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靈+李雪斌+黃建敏+蒙蘭青+黃瑞雅
【摘要】目的分析癲癇致認知障礙的危險因素。方法選取2014年4月~2015年9月入住神經內科的80例癲癇患者作為觀察組,并選同期體檢健康者60例作為對照組,選用美國簡明精神狀態檢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對所有受試者進行評估,并進行危險因素分析。結果觀察組時間定向、空間定向、文字指令等各方面評分及MMSE總評分均較對照組顯著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1);相關分析結果顯示,性別與認知功能障礙無相關性(P>0.05),而起病年齡、用藥種類、癲癇類型、文化水平、發作頻次均與認知功能存在明顯相關性(P<0.001);尤以起病年齡、癲癇類型、發作頻次影響最明顯。結論與健康正常人比較,癲癇患者認知功能明顯下降,而起病年齡、發作頻率、發作類型、用藥種類均與認知功能障礙呈明顯相關性。
【關鍵詞】癲癇;認知功能障礙;危險因素;分析
中圖分類號:R742.1 文獻標識碼:A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7.04.003
【Abstract】ObjectiveTo analyze risk factors for cognitive dysfunction induced by epilepsy.Methods80 patients with epilepsy admitted to neurology department from April,2014 to September,2015 were selected as observation group,and 60 healthy subjects as control group.American 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was used to assess all subjects,and risk factors were analyzed.Results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time orientation,spatial orientation,text instruction and other aspects of scoring and MMSE total scor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01).Correlation analysis results showed that gender and cognitive dysfunction had no correlation(P>0.05),while onset age,drug kinds,type of epilepsy,cultural level and seizure frequency all had obvious correlation with cognitive function(P<0.001),and the onset age,type of epilepsy,seizure frequency had the most obvious affects.ConclusionCompared with healthy subjects,the cognitive function of patients with epilepsy significantly decrease,and the onset age,frequency of attack,type of epilepsy and medication types are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cognitive dysfunction.
【Key words】epilepsy;cognitive dysfunction;risk factors;analysis
癲癇(epilepsy)是大腦神經元突發性異常放電,引起短暫大腦功能障礙的一種中樞神經系統疾病[1]。癲癇患者腦組織結構發生宏觀或微觀變化,最終可導致認知功能改變[2]。認知功能是機體認識和獲取知識的智能加工過程,涉及學習、記憶、語言、思維、精神、情感等一系列隨意、心理和社會行為[3]。認知功能障礙主要表現為感知障礙、記憶障礙及思維障礙,對患者學習、工作、生活造成嚴重影響[4]。本研究旨在探討癲癇致認知障礙的危險因素,為臨床預防診治提供依據。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2014年4月~2015年9月我院神經內科80例癲癇患者作為觀察組,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國抗癲癇協會制定的《癲癇臨床診療指南》中癲癇診斷標準[5],并經頭顱CT等影像學檢查確診。排除標準:有抑郁精神病史者;有腦部疾病史者;先天性智力低下者;近1年內使用心腦血管、內分泌藥物者;有抽煙史、吸毒史等。80例癲癇患者中,男42例,女38例;年齡5~61歲,平均(32.1±98)歲;起病年齡5~34歲,平均(18.7±9.7)歲;發作頻率3次/天~1次/3個月;全身強直痙攣發作∶強直陣攣發作∶復雜部分性發作∶單純部分性發作=15︰14︰31︰20;單一藥物治療︰多種藥物聯合治療=49︰31;初中及以下文化∶高中及以上文化=32︰48。并選同期在我院體檢健康者60例作為對照組,其中男32例,女28例;年齡7~60歲,平均(32.4±10.2)歲;初中及以下文化︰高中及以上文化=24︰36。兩組年齡、性別、文化程度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選用美國簡明精神狀態檢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對兩組試驗對象進行各方面功能評估,具體包括時間定向(5分)、空間定向(5分)、文字指令(2分)、語言理解(3分)、實物名稱(2分)、畫圖表(2分)、回憶東西(3分)、數字加減運算(5分)、三樣東西(3分),共30分,分值越低代表認知功能越差。并對起病年齡、發作頻率、發作類型、用藥種類等進行危險因素分析。endprint
