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陽紅
一、民辦高校培養創新創業人才的意義
1.培養創新創業人才是促進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途徑
李克強總理在2014年夏季達沃斯論壇上第一次提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2015年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報告中再次強調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既可以擴大就業、增加居民收入,又有利于促進社會縱向流動和公平正義”。社會經濟的發展依靠高素質人才的不斷推動,創新創業人才正是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能帶動技術的不斷更新,推動市場經濟健康快速地發展。
2.培養創新創業人才是推動民辦高校可持續發展的有效手段
高校主要是為社會和國家培養高素質人才。民辦高校要根據社會發展需要不斷更新高校培養方案,實行人才供給側改革,只有這樣才有利于民辦高校的不斷發展。民辦高校通過培養創新創業人才,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拓寬學生的就業渠道。另外,就業前景好也為民辦高校的招生進行了宣傳,提高了社會對學校的認同感,促進民辦高校的可持續發展。
3.培養創新創業人才是促進民辦高校大學生自我發展的有力措施
高等教育培養的人才應走在社會的前端,引領社會經濟發展,這就要求培養的人才首先應具備創新精神。創新創業教育最重要的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創新意識和創新創業能力,以創業帶動就業。創新創業教育為大學生自我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和平臺,通過創新創業教育,有利于大學生更清楚地認識自我,敢于完善自我、超越自我。
二、民辦高校英語專業創新創業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1.學生創新創業意識淡薄
通過問卷調查,66.07%的大學生表明知道有一系列創新創業政策但未進行深入的了解,只停留在表面。81.41%的學生選擇在畢業后直接就業,只有3.48%的學生選擇直接創業,92.45%的學生表明在校期間沒有參加過類似創新創業的比賽。這些數據均顯示英語專業學生創新創業意識較淡薄。雖然52.76%的學生認同大學生創業,但學生對創新創業的認識仍需提高,學生對創新創業仍抱著“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態度。
2.師資力量薄弱
創新創業教育對教師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師不僅要具備豐富的專業知識技能,而且還要具備創新創業方面的經驗和知識儲備。然而,目前英語專業教師在創業方面的經驗比較缺乏,大部分教師沒有在企業里工作的經歷,對企業的管理和運行等不了解,因此只能照本宣科,一方面不能對學生創新創業項目給予專業性的指導;另一方面照本宣科的教學方法也大大降低了學生學習的興趣。雖然部分高校聘請了專家開展講座,或對一些青年教師進行創新創業方面的培訓,但未能形成系統化的體系。
3.實踐基地缺乏
創新創業教育要求將理論和實踐聯系一起。目前英語專業實踐基地較少,大多都是學校,學生只能提高師范技能,缺乏在企業工作的經驗和對企業管理的認識。調查中顯示,83.21%的學生認為更多的社會實踐機會有利于提高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然而英語專業的實踐基地比較單一,有待進一步形成校企合作機制,進行協同創新。
三、民辦高校英語專業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路徑
1.做好頂層設計,健全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
頂層設計為高校人才培養提供宏觀的指導和依據,為不斷提高大學生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能力,英語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應將創新創業教育納入課程體系,通過線上線下的教育課程,提高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實現訂單式培養。
第一,創新創業教育課程不但可以開展創新創業公選課,普及“雙創”政策,營造“雙創”的學習氛圍,提高學生對“雙創”的認識和熱情,而且學生還可以申報創新創業訓練書,其創新創業的成果作為考核的結果,實行學分轉換,在制度上鼓勵學生開展創新創業項目。第二,互聯網的普及帶動了網絡資源的發展,目前慕課、微課等網絡課程不斷發展,為大學生課外學習提供了豐富的學習資源。第三,創新創業課程體系也可借用網絡平臺,邀請專業教師和翻譯、外資合作企業的資深專家進行講學,推出微課等形式,開設創新創業開放課程,為學生提供課程學習資源,推廣創新創業教育,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提升創新創業能力。
2.加強校企合作,構建創新創業教育實踐基地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這句話強調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建立創新創業教育實踐基地是實施創新創業教育的重要途徑,也是檢驗創新創業理論教育學習成果的有效手段。民辦高校應拓寬校企合作渠道,為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搭建實踐平臺。
英語專業可充分利用實驗室等平臺,滿足學生的實訓要求,實現創新資源開放共享,還應充分利用校外資源,積極構建校外實踐基地。英語專業可與一些外資企業、翻譯公司等建立合作平臺,輸送學生深入企業,了解市場需求、企業管理等一些方面的知識,為今后開展創新創業做好準備。高校也可建設大學科技園、創業孵化基地等,為學生提供實踐基地,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3.健全師資隊伍,構建“雙導師”制
學生對創新創業的認識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潛移默化對學生的引導作用。民辦高校加強創新創業教育先要健全師資隊伍,建立一支高素質、專兼職創新創業教師隊伍。英語專業可鼓勵本專業教師考取創業咨詢師等資格證書,加大“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建設,同時為學生創新創業提供專業指導。高校應建立“雙導師”制,校內專業教師進行專業理論知識講授,校外實踐基地聘請資深的企業管理人員指導,充分發揮各位導師的優勢條件,為學生提供理論和實踐等全方位的指導。
4.開展“第二課堂”,營造創新創業氛圍
創新創業教育不僅僅依托于課堂講學,而且能以活動為載體,搭建創新創業競賽平臺,啟發學生創新創業意識,營造創新創業氛圍。高??沙浞掷脛摌I競賽如“挑戰杯”中國大學生創業計劃訓練、“創青春”大學生創業大賽、“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等,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通過參加比賽,更好地了解創新創業政策和相關知識,以賽促建。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是新時代背景下對人才培養的發展要求。作為培養人才的民辦高校,要與時俱進,順應時代發展的需求,只有這樣培養的人才才能為社會及國家做出貢獻。為提高英語專業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質量,民辦高校英語專業應以頂層設計為著手,修訂人才培養方案,從制度上重視創新創業教育,以創新創業實踐基地為依托,實行“雙導師”制,為學生提供全方位的指導,以創新創業競賽為載體,營造創新創業的氛圍,推動創新創業教育。
參考文獻:
[1]王建惠.高校英語專業人才創新創業培養路徑探析[J].陜西高教,2016(12):32-33.
[2]黃晉太.創新教育與創新人才培養[M]. 北京:紅旗出版社,200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