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中國海歸就業創業調查報告》在京發布


本刊訊(記者張涵)8月12日,全球化智庫(CCG)與智聯招聘聯合在京發布《2017中國海歸就業創業調查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重點反映了以80后、90后為主的新生代海歸(指有國外學習和工作經驗的留學歸國人員)留學前后情況的變化、回國發展的現狀、就業創業面臨的問題,以及對于當前留學生回國發展的看法,并與近年來的跟蹤研究結果進行了對比。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人才培養方式日臻多樣化,與人才發展息息相關的就業問題備受社會關注。教育部數據顯示,2017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預計達795萬人,相比2016年增加30萬人。另外,截至2016年底,我國留學回國人員總數達265.11萬人,僅2016年就有43.25萬留學生畢業回國,新增海歸人數已經超過高校畢業生預計增量。由此可見,我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帶來的“人才磁鐵”效應正在發揮積極作用,與此同時,海歸群體的快速增長使其就業壓力更甚從前,需要國家和社會的共同關注。
報告顯示,海歸群體對留學效益價值持肯定態度,30.3%的海歸認為3-5年能夠收回出國經濟成本,24.1%的人認為1-3年能收回成本。海歸歸國發展的原因主要為方便家人團聚或受感情和文化因素影響,分別占比70.6%和63%,因國家相關優惠政策而歸國的海歸僅占8.8%。
在就業方面,報告指出,海歸就業單位的類別呈現多樣化,私營、民營企業是海歸就業首選,占比47.4%,其次是外商、港澳臺獨資企業(16.7%),國有企業(15.9%),合資企業(10.8%)等。中國與全球化智庫執行秘書長苗綠表示,私營、民營企業是吸納海歸就業的最大載體,伴隨著私營、民營企業逐漸“走出去”,預計未來將有更多的海歸進入民營企業。
在創業方面,創新技術和現代服務業是海歸偏好的領域。數據顯示,近20%的創業者首先選擇在IT、通信、電子和互聯網領域創業,其次為服務業和文體教育、工藝美術行業。針對海歸對于創業服務的評價,報告顯示,海歸創業者最需獲得的支持為:市場開拓、金融服務和創業輔導,且與2015年相比,海歸創業者對于創業輔導的需求提升了14.7%。
發布會當天,由歐美同學會(中國留學人員聯誼會)主辦、CCG承辦的第12屆中國留學人員創新創業論壇暨歐美同學會北京論壇同期舉行。企業負責人、創業者、專家和學者等700余位各界海歸精英,共同就新經濟形勢下的海歸創新創業問題展開了探討。
■ 編輯:張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