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珍
(海南省樂東縣第二人民醫院,海南 樂東 572536)
早期護理干預對婦科腔鏡術后患者腹脹的影響
王海珍
(海南省樂東縣第二人民醫院,海南 樂東 572536)
目的 討論早期護理干預對婦科腔鏡術后患者腹脹的影響。方法 選取2015年3月~2016年1月收治的婦科腔鏡手術患者62例為研究對象,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1例。比較兩組患者術后情況及護理滿意度。結果 觀察組術后術后排氣時間、排便時間、下床活動時間明顯小于對照組,且觀察組護理滿意度為96.77%,明顯優于對照組的80.64%,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實施早期護理干預,可以有效的緩解患者的術后腹脹,增加患者的舒適度,保障患者的健康。
早期護理干預;婦科腔鏡術;術后腹脹
隨著人類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各類疾病的發病率也呈上升趨勢,其中就包括婦科疾病,針對于婦科疾病,其臨床中主要的治療方式為手術治療,腔鏡手術是常見的手術方式,而腹脹是術后常見的癥狀,這與術后長時間臥床以及疼痛等因素有關,會嚴重影響患者的恢復,因此及時有效的護理干預是降低術后腹脹情況的關鍵所在[1],本文主要研究早期護理干預對婦科腔鏡術患者術后腹脹的效果,特選取2015年3月~2016年1月收治的62例患者進行研究,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3月~2016年1月收治的婦科腔鏡手術患者62例為研究對象,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1例。對照組年齡21~59歲,平均年齡(39.2±3.4)歲,常規組年齡22~58歲,平均年齡(37.9±1.3)歲。對比兩組患者的臨床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干預,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早期護理干預,具體操作如下:
1.2.1 早期心理護理。在手術前,護理人員應及時的與患者講解手術的相關知識,減少患者對手術的恐懼心理,通過溝通,讓患者了解手術的優點,手術后,應及時的告知患者手術效果,針對于出現疼痛的患者,要予以其精神上的支持,告知其疼痛要說出來,這樣可以有效緩解疼痛感[2]。
1.2.2 早期飲食護理。手術前1天,指導患者食用易消化的食物,晚上控制飲食量,避免術前飲食過多,術后可予以患者蘿卜湯等促進排氣,增加腸道的蠕動,在患者腸道功能未恢復前,應予以半流質食物。
1.2.3 早期體位護理。手術后,護理人員指導患者應以左右翻身,抬高下肢,等動作,以此來促進腹部殘留氣體下移。
1.2.4 早期鍛煉。術后護理人員予以患者腹部按摩,并告知其正確的呼吸方式,盡量減少用口呼吸,降低吞咽量,待病情穩定后,可進行下床活動。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術后排氣時間、排便時間、下床活動時間及護理滿意度。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 20.0對上述兩組患者的數據進行分析和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術后排氣時間、排便時間、下床活動時間對比
觀察組術后排氣時間、排便時間、下床活動時間明顯小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術后相關指標比較(±s,h)

表1 兩組患者術后相關指標比較(±s,h)
組別 n 排氣時間 排便時間 下床活動時間對照組 31 24.1±5.3 63.8±0.2 3.1±0.7觀察組 31 18.0±2.6 43.1±0.4 2.2±0.5 P<0.05 <0.05 <0.05
2.2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對比
觀察組護理滿意度為96.77%,明顯優于對照組的80.64%,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n,%)
婦科手術常見的為腹腔鏡手術,而術后腹脹是常見情況,是不可避免的,因為手術氣腹的建立、麻醉藥的使用及術后長期臥床,均會導致患者出現腹脹,會影響患者的營養攝入,延長恢復時間,而在手術過程中及早的對患者實施護理干預,可以有效的緩解其不良情緒,讓患者正確面對術后腹脹,并且對其進行合理的飲食指導,可降低腹脹的情況,同時及早進行訓練,也能有效避免術后腹脹的發生[3]。
通過本文研究可得出,觀察組術后排氣時間、排便時間、下床活動時間明顯小于對照組,且觀察組護理滿意度為96.77%,明顯優于對照組的80.64%,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實施早期護理干預,可以有效的緩解患者的術后腹脹,增加患者的舒適度,提高患者滿意度,保障患者的健康。
[1] 沈國美.中醫康撫護理與新斯的明治療腹腔鏡術后腹脹療效比較研究[J].護士進修雜志,2012,27(21):1928-1930.
[2] 錢小亞,張建亞.婦產科腹腔鏡術后促進胃腸蠕動功能恢復的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2012,27(15):1426-1427.
[3] 王紅霞,盧開信,陸金美,等.穴位按摩對腹腔鏡術后患者腹脹及滿意度的影響[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4,18(2):97-98.
本文編輯:張 鈺
R473.71
B
ISSN.2096-2479.2017.12.13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