們對聲樂演員在舞臺表演中的情感表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觀眾希望可以通過觀看舞臺表演,在情感上與表演者產生共鳴。所以說,培養演員的情感不僅可以通過對演員肢體動作的訓練來完成,更重要的是對演員自身條件的訓練,比如對聲音、音色的基本訓練,還要求演員深刻理解歌詞的情感因素。
一、聲樂演員的發音訓練
聲樂演員是唱與演相結合。“唱”則體現在對聲音基本的訓練中。為了讓觀眾能夠聽清楚演員的唱詞,并且讓觀眾感覺到好聽,演員就一定要注意平時對聲音的基本訓練。在訓練時要注意字、氣、聲之間的相互配合。演員在演唱時要有節奏感、要根據高低音的不同來發出聲音的類型,同時也要注意對歌詞情感的把握。但有時候,演員在演唱的過程中會出現音變的情況。實際上主要是因為演唱者對每個字的音色處理得不夠好,所以改變了每一音節的組成成分,針對這一現象,演唱者應該對每個字都進行準確地把握,以保證演唱者在演唱過程中不會出現音變的情況[1]。在聲樂演員的訓練中,首先是處理好音色,其次是音量和音高等要素。如果發音準確、字正腔圓,那么聲腔的形狀也能達到準確,音色必然也是正確的。其次就是對吐字的要求,演唱者在演唱過程中,不僅要吐字清晰,而且還要有力的發出聲音。同時,在練聲的過程中,要注意對高低音的一起進行聯系,而不是只偏重一個方面,這樣是不利于聲樂演員的長遠發展的。并且,語言的練習和旋律的配合應該同時進行,這就要求演唱者經常鍛煉自己的口腔肌肉,避免口腔產生無力感,以至于漏氣并防止在演唱的過程中出現漏氣的情況。
二、聲樂演員的音色培養
演唱不僅僅是為了表演,最重要的是抒發和傳遞自己的情感。發聲技巧只是一種手段,只有真正掌握如何通過這些技巧表現音樂的情感才是最終目的[2]。
首先要了解作品的創作背景,進而理解作品想要表達的情感,作者的表現風格和創作手法。
再者,我們要尊重原著,不能隨意對原著進行更改。以期能夠準確表現作品原來的風貌,學生應充分熟悉具體的作品,感受作品的情感[3]。比如作品中表達的生離死別之苦、喜怒哀樂之情等。
以此為基礎,我們在實際演唱的過程中要從自己積累的音色儲備中提取恰當的聲音來表現,這是最關鍵部分。我們可以通過一些具體的情感來分析:
比如,表現高興歡樂的情緒就需要選擇光彩、輕松、明亮的音色,而且在演唱的過程中是柔和的,氣息的運用均勻而流暢,像《藍色多瑙河》等;表現愛情的歌曲,聲音要柔和、平緩、抒情,如果主人公是年輕女性,還要唱出羞澀感,過分明亮則會顯得不夠溫柔,可以采用半聲的方式,感受會比較含蓄纏綿委婉,像《我只在乎你》等;表現悲傷的情緒,就要根據具體的人物角色來分析,有的人在悲傷的時候,情感比較壓抑,不會過分外泄,那么演唱者就需要選用較為低沉的音色,像《奧賽羅》的“圣母瑪利亞”。有的人悲傷情緒的反應就較激烈,那就需要加大氣息量,制造出一種歇斯底里的效果,這也就說明這種悲傷是無法抑制的,給人帶來強烈的震撼,像《丑角》中卡尼奧的“穿上戲裝”,兩種方法使用都很明顯;還有表現雄壯威武的英雄氣概,在音色的處理上則需要挺拔有力量,演唱的時候聲音也要渾厚,不能顯得沒有力氣;在表現熱愛祖國,熱愛大自然的情感時,就要求歌唱者有飽滿的感情,強烈的歌唱欲望和無限激情,聲音也要相對柔和,氣息要深,音量的強弱變化也要控制得當,抒發感情也要細膩,像《那就是我》。在表現對祖國的熱愛時,對音色的選擇應該是崇高的、富有積極性的,能使聽眾產生心靈上的震撼,具有較強的情感爆發力和感染力,同時又能引起人們情感上的共鳴;最后就是一些民歌民謠,演唱這類歌曲要考慮到歌曲的地域性,不能過分的追求民風的味道,而忽略了歌曲正常的唱法,在演唱過程中,要注意發音清晰,不能含混不清,失去民歌的味道。
以上列舉出來的只是一部分情緒表現中聲色的運用情況,在探討中我們可以發現,聲色的運用除了與發音相關,更重要的是與人的情感表達相關。歌曲本身的目的就是為了傳情達意。那么演唱者就是要通過對聲色的恰當運用,以達到表現歌曲情感的目的,所以,在舞臺表演中,對聲樂演員的音色進行有意識的培養和鍛煉,有助于達到培養演員情感的目的。
三、聲樂演員要注意對歌曲歌詞的理解和情感的把握
聲樂舞臺表演具有較強的綜合性,它對演員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不僅要求演員要有好的聲音,還要求演員對演唱的歌詞有正確的理解,能夠很好地把握歌曲的情感內涵。如果演唱者在演唱的過程中只關注對聲音技巧的運用,忽視歌詞中表現的情感,那么歌曲本身就會沒有靈魂。因此,我們可以看出,對情感有一個合理的把握在舞臺表演中是至關重要的[4]。那么,要對情感有正確的理解和把握首先要理解歌曲。
