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力
摘要:教學方式的變革是實施新課程教育改革的重要內容,是新的教育理念的驗證與實踐,促進了教育教學改革理論化進程。高校體育教學模式也不例外,需順應改革潮流,適應教育發展需要,在既定基礎上進行再創造。筆者對我國現階段高校體育教學模式的基本現狀進行簡要的分析與總結,并進一步論述了我國高校體育教學模式的發展趨勢。
關鍵詞:高校;體育教學模式;現狀;發展趨勢
一、我國高校體育教學的基本模式
在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新的體育教育教學理念——“健康第一”與“終身教育”漸漸深入到我國高校的體育教學中。據筆者調查,近十年來我國高校體育教師總結出不下十種體育教學模式,形成了現階段我國高校體育教學模式的多元化格局,其中比較常見的有以下5種體育教學模式。
1.“一體化”體育教學模式。
該體育教學模式強調的是增強學生體質,培養學生體育鍛煉的意識。其主要教學目的是讓學生形成學生體育鍛煉的意識,在體育鍛煉中不斷增強體質。常常是將體育課堂、早操、課間操與課余體育活動時間有機地結合起來,也就增加教師的教學負擔。“一體化”體育教學模式通過體育課堂與課余體育活動的有機結合,使得體育教學呈現一體化趨勢,有助于幫助學生養成體育鍛煉的習慣和增強體質,使得學校的體育教學資源得到充分地利用。
2.“三基型”體育教學模式。
該體育教學模式注重基礎知識、基本技術與技能的傳授,主要教學目的是讓學生能夠掌握更多的體育基礎知識與技能。三基型體育教學模式通常的教學組織形式是以班級為單位進行授課。這使得學生能夠扎實掌握“三基”知識與技能,充分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但也就對學生的主體作用有所忽視。另外有利于教師教學實現規范化,對培養學生的團體意識,鍛煉學生的意志品質有著積極作用。
3.“并列型”體育教學模式。
“并列型”體育教學模式的指導思想強調以生為本,體育教學要以學生的需求為出發點與落腳點,注重了學生學習積極性的調動以及學生體育能力的培養,其主要教學目的是讓學生樂意參與到體育活動中去,能夠靈活運用體育知識與技能,鍛煉學生的體育能力。該教學模式的特點是學生能夠在學習基礎知識的同時選擇自己喜歡的體育項目進行學習,實現了因材施教、區別對待,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但是易導致學生輕視體育基本方法的學習,影響身體素質的綜合提升。
4.“俱樂部型”體育教學模式。
“俱樂部型”的體育教學模式充分體現了“健康第一”與“終身體育”教學理念的有機結合,注重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體育能力的鍛煉和體育鍛煉習慣的養成,強調學生的差異性,引導學生樹立終身體育的思想觀念,有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頗受大學生的歡迎。但實際實施難度較大,學生的項目選擇與學習效果可能不盡如人意,學校的體育資源也難以得到合理利用。
5.“三段型”體育教學模式。
該體育教學模式注重學生體育基礎和能力的提高和體育鍛煉習慣的培養,在課堂教學中強調學生對體育基礎知識的深入掌握,以及對學生體育習慣與能力的養成。在我國高校一般的教學組織形式為一年級開設基礎課,二年級開設專項課,三四年級開設選修課。這種教學模式的優點是注重了學生體育基礎、能力與習慣的培養,但是學生的積極性調動不夠,難以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
綜合以上的簡要總結,每一種體育教學模式均有各自的特點,有優勢也有劣勢,作為高校體育教師要結合新的教育教學理念與多年工作經驗,進行不斷的努力與創造,嘗試將這些優勢結合起來,形成綜合性的體育教學模式。
二、我國高校體育學習中存在的問題
1.學習內容繁雜重復。我國高校學生體育學習內容缺乏系統性,且與中學體育部分學習內容類似,使得學生學習興趣匱乏,在課堂上無心學習,學習效果難以得到保證。
2.學生難以形成體育鍛煉的意識。高校體育學習旨在讓學生形成“健康第一”“終身體育”意識,培養學生體育鍛煉的習慣,提升學生的體育技能與能力,增強學生體質。但是現階段大學的體育教學很難達到以上目標,高校學生普遍缺乏自覺進行體育鍛煉的意識與習慣,對體育鍛煉積極性不高,體育綜合素質差。
3.進行“填鴨式”教學。在我國高校體育教學中,常常忽視了學生在體育課堂中的主體作用,學生只是聽從教師指揮參與課堂活動,完全不受自己的意志支配。而教師依據既有的課堂教學設計,完全主導課堂教學活動,掌控課堂進度,督促學生完成課堂任務。這樣的體育教學方式磨滅了學生對于體育學習的熱情,不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學生的體育技能與能力也難以得到真正的提升。
三、我國高校體育教學模式的發展趨勢
通過對我國高校體育教學的基本模式以及存在問題的分析,以及新課程改革的趨勢,可以對未來我國高校體育教學模式的發展趨勢簡要預知。體育作為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要注重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將“健康第一”和“終身體育”的教育理念有機結合,提升學生的體育技能與能力,培養學生自覺進行體育鍛煉的意識。再者,高校體育教學要逐步實現教學目的的多樣化,學生掌握體育基本知識的同時,還要增強體質、提升能力,養成自覺鍛煉的意識與習慣,幫助學生實現全面發展與個性發展的有機結合。其次,在體育的實際教學中,營造和諧民主的課堂氣氛。教師要充分發揮課堂活動中的組織協調作用,作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與合作者,幫助學生在民主平等的合作交流中進行體育學習,提升體育能力。另外,要注重發揮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主體作用。在進行體育教學設計時要以學生的需求作為出發點與落腳點,在課堂活動中,要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推行賞識教育,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充分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總結
在經濟科技快速發展的21世紀,高校體育教學需要滿足更高要求。在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高校體育教學要積極落實新的教育理念,將終身體育的思想體現在體育教育教學的方方面面,引導學生了解體育知識,掌握基本技能的同時,要提供給學生鍛煉適應社會的能力,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新人才。因此,高校體育教學要以學生的發展為根本,通過實踐新的教學理念,完善教學方式等一系列方式改善我國高校體育教學現狀。
參考文獻:
[1]唐程.我國高校體育教學模式現狀及其發展趨勢[J].華章,2014(22).
[2]楊勇,許英豪.淺析我國高校體育教學模式現狀及其發展趨勢[J].讀天下,2016(2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