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萍萍
學風建設是衡量一所高校辦學水平和質量的標桿,主要是教育和引導學生端正學習態度,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培養其科學的思維方式。對民辦高校來說,學風建設質量直接決定了其培養學生的能力和素質,對其自身的發展和市場競爭力也起著至關重要的影響。
一、高校學風建設的內容體系
高校學風建設包括教學工作和學生工作。一是教學工作。教學工作即 “教”的問題,也就是教師如何憑借自身的專業素養和個人魅力吸引學生到課堂。高校要重視對優秀人才的引進力度,對教師的責任心、教學態度和教學水平加強考核和評審。教師的師德提升,授課方式多樣化,講課內容豐富多彩,才能從根本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二是學生工作。民辦高校在學風建設過程中,應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學生的主導作用。部分民辦高校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缺乏針對性、時效性,外加輔導員人數和專業所限,無法顧及全體,只有不斷創新和完善學生工作體制,才能形成合力育人的局面。
二、影響學風建設的因素
學風是一種無形的精神力量,是一所學校綜合實力的表現,更體現了一所學校的歷史積淀、辦學理念和教學傳統。學風建設問題由多方因素造成,具體來源于學校、教師、學生自身和社會四個方面。
(1)學校因素。一方面,民辦高校辦學體制屬自籌經費,經費來源比較單一,并且辦學歷史較短,導致在辦學條件、教學管理、師資力量、學生管理等方面較公辦院校存在不同程度的短缺。辦學指導思想、教學管理制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不完善以及課程設置結構失衡,專業設置不合理等,嚴重挫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另一方面,由于民辦高校普遍存在“重硬輕軟”的現象,硬件方面重點抓招生規模、基礎建設和校園擴張等工作,而對學風建設、教學軟文化等方面重視不夠,沒有真正把它作為學校建設的重點納入日常教學過程,遇到突襲檢查就開始做門面功夫。學風建設需要各個部門協調配合、齊抓共管。盡管一些民辦高校能夠意識到學風建設的重要性,但在如何加強學風建設問題上,缺乏必要的系統措施,加上民辦高校缺乏穩定的學科帶頭人隊伍,科研項目數量也不夠充足,學術氛圍不夠濃厚,難以形成良好的學風文化。
(2)教師因素。民辦高校的教師隊伍一般由專兼職教師組成,雖然近些年民辦高校在引進人才上下了很大功夫,但教師的整體水平還不夠高。并且在校的專職教師多由本科生、研究生和公辦院校退休老教師組成,科研能力和水平受到了極大限制。教學方法和教學經驗比較匱乏,老教師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過于陳舊,不易于被學生接受,尤其是在信息化教學環境下,老教師顯得力不從心。同時部分專職教師還擔負著管理和教學任務,無法全身心投入科研和教學中去,這必然影響教學和科研工作的開展,導致教學和科研能力不足,外加缺少教學和科研骨干力量,嚴重影響了民辦高校的學風建設。
(3)學生因素。從意識形態方面看,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求知欲望直接影響著優良學風的形成。部分大學生來到大學后會產生“船到碼頭車到站”的想法,不能及時樹立新的追求目標,不能積極主動地學習,對大學生活沒有規劃,缺乏崇高的理想。并且受民辦高校收費的影響,部分學生認為花錢就可以得到想要的,學習上完全處于被動地位,學習沒有目的性,精力不集中、積極性下降、不能嚴于律己等,這些都是民辦高校學生中存在的較為突出的問題。部分學生沒有正確的學習態度,反而對學校采取的督促措施極為反感,認為大學應該是開放、自由的,不應該再像高中那樣天天被催促和盯著。此外,部分學生來校后發現與自己理想中的大學有所差距,故存在不同程度的厭學現象,認為在校期間無論成績好壞,鑒于民辦高校的性質,最后都能順利畢業。考試作弊更是成為影響民辦高校學風的重要因素,部分學生平時不學習,一到考試盡想著投機取巧,雖然當前各民辦高校不斷加強和嚴肅考風考紀,但考試作弊現象時有發生,不僅損壞學生自身的形象,同時也嚴重損壞了學校的形象,在社會上造成了一定的負面影響。
