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玲
摘要:教育的目的是為了提升人的素質,使人獲得成就感和幸福感,進而促進人類社會的健康發展。班主任在學校教學教育管理充當著特殊角色,在對小學生進行教育管理中擁有著得天獨厚的有利條件和優勢。做好班主任工作必須挖掘和掌握班主任工作的技巧,針對班級學生學習的實際,對班級管理工作進行一些探索和實踐。
關鍵詞:小學班主任;小學生;主導作用;班級管理
我在地處我國偏遠省份的新疆巴楚縣任教,在班主任實踐工作中認識到:要將班級管理好,將祖國的花朵培育好,除了發揮好學校、家庭、社會的綜合教育外,更主要的還要發揮好班主任的主導作用,全方位的做好教書育人工作。對此,本文從如下幾點進行論述:
一、善于發現學生優點,以鼓勵為主
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鼓勵之中,他就學會了自信;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認可之中,他就學會了自愛。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曾說過:“應當像尊敬上帝一樣尊重孩子”。在教育教學過程中,面對著大批眾口難調學生,總是要遇到大大小小的事情。當遇到問題的時候,如何巧妙處理,對教師來說是一個考驗,特別是對教師指揮水平與能力的考驗。學生的問題層出不窮,處理的辦法也要與時俱進,處理的結果要做到雙贏,總體來說,就是如何把握“復雜問題簡單化”和“簡單問題復雜化”的尺度。要多抓表現好的同學,找榜樣、找優點,淡化不足。班主任工作是一門學問,更是一門藝術。就拿最簡單的表揚與批評的手段來說,如果運用不恰當,輕者起不到作用,重者適得其反,這就要求我們講究表揚的藝術。在平時工作中我是這樣做的:
1.表揚要具體。既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又要讓學生有目標。
2.表揚要適時。發現了學生的點滴進步或閃光點,我們就趁熱打鐵,及時表揚、鼓勵,不能等到學生的進取心冷卻了,上進心銷食殆盡了再表揚。那就一點用處也沒有了。
3.表揚要持續,任何成績的取得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學生的進步有個持續發展的過程,只有積聚了一定的量變才會發生質變。
4.做思想工作要講事實擺事實,訓斥和劈頭蓋臉地批評最容易導致他們對著干,語言嘮嘮叨叨或東一犁西一耙,離題太遠,會使學生滋生太麻煩情緒逆反心理。
二、搞好活動,促進德育
積極創設一些有意義的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受到教育。有句話說的非常好:我看了,我忘了;我聽了,我忘了;我做了,我記住了。學生只有參與到活動中,才會有親身的體驗和感受。例如:學校開展 “獻愛心”活動,學生聽完老師的提議后,回到家自發地找出自己喜愛的物品,又讓大人精心地加以包裝,并寫了一句祝福和激勵的話語,整個活動中,學生積極性很高,通過“獻愛心”活動,培養了學生樂于助人,關愛他人的品質。我們還結合一些傳統節日,比如父親節、母親節、三八婦女節等,讓學生回到家里為父母做一件有意義的事,從而讓學生學會關愛父母,學會感恩。
三、多樹榜樣,啟迪教育
低年級學生愛表現,好勝心強,班主任要抓住這一特點,多表揚,少批評,以激發他們的自信心和表現欲。所以,我們經常舉行“班級之最”的活動,比如:寫字最漂亮的、排隊站得最直的、坐姿最端正的、做操最認真的、聽課最專心的、最熱愛勞動的、對樂于助人等等。學習不好的可能勞動好呢,作為班主任老師,就要充分挖掘學生的閃光點,讓每位學生都能找到自信。同學們的熱情高,效果很好,真正發揮榜樣的力量,全班形成一種“學先進,追先進”的現象,這樣良好的班風就能逐漸形成。
在教育活動中,總有表現好的學生,但也會有一些表現不佳的學生,而我們以前的做法總是習慣做“警察”,抓那些表現不良的學生,后來發現效果不佳,于是我們改變了這種做法,改用表揚表現好的學生,促使表現不良的學生也展露其本身具有的良好品質,畢竟人人都有向善的一面。這樣一來,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四、培養良好的班集體
班集體是培養學生的沃土,有了這塊沃土,學生的個性才能百花齊放。集體活動,最能培養學生的凝聚力、集體榮譽感。我們引導學生積極參加學校的各項活動,如爭做清潔小衛士、遇見垃圾彎彎腰等活動。也帶領學生認真搞好中隊活動和班隊活動。每天下午放學,我們總是協助學生做好清潔衛生工作,教他們怎么掃地、拖地,怎么樣把桌椅、清潔用具擺放整齊。這樣,學生不僅逐步養成熱愛勞動的好習慣,而且時刻想為自己的班集體爭光。同時我們還開展一些跟教學有關的活動,如:寫字、朗讀比賽、講故事、比一比等。漸漸地班級中出現了幾個能干的小干部,他們能自覺地在早自習時帶領同學讀書、上課前讓同學們靜息好等著老師上課,體育委員也能帶領同學們排好隊做操、放學。在老師的引導下和小干部的協助下,一個健康向上、團結協作的班集體正逐步形成。
五、營造濃郁的班級文化氣息
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無論是種植花草樹木,還是懸掛圖片標語,或是利用墻報,我們都將從審美的高度深入規劃,以便挖掘其潛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并最終連學校的墻壁也在說話”。教室是學生學習、生活、交際的主要場所,是老師授業、育人的陣地,是師生情感交流的地方。整潔、明麗、溫馨的教室環境可以激發學生性情、陶冶他們的情操,從而達到啟迪教育的目的。因此班級文化建設首先要抓好教室的環境布置。比如可在黑板上開辟“班集體奮斗目標”、“每日一句”等,設置并管理好“生物角”,建設好“圖書角”,引導學生與好書交友,使教室充滿生機活力及濃濃的書香氣息。
六、培養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在班級管理中引導自我管理,根本上在于培養小學生自我管理的能力。教育是“授之以漁”,而不是“授之以魚”。要培養學生自我管理的能力,必須要有一定的途徑,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是培養自我管理能力的重要渠道。比如開展一些比賽性的活動。競爭是一股巨大的、潛在的、其它任何外力都不可能達到或代替的動力,應在班內掀起激烈的、持久的競爭活動。同時也必須強調,這是互助、友好的競爭而不是“敵視”和“保守”的競爭,其目的是為了取得共同的、更大的進步。同學們心中有了這些集體意識,在做任何事的時候就比較積極了,至于班級的活動,有班委的組織和帶頭,以及同學們的集思廣益與全力參與,大多都能組織得井然有序。而班主任也應使自己融入到學生們中間,號召和鼓勵班委和同學們團結起來,帶起他們為班爭光的勁頭。
總之,班主任要在各項班級管理工作者起到主導作用,讓學生通過親身體驗來感受班級給自己帶來的榮耀與自豪,從而激發學生形成積極向上的氛圍,逐漸養成良好的行為品德。
參考文獻:
[1]邢改萍.基礎教育理論研究成果薈萃 中卷3[M].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6.0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