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仝
摘要:大學體育課的發展,需要學生與教師作為一個整體相互配合、相互理解。其中作為體育教育工作者需要不斷地了解、研究學生對體育課的認識、看法和對體育課的發展所抱有的期望。研究大學生對體育課的態度,了解其對體育課的愛好、動機以及行為反應,并找出其影響因素,對于改進體育課教學,激發和調動學生主體情感,調動其積極自覺地上好體育課,使學生獲得健康、完整的人格都會起到積極的作用。
關鍵詞:大學生;體育課態度;影響因素
一、關于態度及體育態度的理論分析
首先,對于態度的研究屬于心理學角度的描述,不同的心理學家對于態度的認識及定義也不一樣,美國人格心理學家奧爾波特從個體心理學角度出發認為:“態度是根據經驗而系統化了的一種心理準備和神經的準備狀態,它對個人的反應具有指導性的或動力性的影響”。而在《現代社會心理學》研究中,把態度定義為:“態度是由認知、情感、行為意向三個因素構成的、比較持久的個人的內在結構,它是外界刺激與個體反應之間的中介因素。個體對外界刺激發出的反應受到自己態度的調節”。態度的變化,在現代社會生活中十分重要。態度是由認知因素、情感因素、和行為意向因素有機結合在一起的。
體育態度也可以遵循心理學角度的定義,也包括三個層面也即個體對體育活動所持有的認知評價、情感體驗和行為意向。它是個體在長期的社會環境影響下,從一定的直接經驗或間接經驗中獲得的。它指向于具體的體育活動項目、內容和方法。體育態度形成之后會對個體的體育參與行為及其效果產生重要的影響。態度既是一種內在的心理現象,同時又是外界與個體反應之間的中介因素。不言而喻,體育態度調節著人們對諸如是否參與體育活動、參與什么樣的體育活動、如何參與體育活動等問題的抉擇,影響著體育學習和鍛煉的行為及其對鍛煉者所產生的身心效果,也影響著大學生上體育課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二、影響大學生對體育課態度的因素分析
大學生對體育課的態度,是在學校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教育要求下和在家庭及社會體育氛圍的影響下逐步形成的。是受多種因素影響并經長期孕育的過程,是一個不斷循環的反饋過程。大學生對體育課態度的形成與他們成長過程中所接受的體育影響和教育是密不可分的。它是在體育教學和體育文化環境這兩種外界因素影響下逐漸形成的。在其形成過程中應包括主觀和客觀兩方面的因素。
從主觀因素來看,大學生自身參與體育課的動機會影響其對體育課的態度。而從目前來看,學生參與體育課的動機是多樣化的,學生們選擇體育專項課的動機主要集中緩解學習壓力、培養頑強意志、從運動中獲取快樂、學習運動技術、喜歡體育運動、培養集體精神等方面,總體上是積極的。同時,情感因素也會影響大學生上體育課的態度,這些因素包括同學的影響、體育老師的影響、個人的興趣等方面。學生體育態度的形成過程中,情感因素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這也提醒我們,在體育教育過程中決不能忽視對大學生體育興趣愛好的激發和培養。體育情感是體育態度的重要組成部分。最后,認知因素也影響著大學生對體育課的態度,這些因素包括學生能認知自己體育方面的才能、促進個人的身體健康、提高運動水平等方面,當學生的額認知層次達到這樣的高度后,其對體育課的態度便是積極樂觀的。
從客觀因素來看,首先社會環境對大學生對體育課的態度有巨大的影響,這些因素主要有學校體育傳統與風氣、社會或學校舉辦體育俱樂部、體育媒體和比賽現場欣賞。不同的學校的體育傳統與風氣并不一致,具有良好體育傳統的學校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德智體美勞均衡發展,對于培養大學生運動能力方面更加有優勢。而體育媒體或現場比賽則是更加直觀的影響到學生對體育的態度,如今移動互聯網時代,大學生基本都會用手機上網瀏覽各中信息,其中便包括體育類的節目、直播,因而注重體育媒體的構建對于培育大學生愛好運動的習慣具有重要的影響,使其在觀看體育直播的同時,產生對體育運動項目向往的情感動機。社會或學校舉辦體育俱樂部,目前來看比較流行的是健身房,無論是校內還是社會上的機構,雖然有盈利的目的,但從另一方面來看,其大力的宣傳對于培養大學生運動興趣愛好也產生了一定的作用。
