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恒竹
摘要:高校學生工作主要是處理學生的一些實際問題,其工作內容就包含突發事件的處理,在高校中,突發事件的引發因素主要有自然災害、人為引導、誤解政策以及個別學生案例,如果在事件發生時校方未妥善處理,在媒體的引導下這些事件的影響力將不斷擴大,影響到校園秩序乃至學校的形象。在新媒體時代,高校在處理校園突發事件時,應該提高對于這類事件的重視度,站在當事人的角度上考慮問題,分析其影響并及時作出妥善處理,同時,加強完善突發事件處理機制,加強法制化建設,降低突發事件的惡劣影響。
關鍵詞:新媒體時代;高校學生工作;突發事件;處理策略
新媒體是一個有別于傳統媒體(比如電視、廣播、報刊等)的媒體形態,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同時也是一種現代化的萬物皆媒的傳媒環境,在新媒體時代下,信息傳播速度加快,媒體影響力增加,任何社會事件的影響力經過媒體的傳播都會擴大[1]。新媒體的崛起,給社會各界都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其中就包括了高校學生工作,在發生突發事件時,校方應該考慮到輿論的力量,完善突發事件應急機制,盡量在事態擴大前作出妥善處理,避免對師生、對社會造成不良影響。
一、高校突發事件類型
(一)自然災害引起的突發事件
自然災害的發生,非人力所能控制,但是校方應該做好自然災害的緊急預案,在發生地震、雪災、高溫等事件之前,發布公告或廣播,通知學生提前做好準備,避免學生在自然災害突發時,無法做出有效應對,人身財產安全受到威脅,引起校園秩序混亂的情況。地震是破壞力極大的一類突發事件,學生在建筑物突然搖晃時難免驚慌失措,撤離無序極有可能引發踩踏事件,造成人員傷亡,學校應該做好應急準備,如若發生地震應該組織老師指揮學生撤離,給學生一劑定心丸[2]。
(二)人為引導的突發事件
新媒體的出現,加快了信息的傳播,但與此同時,信息的真實度和全面性卻有所降低,因此高校常常會出現人為引導的突發事件,比如說學校建筑施工隱患問題、突發疫情、搶購活動等,這些事件會使得不明真相的群眾受到輿論引導,做出不理智的舉動。高校學生是社會中素質較高的群體,但是其心理素質卻不強,針對學校出現的自殺事件或突發死亡事件,容易受到輿論引導,引發恐慌,在出現這類敏感事件時,大家總是喜歡悄悄談論,這樣的影響是較為惡劣的,對于學生身心健康成長極為不利。
(三)誤解政策引起的群聚性突發事件
隨著高校的發展,其管理政策會逐步完善,但是在某些學校決策發布時,有可能會損害到學生的利益,引起群聚性突發事件。較為常見的,就是學生干部選舉、貧困生補助、宿舍調整等利益事件,這些政策關系到學生的切身利益,如果存在實施方案不合理的情況,很有可能引發學生的全體反對,引起學校與學生的爭端。在新媒體時代,這些事件極有可能被發布到網絡上,引起不好的社會影響,損害學校的形象,在發生這些事件時,校方應該爭取學生的理解與認可,妥善解決這一事件。
二、新媒體時代高校學生工作突發事件處理策略
(一)提高突發事件的重視度
新媒體使得信息傳播速度提高,信息接收者可以自由表達自己的想法,甚至引導事件的輿論走向,信息的真實性和全面性得不到有效保障。高校突發事件對于媒體工作者來說,是一個很好的新聞素材,民眾的關注度較高,有時候為了提升媒體信息的熱點,吸引人們的關注,在編輯新聞信息時甚至會添油加醋,影響到社會對于這一事件的認知。因此,高校在發生突發事件時,應該重視到這些事件的復雜性和破壞性,盡快將時間的來龍去脈調查清楚,作出正式的聲明,還原事情的真相,避免人們在輿論的引導下,作出不合理的舉動,成為輿情事件的參與者,助長了惡性引導者的氣焰,造成不良影響。
(二)建立以人為本的校園管理制度
高校學生工作,是以學生為中心開展的,因此在處理突發事件時,應始終站在學生的角度上思考問題,作出正確的引導。自然災害、學生個案引起的突發事件,會使得學生在不知真相的情況下受到媒體信息的引導,產生恐懼、焦慮的心理,造成校園動蕩不安,而誤解政策及人為引導的輿情事件,其事態的惡化在于高校學生具有一定的維權意識和自主思維。學生在自身權益受損時,敢于發出自己的聲音,是一種自由民主的象征,但是學生往往會忽略這些事件擴大的后果。針對這種情況,高校應該秉承著以人為本的理念,加強校園管理,在發生突發事件時,考慮到學生的利益,并且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加以引導,幫助學生解決實際問題,將輿情事件消除在校園內。
(三)加強高校突發事件的法制化管理
無規矩不成方圓,在高校管理中,也應該秉承著依法治校的理念,以法制約束師生的行為。在發生校園突發事件時,事情往往會在媒體傳播會造成惡劣影響,其根源在于校園法制的不健全,要想確保校園秩序,校方應該嚴格按照《高等教育法》、《校園安全法》等制定校園管理制度,并加強《高等學校學生行為準則》的宣傳工作,讓學生明白自己的職責,在發生突發事件時,保持冷靜,站在客觀角度上思考問題,不要聽風就是雨,不要輕易相信網絡消息,要保持自己的判斷,等待事情的真相[3]。校園的法制化管理,能夠將輿情事件的影響力控制在合理范圍內,避免學生在輿論引導下做出過激行為。
三、結語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數字通訊技術等聯合創造出的新媒體逐漸崛起,覆蓋了傳統媒體、移動端煤體、數字報刊、數字電視、網絡媒體等多種數字化媒體領域,使得信息傳播的影響力不斷擴大。在新媒體時代,高校在處理一些校園突發事件時,應該及時將事件的真實情況通過多種媒體形式告知學生,避免惡性的輿情引導,導致事態擴大,無法處理,造成惡劣的社會影響[4]。新媒體的崛起,給高校學生工作帶來了不小的挑戰,但這促使高校管理趨于透明掛,能夠督促學校提高管理水平及工作效率,對于師生維權具有積極意義。
參考文獻
[1]張欣.洞察事件脈絡柔化處理突發“危機”——學校社會工作方法在高校學生工作中的應用[J].法制與社會,2016,14:72-73.
[2]何耀明,劉萍.論高校網絡輿情與群體事件研究的常態化[J].經濟研究導刊,2016,16:168-169.
[3]黃國燦,桑瑜.輔導員應對高校突發事件構建“一二三”預防機制的研究[J].企業導報,2016,15:152-153.
[4]江敏,劉進平.思想政治工作與高校學生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理策略[J].教育與職業,2013,35:63-64.
[5]楊豐羽,熊一兵.高校學生突發事件預警研究——以網絡輿情監測為視角[J].中外企業家,2014,20:231-23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