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研究性學習是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自主學習獲取知識和科研能力的過程。本文通過對我國研究生教育現狀分析,論述研究性學習的四個重要方面,指出讀寫結合的學術訓練有利于培養研究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批判性思維能力和學術創新能力,有利于培育出更多社會所需要的高素質人才。
關鍵詞 研究性 學習 讀寫訓練 創新能力
作者簡介:石少楠,陜西中醫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形式與政策教研室,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9.083
一、自修之道:研究性學習的引領
教育家葉圣陶曾說,“學習就是學習如何學習”。隨著互聯網的日益普及,知識的獲取也變的更加快捷和便利。對于一名研究生而言,僅僅依賴導師的傳授來學習是遠遠不夠的,學生應該主動學習,而不是被動的等待導師解答所有問題。獲取知識的渠道正日益增加,不斷擴大自己的涉獵范圍,通過大量的閱讀來獲取知識才是全新的要求。以研究生學習為例,轉變思維方式,培養獨立學習能力尤為重要。本科滿堂灌式教育已使學生習慣于被動的接受知識,研究生應養成自身的獨立性思維,不滿足于固有的現成的答案,追尋內心深處的聲音,積極探索未知領域,爭取獲得屬于自己的成就。
學習的自主性既是一種能力,更是一種學習態度。能力尚可培養,而學習態度則完全取決于個人。研究生階段已沒有本科生那般密集的課程,因此有大量的時間供自己使用,學生應該學會自我適應這個過程,自己決定時間的分配,充分發揮學習的自主性。在主動的學習過程中,學生對自己的學習應有高度責任感,自愿采取一種積極的態度對待自己的學習,根據自身實際需要確定學習目標、制定學習計劃以及付諸于實踐。
學習者的自主性應包含兩個特征:首先,學習者應該對自己的學習負責;其次學生部分或完全有權力決定那些傳統上由老師決定的事項 。具體而言,這種自我教學表現為三個方面。首先,學習者需學會自我指導;其次,學習者有強烈的責任心和自我約束力;最后,學習者通過自主學習最終離開老師的控制。
二、讀寫結合:研究性學習的重點
(一)閱讀—學術研究的肇始
讀書首選經典無疑是入門的捷徑。何為經典?詞典解釋為是指那些具有典范性、權威性的著作或作品。文章不厭百回讀,尤其是專業領域的經典書籍需要反復讀,每隔一段時間再讀可能會獲得新的感悟,溫故而知新,對于下學生進一步的研究也會有所幫助。
通過舉一反三、順藤摸瓜式的搜尋方法,從兩三本書中尋找到更多可讀的書,尤其是在閱讀時發現在該領域經常被引用的書籍和文章,立刻收錄到自己的讀書目錄中。最終在書目搜尋中形成一份不斷完善的文獻目錄,借助這份目錄,學生對于該專業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隨著這份書目單的不斷擴大和完善,學生的閱讀量也在不斷豐富,閱讀中引發的思考也會越來越多。當閱讀成為一種習慣后,提高也就真正開始。
你所寫的東西正是源于你所讀到的東西,換而言之,你讀到什么才能寫出什么。學生通過閱讀這些期刊,通常會獲得感興趣或重要的寫作信息,閱讀的過程也是向專家學者學習寫作的過程,通過分析他們的文章組織和選題,對于學生的進一步深化閱讀和寫作大有裨益。
(二)寫作—新思想的表達
閱讀的實質在于快速而準確的吸收信息,寫作則在于能否明確清晰地表達出自己的思想。研究生教學旨在培養高層次的人才,而快速準確的獲取新知識并能清晰完整地表達正是高層次人才必須具備的能力。學習能力差,閱讀和寫作能力低勢必將會影響個人今后的發展。
許多學生對于讀書的作用尚能重視,但往往忽視寫作能力的培養。閱讀與寫作是相輔相成的關系,沒有一定閱讀量的積累,論文寫作就無從談起;而沒有寫作的訓練,即便有了知識儲備,也難以輸出。
通過大量閱讀或許有許多想法產生,但自己讀懂多少只有寫下來才能知道。以學生的讀書報告寫作為例,最初階段也是磕磕絆絆的擠牙膏式寫作,經過導師的指導后逐漸得以改善。隨著學生所寫報告的增多,獲得導師的指導也就越多,學生寫作能力提高的自然越快。寫作就是一個熟能生巧的過程,只有反復的訓練才能有所提高。通過大量的寫作誘發新思想產生,學生常會有頓悟之感,也就是有了問題意識。九層之臺,起于壘土。這種自我突破的意識不是偶然發生的,需經過大量的閱讀與寫作積累,最終量變引起質變。因此,學生不必過分擔心自己的初稿是如何糟糕,論文的寫作過程就是在不斷修改中趨于完善的過程。重要的是,要不斷的去寫,始終牢記,無論寫什么都比什么都不寫要好。
三、師資建設:研究性學習的保障
有好的教師才有好的教育。發揮教師主導性的關鍵在于教師須先具備先進理念,而教師教學理念的改進則是學生學習方式健康合理運行的前提和保證。因為在研究性學習中,學生的學習不僅是對問題的研究,同時也包括教師提供的信息,甚至包括教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