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大學管理學院,河北 保定 071000)
摘要:我國高校無形資產管理存在重有形輕無形、無形資產流失嚴重、科技成果轉化率低、無形資產效益低下、人力型無形資產管理不善等問題。要解決這些問題,一是增強無形資產保護意識;二是建立專門的無形資產管理機構;三是建立有利于維護高校無形資產權益的管理制度;四是開展無形資產評估,建立無形資產賬戶;五是積極開展對外宣傳,擴大校譽,營造良好的辦學環境。
關鍵詞:高校;無形資產管理;保護意識;管理機構與制度
無形資產是一所高校綜合實力的集中體現,是高校的科技水平、設計水平、研發水平、管理水平的凝結,如何保護好高校的無形資產,直接影響著高校的主體利益及主導地位。目前,高校對無形資產的管理,幾乎是一片空白,加之無形資產既看不見又摸不著,一時又難以見到其價值所在,因此未受到應有的足夠的重視,無形資產流失現象嚴重。為此,高校必須提高對無形資產的認識,加強管理,采取切實措施,有效保護和利用無形資產,減少和杜絕流失,真正實現無形資產的價值,維護高校的合法權益。
一、高校無形資產的內涵及特點
1.高校無形資產的內涵。
高校無形資產是一種隱性的資產,由高校專有并具有長期使用權,不具有獨立實體形態,在高校經營中持續發揮作用并可帶來收益的,以經濟資產和相關權利總和形式存在并發揮作用的資產。目前,國內學者對高校無形資產的含義沒有一致的看法。有的學者認為,無形資產就是高校所擁有的不具有實物形態的,能為高校長期使用的某種特有權利的資產,包括專利權、著作權、非專利使用權等。根據我國《高等學校會計制度》的規定,結合企業會計準則中對無形資產的定義,有的學者認為高校無形資產的內涵為:高校所用以培養人、提供教育服務以及商品的生產和供應,且無實物形態并能為高校創造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非貨幣長期資產。2.高校無形資產的構成及特點。
高校無形資產的類型,按照不同標準可以有不同劃分。一般來講,高校無形資產構成包括以下幾個部分:(1)智力型無形資產,如每個專業的專有技術、申請的專利、著作權、技術操作經驗等;(2)人力型無形資產,如高校管理者的素質、教師教學水平、能力、創新精神等;(3)管理型無形資產,如管理水平、校園文化等;(4)品牌型無形資產,如高校聲譽、學生家長信賴度、校友地位、合作伙伴的層次等;(5)權威型無形資產,如“211”、“985”、“國家重點項目研究基地”、高校排名等。分析無形資產的內涵與構成,發現它具有四個明顯的特征:(1)無形性,即不具實物形態;(2)效益性,即可以長期為使用者提供效益;(3)不確定性,即無形資產所提供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具有較大不確定性;(4)壟斷性,即特定主體獨有性,在法律制度及契約的保護下禁止他人無償使用。
二、高校無形資產管理存在的問題
1.管理制度不健全造成無形資產流失。
現階段高校對無形資產的管理相對薄弱,多數院校甚至沒有成立相應的無形資產管理機構,有管理機構的也僅停留在會計領域,在管理領域系統全面的研究相對更少。由于高校對無形資產領域重視程度不夠,直接影響著無形資產的保護和有計劃的利用。無形資產沒有實物形態,高校一般是重有形資產輕無形資產、重實物形態資產輕非實物形態資產。購入的無形資產在驗收、使用、報廢等一系列環節上管理難度大,監督比較困難,財務部門無法在賬面上準確反映,在清產核資時往往把無形資產排除在外。
2.侵權現象嚴重造成無形資產流失。
我國部分高校已經過百年發展,在社會上樹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這是無法估量的無形資產。近年來,大部分高校尤其是名校,缺乏品牌意識,使一些單位、個人有機可乘,剽竊學校的科技成果或科技新產品,擅用學校名譽謀取不義之財。很多掛名校牌子的企業,其中很大一部分并不是學校控股或參股企業,很多打著名校品牌經營的培訓班更是誤導公眾,對高校的聲譽產生了惡劣影響。
3.科技成果轉化率低,無形資產效益低下。
隨著科教興國戰略的實施,高校在通過科技成果轉化、促進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方面的作用越來越得到各方面的重視。從實際效果看,高校科技成果轉化率較低,普遍存在成果多而轉化少、無形資產效益低下的狀況。2004年,國內高校申請專利12 997項,僅占當年全國專利申請總量的4.7%;高校專利授權5 505項,僅占全國授權量的3.6%;發明專利授權約占1.8%;科技成果等無形資產轉化率不足10%。科技成果的形成需要很多實驗文件及數據,對于絕大多數成功的科研項目而言,全面而詳實的基本資料就更具有重大意義了。從實際情況看,由于多方面的原因,造成一些科研項目的原始數據、公式、圖紙、經費使用的來源等方面信息資料不全面而導致科技成果轉化率低,經濟損失無從計起,無形資產效益低下。
三、強化高校無形資產管理的對策
1.增強無形資產保護意識并防止其流失。
無形資產的數量和質量已經成為高校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標志,無形資產在高校活動中的地位及作用不斷增強。因此,高校領導層首先要從根本上轉變重有形資產輕無形資產的思想認識,從資本的高度來認識其潛在的價值優勢,進一步培育、保護和發展無形資產,增強保護無形資產的自覺性。
2.建立專門監督無形資產管理的機構。
絕大多數高校目前還沒有設置專門管理無形資產的機構,無形資產沒有歸口,也沒有入賬,更無法存檔,財會科室更無法理清。因此,高校應該考慮建立一個專門的機構來進行管理和監督,統一指揮無形資產的運營,要既有專門的無形資產管理和協調機構,又有分工明確的各個部門的密切配合,對所有無形資產的占有、支配、收益和分配實施有效管理。
3.建立有利于維護高校無形資產權益、杜絕流失的管理制度。
高校應明確使用無形資產法人的資格,科研人員的所有職務性成果權歸學校所有,建立“校名、校譽”管理制度、專利申報管理制度、技術保密制度、無形資產評估制度、無形資產對外擴展合作制度等;建立與完善職務和非職務成果的審批制度;建立監督體系,對使用無形資產的單位或個人,按合同要求,收取資產占有費和使用費;建立以績效為導向的分配制度,細化各類崗位工作標準,健全考核制度。通過無形產管理制度建設和有關措施的落實,使無形資產的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堵塞可能造成無形資產流失的種種漏洞,確保無形資產規范管理。
參考文獻:
[1]王維平.企業無形資產答理[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
[2]王小蘭.高校無形資產的特征與價值實現[ J].武漢科技大學學報,2002(9).
[3]張虎,馮華,王志勇.智力資本與人力資本、無形資產的比較研究[J].現代管理科學,2006(11).
作者簡介:喬亞杰,1994年11月,女,滿族,河北省承德市人,本科在讀,現就讀于河北大學管理學院注冊會計師班。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