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路燕
摘要: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課堂提問是實施教學步驟的基本手段。一堂師生入境、有聲有色的好課,總離不開精彩的師生問答。因而,關于“課堂提問”的探究就很有必要。本文從當前課堂提問中存在的問題入手,提出了相應的對策,進而對數學課堂有效提問的技巧做了進一步的探討。
關鍵詞:初中數學;課堂提問;問題;對策;技巧
“問題是數學的心臟”,問題又是思維的起點、創造的起點。課堂提問有助于實現師生的有效互動,能深化數學課程改革,增加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提高學生的各項能力。因此,在中學數學教學中探究提問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以及有效課堂提問的技巧是非常必要的。
一、當前數學課堂提問存在的問題
1.教師課前準備不充分。教師在上課前準備好要提的問題,是備課的一部分??墒歉鶕{研發現,有一部分教師備課時并未做充分的準備,他們只是準備一些基本或重要的問題,其他的都靠臨場發揮。這樣就不可避免的導致其在課堂上的提問隨意性過大,極有可能會忽略部分知識點,或者不能顧及到每一個層次的學生。
2.提問過于頻繁。問題在于精而不在于多,效率從來就不是單靠數量來衡量的,可是不少教師并未清晰地認識到這一點,他們在課堂上不停地向學生提問,導致提問數量和提問時間都遠遠多于學生的回答數量和時間。這樣高頻率的提問,留給學生思考消化的時間所剩無幾。
3.學生回答問題不積極。教師之所以提問,是為了引起學生的思考并作答,如果沒有后一個過程,教師的提問就顯得多此一舉。在這里筆者討論的情況僅限于教師發問后,單獨指定某同學回答之前,學生舉手表示想作答的時候。有研究結果顯示,學生舉手的人數比例從來未超過全班人數的50%,最低時僅為6%。就是說學生回答問題的積極性不高,即使教師給了足夠的時間讓學生思考,舉手的人數也沒有超過一半以上。
二、對課堂提問中出現的問題的改善策略
1.提前明確提問的目的,設計問題的順序。數學課上的核心問題必須是有啟發性的問題,是能夠承上啟下的問題。既要和學生之前學的內容有關聯,又不能只是簡單地回憶,還要讓啟發他們進一步去想去探索。所以這個問題需要有一定難度和挑戰性,并且處于學生的“最近發展區”之內,讓學生能夠“踮起腳,夠得著”。當然如果與學生的生活息息相關就更好了,這樣可以把書本的具體知識形象化,學生也能更好地理解。另一方面,由于數學這門學科本身有很強的邏輯性和嚴密性,所以初中數學課堂中的提問順序顯得十分重要,順序不對,學生可能在中間的某個環節跟不上教師的思路,最后整個過程功虧一簣。所以,教師在提問時可使用循序漸進、深入淺出的技巧。先提簡單的開放性問題,再一步步縮小范圍,慢慢導出最后最核心的問題,而這個問題可能僅是識記性的問題,例如一個簡單的定理或推論。
2.控制提問的數量,提高問題的有效性。課堂上教師與學生的主要交流方式就是教師問學生答的問答對話,但是課堂上的對話又有別于課堂外的對話,這種對話不是隨意進行的,應該圍繞該堂課的教學目標。教師可以有意識地避免或者少提簡單的是非問題,猜測問題,反問問題,追問問題等無效的問題。因為是非問題只有兩個答案,一些不愛動腦的學生有百分之五十的概率可以猜對答案,這便助長了他們的懶惰。另外,教師提出猜測問題的本意是鼓勵學生大膽猜想再加以證明,可是在此過程中,不少學生隨意猜測,并不用自己已有的知識去推理,所以猜測問題不能大量使用。再就是反問問題和追問問題,這兩類問題實際上對學生沒有任何幫助,教師重復多次地問,只會讓整個課堂又淹沒在大量的低效問題中。因此,教師應該盡量增加高效提問,將學生引導至關鍵的問題上。
3.營造課堂輕松氛圍,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學生的積極性需要靠教師來調動,包括學習的積極性、求知的積極性和回答問題的積極性。而回答問題的積極性尤其需要一個輕松、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教師的態度、語氣和表情就決定著這一切。因此為了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教師應該微笑和藹地向學生提出問題,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其中,不能讓學生有回答錯了就會受到批評的想法,因為這種心理壓力一旦產生,影響的不僅僅是學生回答問題的參與度,還會影響其思考問題的方式。與此同時,教師還可適當地使用一些獎勵政策來提高學生的積極性,比如參與回答的同學可以給其所在的小組加分,或適當地提高其平時成績等。
三、數學課堂有效提問的技巧
1.多提問一些具有創造性和啟發性的問題。教師提出的問題,無論是在引導學生主動探究知識方面,還是在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方面,要能夠把學生引進問題的情境當中,激發學生的思考,讓學生學會獨立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蛇m當使用開放性問題,鼓勵多種答案或多種解決的方法,以形成討論的氛圍,促進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例如:在學到“二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時,在復習引入后,我設置這樣的問題:小李這樣解下面方程:(x﹣2)x=3x
解: 方程兩邊除以x,得:
x﹣2=3
∴x=5
你認為小李的解法正確嗎?你有其它的解法嗎?試試看,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于是學生開始討論起來,較粗心的同學認為其解答當然沒有錯誤,而平時比較勤于鉆研,并且比較細心的同學卻發現還有一個根為x=0,同學們紛紛發言,說出了不同方法。接著我再問:那么這個方程用什么方法來解最簡便呢?這樣同學們在討論中總結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的方法,也明白了應該注意的問題。
2.提問的形式要多樣化。提問的形式應多種多樣,同一個問題,既可以設置成填空選擇題,也可以設置成判斷改錯題。可以是師生的一問一答,也可以是同桌之間或者小組之間的互相問答。學生在學習新的知識時,往往對新的概念或數學符號或解題方法認識不夠,經常判斷或運用錯誤。例如:學生對“平方根”和“算術平方根”這兩個概念認識不夠,以及符號“±”和“”運用得不當,針對這種情況,我在教學時,給學生提出如下問題:“3的平方是多少?”“-3的平方是多少?”大部分學生都能回答是“9”,接著再問“那么9的平方根是多少?,9的算術平方根是多少?”,“為什么?”。通過反復類似的問題,學生認清了 “平方根”和“算術平方根”這兩個概念,再進行如下搶答比賽:(1)±=?,=?(2)=?± =?(3)的平方根是多少?等,最后讓學生同桌之間或小組之間互相問答。這樣學生對新的概念和符號就掌握得比較好。
課堂提問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甚至可以說是“課堂教學的生命線”。因此,對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提問策略的研究需要我們不斷的進行下去。
參考文獻:
[1]楊陽.初中數學教師課堂提問技巧的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