(4)社會因素。社會轉型期多元價值觀對學風也有著直接影響,拜金主義、利己主義和享樂奢靡的思想毒瘤也不斷腐蝕和摧殘著現代大學生的思想。隨著市場經濟的全面滲透,學生的價值追求呈現多元化趨勢。而媒體成天都是明星八卦,追星成了一些大學生的全部,偶像崇拜成了一些大學生的最高目標。為了見到偶像,有些大學生不遠萬里或不吃不喝,甚至放棄學業和前途只為見偶像一面。一個浮躁的社會,追逐表面的光鮮亮麗,讓一些人失去了自然和本真,浮躁的氣息擴散到每一個角落。加之大學生的認知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較弱,容易產生自卑和自暴自棄的情緒,這種現象的存在,讓成長過程中的大學生們難以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一些學生由此都變得很現實,覺得學習沒有出息,從而喪失求知動力。
三、學生工作視角下開展學風建設的有效途徑
1.加強主體性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
學生是學習和實踐的主體,要充分發揮主體的決定性作用,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這才是保證優良學風的根本前提。而主體性教育就是讓受教育者從觀念、意識和行為等方面成為主動吸收知識和實踐的主體,是一種尊重、培育和發展受教育者的主體性的教育實踐活動。學風建設的實質是根據學校人才培養的目標和特點,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對在校學生進行治學精神的培養和教育,從而使他們成為自覺學習的主人,把社會和學校提出的要求轉化為他們自身內在的需要,為其自身的全面發展創造條件。
(1)要加強思想道德教育。從大學生自身成長成才的角度出發,讓其從根本上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思想道德教育包括學習紀律與學術道德教育、學習動力和學習目標教育,在思想道德教育過程中,要通過各種途徑,鼓勵大學生珍惜難得的學習機會。在大學校園中暢游學海、探索新知、追求真理、付諸實踐,秉承實事求是、勤奮刻苦的學習理念,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同時,通過成功學子報告會、社會實踐活動等一系列形式,幫助學生樹立更為清晰的學習目標,激勵學生奮發有為、潛心修學。endprint
(2)激發學生對知識的渴望。充分調動外部因素,創造問題環境,舉辦各類知識競賽,或者組織學生參與科研項目,參加各類知識學術競賽,激發他們的競爭意識和求知欲望,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對知識的渴望。
(3)營造充滿學術氛圍的教學環境。學生們置身于濃厚的學術氛圍和教學環境中,自然會被這種環境熏陶和影響,從而主動去學習。同時要推行以學生自我教育、自我服務和自我管理為主的“三自我”管理模式,引導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明確學習的目標和動力,傳承優良的學風和學習精神,形成自覺學習的良好習慣。
2.充分發揮輔導員的引航作用,培育優良學風
輔導員身處學生工作第一線,本職是開展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做好學生日常管理和服務,而所有這些工作的最后落腳點,都是加強學風建設,保證學生成才。因此,輔導員工作的首要任務就是通過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來抓好學風建設。
(1)建立長效的激勵約束機制和嚴格的管理制度來促進學風建設。良好學風的形成需要建立長效的激勵約束機制和嚴格的管理制度,并根據學生管理形勢的變化,來制定和完善學風建設相關制度。為確保學風建設目標的落實,除了要堅定地貫徹學校相關的規章制度,輔導員還要加強監督檢查,對學生的學習成績、上課情況、早晚自習出勤情況進行記錄和比較,讓學生們認識到學習是第一要務,做任何事的前提都得保證良好的成績。對一些學生出現的錯誤思想,輔導員要加以引導和教育,幫助其糾正錯誤,確保每個學生能真正意識到問題,促進學風建設目標的實現。
(2)創建優良學風班集體,培養優秀班級干部,點面結合促進學風建設。創建優良學風班集體的前提是班級隊伍中要有一支模范班干部和優秀黨員標兵,這些優秀的學生干部和黨員,是班級學風建設的中堅力量,帶領大家奮發向上,在培育優良學風中起到模范帶頭作用。首先,要選出一支優秀的班委隊伍,班委在嚴于律己的前提下,要做到對班級同學負責,認真做好每日課堂和自習的考勤工作,并主動幫助學習落后和態度不端正的同學,有任何問題要第一時間向班主任匯報。其次,黨員隊伍更要發揮先鋒模范作用,輔導員可以在各班制訂學習幫扶計劃,將優秀學生或學生黨員與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結成幫扶對子,實現優勢互補。