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茹燕
摘要:小學階段是學生學習和掌握漢語知識最重要的階段,是學生學習漢字的起步階段,學生只有認識更多的漢字,語文知識儲備更豐富,其閱讀和寫作水平才能得到進一步的提升,在該階段學生掌握更多漢字能為其語文素養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本文結合長期的教學實踐和學生識字的特點,簡要指出了提高小學低年級語文漢字教學效果的有效對策。
關鍵詞:小學;低年級;語文;漢字教學;拼音
小學語文低年級漢字教學是低年級教學重點,也是語文教學的基礎。但是隨著時代的進步,教材的改革,識字教學卻顯現出越來越多的問題:教師不會教,學生學不會,家長陪得累。盡管教育界人士總結出了許多識字方法,但由于許多教師盲目跟從,不了解各種識字法的優缺點,加上教師沒有認真研究自己所教的學生之間存在的差異,所以沒有一套適合自己的識字教學方法。筆者有較長一段時間從事小學語文低年級教學,在教學時筆者閱讀了大量有關漢字教學經驗的著作以及漢字文化類著作,累積了一定的有特色的漢字教學經驗,現歸納總結出如下幾點:
一、遵循學生對漢字的認知規律
小學生年齡小,心智尚不成熟,他們對事物充滿了好奇心,具有強烈的求知欲和較強的模仿能力,教師在小學低年級語文漢字教學中,要遵循學生對漢字的認知規律,采用有效的漢字教學方法,提高漢字教學效果。具體如下:
1.對比識字。對于字形相似的漢字,可以采用對比法進行漢字教學。在教學“銅、桐、侗、洞”四個形近字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觀察字形,再將其進行對比,找出這四個字之間的異同,讓學生更好地區別和記憶這些漢字,增強學生對漢字的對比和認知能力。
2.繪畫識字。小學生在學習漢字的過程中,形象思維占據著主導地位,因此,教師在進行“山、田、土、石、水、火”等字的教學時,可以先讓學生將自己對這些字的理解畫出來,然后再將畫和漢字進行對比,說出圖畫和漢字之間的聯系,這樣就使抽象的文字具體化、形象化。
3.表演識字。小學生具有很強的表演天賦,教師在小學低年級語文漢字教學中,要給學生主動表現自己的機會。在進行“猴”字的教學時,可以讓學生模仿猴字,然后讓其他學生結合剛才的表演,記住“猴”這個字。
4.謎語識字。學生都喜歡猜謎語,更享受才出謎底時的喜悅。教師可以采用謎語識字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有效提高識字的效率。在進行“思”字教學時,可以給學生一個謎面:“十張口,一顆心。”學生的思維就被調動起來,經過思考后得出答案。
二、學好拼音再識字
漢語拼音是學生識字,讀書,寫話的基礎,是學習語文的重要工具。掌握好拼音這一工具后學生就能預習生字,閱讀注音讀物,查字典了解字詞的意思。語文教學大綱規定一二年級漢語拼音教學要求是:要使學生學會聲母、韻母、聲調、拼音和整體認讀音節,運用漢語拼音幫助識字、正音、學習普通話,閱讀注音讀物,并養成查字典的習慣,培養自學能力。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兒童是用形象、色彩、聲音來思維的”,只要我們充分調動學生的感官,就能讓學習拼音變得有趣起來。比如教學單韻母“a、o、e、i、u、 ü”的時候,可以運用講故事的方法讓學生記住標聲調的位置。比如,拼音媽媽有6個單韻母寶寶。老大是a、老二是o、老三是e、老四是i、老五是u、最小的是ü。他們常常會兩個、兩個手拉手出去玩。拼音媽媽有一頂掌管讀音的帽子,這頂帽子叫“聲調”。可是寶寶有六個,帽子只有一頂,兩個寶寶一起出去,帽子給誰戴好呢。媽媽想出了個好辦法,對孩子們說:老大“a”在,聲調帽子就讓老大戴;老大不在,老二“o”在,就讓老二戴;如果老大、老二都不在,老三“e”在,就讓老三戴。老五“u”聽了不高興了,什么時候才能輪到我呀?媽媽笑瞇瞇地說:“i”寶寶“u”寶寶,你們兩個只要以后站在一起的時候,誰站在后面,保護前面的人,誰就戴聲調帽子。老三“e”懂事地說:我經常會和“ü”弟弟一起出去。我們出去時帽子就讓弟弟戴吧!媽媽聽了真高興。于是從那以后,“ao”的帽子戴在“a”上,“ou”的帽子戴在“o”上,“ei”的帽子戴在“e”上,“iu”給“u”戴,“ui”給“i”戴,“üe”給“ü”戴。他們可守規矩啦,小朋友你們可別給拼音寶寶亂戴帽子,他們會生氣的哦。
除了兒歌,故事之外還可采用游戲的方法讓學生掌握拼讀。教師可先告知學生:聲母和韻母是好朋友,他們碰在一起的時候就可以拼讀了。但要記住聲母讀得短又輕,韻母讀得長又響。接著教師可把全班學生分成兩部分,一部分學生當聲母,一部分學生當韻母。每個學生都擔任一個聲母或韻母的角色。教師隨機抽取兩個學生,讓全班拼讀。學生自己參與的游戲和角色扮演一定會興致高漲。這樣一來,就可以避免學生學習拼音的厭煩情緒。
三、引導學生在語文課堂活動中認識漢字
教師在小學低年級語文漢字教學中,要根據小學生的學習心理,開展課堂教學活動,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課堂教學環境,具體如下:
1.游戲識字。采用游戲識字的方法,能增強漢字教學的趣味性,提高學生的漢字學習興趣。在某一課的學習中,教師可以將課文中的重點詞語找出來,再讓學生開動腦筋,用這些重點詞語寫一段話,再對學生寫出的段落進行點評,這種游戲識字法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漢字教學效率。
2.實物識字。教師利用實物教會學生識字,就是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讓學生將自己熟悉的實物和漢字進行對比,教師可以在課堂上準確漢字小卡片,讓一個同學選擇一張卡片,另一個同學根據卡片上的內容找到對應的實物,使學生在找到熟悉實物的同時,鞏固自己所學的漢語拼音,實現學生對漢字音、形、義的準確掌握。
3.繞口令識字。小學生具有想象力豐富的特點,教師要根據他們的這一特點,在小學低年級語文漢字教學中采用繞口令識字法,讓枯燥無味的識字活動變得生動有趣,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中,加深對漢字的印象,幫助學生更好地鞏固所學的漢字。這種方法不僅加深了學生對字形的識別和記憶,還能使學生更好地區分形近字。
總結:眾所周知,漢字蘊含無窮的奧妙,教師在小學低年級語文漢字教學中,要嚴格按照新課標的要求,認真分析和鉆研小學語文教材,準確把握學生學習漢字的特點,采用靈活多樣的小學低年級漢字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學習漢字的熱情,充分滿足不同個性差異學生的漢字學習需求,使學生更好的掌握學習漢字的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漢字學習興趣,使其積極主動投身到漢字學習中。
參考文獻:
[1]張祝蓮.走進“三語境”有效識漢字——低年級識字教學有效教學范式的探究與實踐[J].華夏教師,2016(10).
[2]張迎迎.立足語文課堂有效提高低年級學生漢字書寫水平[J].現代商貿工業,2016(16).
[3]虞蕓.小學語文低年級漢字教學論[D].上海師范大學,2012年.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