1.3統計學方法研究數據采用SPSS 19.0軟件進行分析處理,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計量資料,兩個獨立樣本t檢驗進行組間比較,多個正態分布的自變量相關性采用多元線性回歸分析,檢驗水準:α=0.05,雙側檢驗。
2結果
2.1兩組MMSE評分比較 觀察組MMSE各方面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或0.01)。見表1。
2.2認知功能障礙危險因素分析線性相關分析結果顯示,性別與認知功能障礙無相關性(P>0.05),而起病年齡、用藥種類、癲癇類型、文化水平、發作頻次均與認知功能存在明顯相關性(P<0.01);且影響最顯著的因素為起病年齡、癲癇類型、發作頻次。見表2。隨訪發現,全身性強直痙攣發作是所有癲癇發作類型中,對認知功能產生影響最明顯的一種類型,顯著降低患者記憶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及解決問題能力,經過給藥治療后,可轉化為復雜部分性發作或單純部分性發作,逐漸恢復記憶能力、理解能力。
3討論
癲癇是臨床常見腦神經慢性疾病,由大腦神經元異常放電引起[6]。癲癇患者腦功能損傷明顯,認知功能因此異常,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7]。數據顯示,我國癲癇發病率可達5‰,且近一半癲癇患者存在認知功能障礙[8]。除癲癇發作給患者帶來痛苦外,癲癇所致認知功能障礙亦給患者學習、工作、生活造成巨大困擾[9]。因此,認知功能障礙逐漸引起臨床醫學工作者關注。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MMSE評分量表各項目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說明與正常健康人相比,癲癇患者認知功能明顯降低。相關研究發現,與遲發患者相比,早發患者往往在智商、學術及精神發育方面水平顯著降低[10]。而本研究多因素分析顯示,起病年齡與認知功能障礙呈相關性,同一病情,起病越早,患者認知功能障礙越明顯。原因可能在于,小兒患者神經系統發育未完全,異常放電更易引起腦部功能障礙,且各年齡段患者神經系統應對損害時代償能力各異,故發病年齡不同患者,認知功能存在嚴重程度差異。而癲癇發作類別方面,李方欽[11]研究表明在所有癲癇類型中,全身強直陣攣發作較其他發作類型影響認知功能更顯著。可能因為不同癲癇發作類型具有不同種類腦放電,與局部異常放電相比,彌散型異常放電對認知功能作用更明顯。本研究表明,癲癇發作頻率亦可影響患者認知功能。原因可能在于,癲癇發作時可引起低氧血癥、神經過度興奮等,進而引起腦神經元凋亡及壞死。用藥種類也是認知功能障礙危險因素。在所有抗癲癇藥物中,苯巴比妥損害認知功能作用最大,而丙戊酸損害作用相對較小[12]。故針對不同年齡層次、不同發病類型應選擇合適藥物,既要求改善癲癇癥狀作用顯著,又盡可能避免藥物副作用的影響。而文化水平之所以與癲癇患者認知功能障礙相關,原因可能是,文化程度高患者,腦智力水平高于文化程度低的患者,腦部功能更加活躍,抵抗癲癇所致腦損傷作用強。因此,為改善患者認知功能障礙,應考慮起病年齡、用藥種類、癲癇類別、文化水平、發作頻次的影響,對患者實行個體化治療。對起病年齡早的患者,更應引起重視,及時治療,并在保證治療效果同時選擇副作用較小藥物;對癲癇發作頻次進行有效控制,降低癲癇發作級別;此外,要鼓勵患者主動學習,獲取知識,從而使其認知功能得到改善。
總之,癲癇癥狀可明顯損害患者認知功能,一旦出現癲癇癥狀,應及時積極并堅持治療,按患者情況,給予合適藥物,同時幫助患者進行腦功能恢復訓練,從而改善患者認知功能。
參考文獻
[1] 江清菊,王凌,黃玲芳,等.抗癲癇有效中藥的篩選[J].海峽藥學,2016,28(1):20-22.
[2] 張赟,鄭輯英,李光來,等.癲癇發病機制研究的進展與腦損傷機制[J].中華臨床醫師雜志(電子版),2016,10(8):1168-1171.
[3] 黃泗霖,張萍,許伍環.癲癇患者的認知功能評估及其影響因素研究[J].四川精神衛生,2016,29(2):150-153.
[4] 邵麗.癲癇患者認知功能障礙及生活質量流行病學調查分析[J].中國農村衛生事業管理,2016,36(6):765-767.
[5] 丁晶,汪昕.癲癇診療指南解讀[J].臨床內科雜志,2016,33(2):142-144.
[6] 徐化利,陳艷榮,李曉.120例老年人癲癇發作的臨床分析[J].國際醫藥衛生導報,2016,22(8):1099-1102.
[7] 梅晶,李惠允.癲癇患者認知功能障礙及其影響因素相關性分析[J].疑難病雜志,2016,15(5):445-448.
[8] 郭毅,孫紅斌.老年癥狀性癲癇病因學研究進展[J].實用醫院臨床雜志,2016,13(1):115-117.
[9] 王天成,凡振玉,宋文珺,等.特發性癲癇綜合征患者認知功能的研究進展[J].醫學綜述,2016,22(1):122-125.
[10]楊湘峰,尹飛.六歲以下癲癇患兒認知功能損害的影響因素探討[J].中國醫師進修雜志,2016,39(8):721-723.
[11]李方欽.癲癇發作類型與認知功能損害關系研究[J].現代儀器與醫療,2016,22(3):13-15.
[12]郎森陽.癲癇發作與抗癲癇藥物對患者認知功能的影響[J].中華臨床醫師雜志(電子版),2012,6(9):6-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