歌曲包括曲調和歌詞兩個部分,其中歌詞是通過文學創作的形式創作出來,并把歌曲所表現的內涵融合其中,這樣歌詞本身就具有某種思想情感,作品也就更加形象化。作曲家在進行創作的過程中,把情感體驗融入到歌詞之中,曲調主要是起到發揮歌詞中的情感的作用。因此說,歌詞才是歌曲中最重要的部分,忽略掉歌詞本身表達的內涵,就無法演奏出美妙動人的歌曲。對于演唱者來說,只有深刻理解歌曲歌詞,才能對歌曲作品有一個深入、全面的了解。因此在進行歌唱之前,演唱者只有對歌詞進行深入的分析和理解,正確把握歌詞想要傳達的情感要素,并通過反復的朗誦歌詞,來確認自身對歌詞的判斷是否正確,才能制作出好的音樂作品,演員才能唱出聲情并茂的音樂。endprint
四、聲樂演員要注重對面部表情和眼神的訓練
有個成語是“眉目傳情”,也就是說,人們可以通過眼神的交流達到情感交流的目的。那么,在舞臺表演中,演員的情感一般會通過眼神流露出來,觀眾就可以通過演唱者的眼神變化來感受演唱者在演唱過程中的情感變化,從而實現與演唱者心靈上的共鳴。在我國傳統的戲劇表演中,就有關于眼神的訓練方法,演唱者可以適當的借鑒這套方法達到訓練自己的眼神的目的,這樣也可以增加演員眼神的魅力。演唱者在表演具體的音樂作品時,首先要把自己放到具體的音樂情境之中去,切身感受歌詞以及曲調所創造出的氛圍[5]。例如,演唱者在演唱《天路》時,演唱者可以借助眼神來表現作品中的情感內涵,從眼神中流露出對修筑青藏鐵路的英雄們的無限敬意,除此之外,人的面部表情也能夠傳達很多信息。人們的面部表情同樣具有很多種,比如人處在歡喜輕松的狀態時,人們的面部表情就相對輕松自然,也會面帶微笑;而人們在悲傷的時候,面部表情就會垮下來,面部肌肉會相對僵硬,自然而然的流露出一種內心痛苦的情感變化。那么,演唱者在演唱的時候,面部表情會隨著演唱中情感的變化而發生改變,并且在演唱的過程中這樣的變化是自然、毫不做作的。因此,演唱者只要在舞臺表演的過程中,使自己的面部表情和情感變化完美結合,就能使演唱更加生動形象。一首好的歌曲得以流傳下來,首先就要激起歌唱者心中的共鳴,要獲得這種共鳴,只依靠浮華的辭藻和流暢的旋律遠遠不夠,更重要的是對真實情感的體會和對生活的感悟,這樣演唱者在舞臺上的表演就是演唱者再創作的過程。
五、在舞臺表演中要注意肢體語言
聲樂演員的情感培養不止局限在對聲音、歌詞、曲調、音色等方面,演員在演唱過程中的肢體語言也是表達感情的一種方式。因此,在平時的訓練過程中可以適當的加入對演員肢體動作的訓練[6],在正式的演出過程中,相信肢體語言的恰當使用不僅能夠增強表演者的氣勢,又能夠渲染情感,不過這也要求演員對舞臺要有足夠的掌控能力,拿出最合適的姿態進行表演。另外,在演唱過程中,聲樂演員的肢體語言不能太多,而且在演的過程中要自然、流暢,并且又能與歌詞、情感相互配合,隨心而動。比如,做手勢這個動作,要在演唱的過程中有意無意的運用,而不是刻意的擺動,否則只會顯得畫蛇添足,無法起到渲染情感的作用。但是,不論是在平時的訓練還是正式的比賽中,不能過分的依賴肢體語言,肢體語言只是起到渲染情感的作用,演員不能在演唱過程中主次顛倒,這樣的話就會得不償失。
六、結語
綜上所述,舞臺表演中聲樂演員的情感培養是一個長期而艱巨的過程。演員要想實現更高的目標,就必須注重在舞臺表演中的情感培養。上述幾個部分,分別闡釋了幾種情感培養的方法,在運用這些方法的時候,表演者要結合自身情況,發揮自己在某一方的優勢,彌補自身的缺陷,以便應對各種不同的表演。
參考文獻:
[1]趙琳.淺談舞臺表演對于聲樂藝術的重要性以及在教學實踐中的意義[J].藝術品鑒,2017,(03):327-328.
[2]吐依洪江·塔里甫.舞臺表演中聲樂演員的情感培養[J].北方音樂,2017,(07):49.
[3]蔡林峰.舞臺實踐對聲樂表演中情感展現的影響的研究與探索[J].北方音樂,2016,(24):208-209.
[4]李鳳坤.聲樂美學視角下的歌唱藝術情感表現[J].時代教育:教育教學版,2012,(09):234-235.
[5]鄧文佳.淺談聲樂演唱中的演唱狀態及情感培養[J].北方音樂,2015,(13):69.
[6]徐大公.聲樂演唱中情感因素的表達[J].大舞臺,2013,(02):39-4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