學習成績好的學生在完成自己學習任務的前提下,可以幫助成績較差的同學,而成績差的學生可以通過自己其他方面的優勢幫助成績好的同學拓寬視野、增強技能,這樣整個班級的學風都會被調動起來,集體所展現的都是積極向上的氛圍,可以從根本上改變學風。最后,輔導員要引導所帶班級爭創學習標兵班、優良學風班等先進班集體,實行獎勵措施來鼓勵先進,讓學生們在集體的氛圍中,為集體和個人的榮譽而努力向上,這樣以班風帶動學風,以學風促進班風,從而實現班風和學風的良性互動。在社會多元價值觀的背景下,一些學生很容易被錯誤的價值觀所誘導,作為學生工作一線的輔導員,更應不斷創新管理思路,對學生進行耐心的引導和教育,抓好學風建設,這是培育優良學風的關鍵所在。為促使民辦高校整體形成積極向上的學風,招攬更多優質生源,輔導員理應利用好角色優勢,發揮引航作用。
(3)引入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充分利用校友資源,促進學風建設。輔導員應不斷向學生滲透職業指導和職業生涯教育思想,引導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及創業規劃,組織學生參加職業生涯規劃大賽等活動,從學生入學的第一天起,輔導員就應該引導學生著眼未來生涯發展。主要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面開展工作:①注重榜樣激勵。通過舉辦新老生交流會,介紹學校以及本專業優秀校友等形式,結合學校、專業實際進行教育,使新生能夠在現實生活中找到可供學習的榜樣,增強學習信心和學習動力。②注重目標設計。以職業生涯發展為突破,引導學生形成前瞻性的視野,并把自己的期望、理想與興趣和能力相結合。③注重方法指導。從實際操作層面,以群體性和個別性的學習經驗交流形式向學生傳授學習方法,引導學生努力探索學習方法,提高獨立自主的學習能力。④注重習慣培養。建立嚴格健全的學習制度,從嚴要求學生堅持早讀晚修,促使他們克服懶惰情緒;讓他們盡早樹立目標,端正學習態度,增強學習動力。
3.開展主題學風建設活動,營造優良學風建設氛圍
除課堂學習和自習外,高校的另一大特色是學生活動,學生會或學生社團可以圍繞學習這個中心,廣泛開展以學風建設為主題的系列活動,宣傳校訓,倡導好學誠信的校園精神,讓學生們以實際行動來促進和維護校園學風建設。在開展各類學術活動時,還可以加強圖書館、網絡教育平臺和自習室建設。建立學生學習廣場和學術活動中心時,要讓學生們有專門的文化宣傳專欄和模塊學習場地,營造濃厚的校園人文氛圍,從而吸引更多學生參與其中,共同為校園學風建設出一份力。
此外,要重視學生課外學術科技活動的開展和競賽情況,鼓勵學生參與各校級、省級和國家級的學科競賽。如全國大學生“挑戰杯”和數學建模大賽等,在學生有興趣參加競賽時,要為他們配備專業教師加以指導和幫助,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和創新能力,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同時也能拓寬師生的學術視野。在宿舍管理方面,也要優化宿舍育人環境,為優良的學風建設提供有力的后勤保障。
四、結語
優良的學風是高校校園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各大高校最寶貴的精神財富。民辦高校建設效果直接關系到民辦高校所培育的人才素質、市場競爭力和自身的長遠發展。但學風建設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個復雜而艱巨的系統工程,涉及學校的各個方面。學風建設與學生工作密不可分,學生工作要在學風建設中有所作為,需從民辦高校自身特色和學生特點出發,不斷探索學風建設新思路,創新工作思路和途徑,以思想教育為先導,以目標激勵為動力,以管理教育為抓手,以活動教育為載體,積極促進民辦高校的學風建設。
參考文獻:
[1]郭華光,劉 玲,吳為春.學校的立校之本——學風建設[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高教版),2010(3):8-10.
[2]李 卓,周亞東.學風建設中學生主體性作用的探析[J].合肥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25(3):152-156.
[3]陳 輝.班主任輔導員在高校學風建設中的作用[J].機械職業教育,2009(12):29-30.
[4]肖 灑,羅鄰球.輔導員在優良學風培育中的引航作用[J].教育教學論壇,2014(20):28-29.
[5]趙 偉.我國高學風建設[D].天津:天津大學,200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