高校的體育教學也是影響大學生對體育課態度的重要因素。首先,從教師角度來看,教師個人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教學水平,進而影響學生的態度,高水平的教師更能將先進的教育理念、教學思想、教學內容以及教學方法付諸實踐,進而提高學生對于體育的興趣。而如果教師本人濫竽充數,不但不能讓學生信服,錯誤的教學還會造成意外事故的發生。其次,學校的場館設施作為硬件,如果缺少必需的體育教學設施將對學生的態度和教師的積極性帶來很大的影響。教學設施的缺失往往會限制體育教師課程實施手段的靈活性,從而使體育教師對課程實施做出消極地反映。相應的學生對體育課程的態度也就會受到消極的影響。最后學校對于體育的重視與否也會影響大學生的體育態度,高校體育教育作為整個教育改革的重要一部分,需要所有大學管理者的重視,努力做到上行下效,樹立愛體育、愛運動的風尚。
三、引導大學生對體育課產生積極態度的對策建議
(一)正確價值觀的樹立。
價值觀的建立受其生長的土壤環境的影響,中國基于歷史原因素來重視知識教育而多于體育教育,因而使得許多學生對于體育的態度模棱兩可、可有可無。而正確體育價值觀的樹立需要現代化的教育理念及生活理念融入進去,激發學生對于體育的熱愛,使其認識到體育學習與鍛煉不僅僅是一門選修的課程,而是現代大學生融入社會的一門必修課。
(二)著重大學生體育興趣的培養。
興趣愛好的進一步即為習慣,大學生養成熱愛體育鍛煉的習慣之前,必然要培養其對于體育的興趣,但是由于目前存在一些問題嚴重制約了學生興趣的養成,諸如體育教學形式枯燥無味,傳統的言傳身教的課堂模式使得學生難以提起興趣,在加上體育教材過于刻板,內容重復缺乏新意,因而難以吸引學生。以及體育教學項目脫離實際,學生進入社會后并不一定能夠繼續學習。因而高校想要培養大學生的體育興趣需要從上述的幾個方面入手,改革后才能有成效。endprint
(三)重視學生的需求。
滿足學生的需要,是有效地激發體育動機的關鍵。如果學習過程符合學生正在尋求的情感體驗,則這個過程本身就能起到激發動機的作用。為滿足學生的需要,應在教學中注意使學生的能力適合學習任務的難度,同時使教學方法和手段多樣化,讓所有學生都積極參與。并且在教學中根據學生的特長分派任務,從而允許學生在學習中有更多的自主權。
(四)教師要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認識。
只有引導學生對體育形成正確的認知,才能改變其體育態度。為此教師要對學生不斷地進行積極反饋;增加他們的成功體驗;建立成功與失敗的恰當標準;明確各種因素的可控性;強調個人努力的重要性;謹慎地比較學生間的差距;給予學生自主權并培養其責任心。
同時,教師應隨時利用強化手段強化學生的成就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強化要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例如,教師的獎勵行為或降低學習任務難度是否有利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提高;明確規定應獲獎勵的行為、條件和標準。例如,這次的成績要好于上次的成績或努力程度有所提高才能給予獎勵;獎勵不能過量,不能讓學生感到教師在控制他們的行為;應使學生明白,獎勵不是最終目的,它只是能力、努力和自我價值的標志,這樣有利加強內部動機。
(五)改善體育教學設施,加強教學體系改革。
體育設施是彰顯大學體育風氣必不可少的硬件標準,完善的體育設施不僅有利于提高教學水平,也能激發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熱情。因此應該加大對體育設施的投資力度,從多方面塑造校園體育傳統。
有效地改變教學環境能使學生對學習內容產生新鮮感,轉移因學習內容枯燥引起的心理疲憊,促進學生對上體育課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在學校的教學過程中,除了應盡最大努力改革所需的教學環境條件外,應把主要教改目標放在對于課程的教學體系的改革上。改革的方向應是使體育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更符合學生,使傳統的體育課教學體系適應新時期實用型人才培養的需要。
參考文獻
[1]杰·科克利.體育社會[M].清華大學出版社,2003.
[2]劉一民.體育行為學[M].人民出版社,1993.
[3]黃希庭.運動心理學[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4]李明慧.黑龍江省普通高校大學生對體育課的態度及其影響因素的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5
[5]薛譽.影響大學生體育課態度的教學因素研究[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20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