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昊,官雨佳
(四川大學華西第二醫院,四川 成都 610000)
思維導圖教學在大專實習護生婦科術前宣教的應用
楊 昊,官雨佳
(四川大學華西第二醫院,四川 成都 610000)
目的 探討思維導圖教學法在大專實習護生婦科術前宣教的應用。方法 選取輪轉我院婦科的實習護生100名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與實驗組。其中對照組采用傳統教學方法對大專實習護生進行術前宣教教學,實驗組護生則采用針對婦科術前宣教所設計的思維導圖進行教學。結果 不論理論成績抑或患者的術前宣教滿意度方面,實驗組得分都要高于對照度,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利用思維導圖對大專護生進行出院宣教的教學不可有效提升教學效率,還提升了患者滿意度,得到了較滿意的教學效果。
思維導圖;教學;實習護生;術前宣教
術前宣教是外科科室最常見的宣教種類之一,它向術前患者介紹了患者術前在藥物、飲食、著裝、衛生、心理等方面需要準備及注意的事項,是手術前必須也是重要的步驟之一。由于術前準備的分支較多,種類較細,內容枯燥,再加上護生在科室實習時間并不久,導致出現了護生左耳進右耳出、不能較好的完成實習目標的現象。思維導圖教學模式也是近年來使用較多的一種教學模式,該教學模式最早由英國心理學家提出,該教學方法從中心主題通過特定的關聯展開分支,善于利用關鍵詞、圖像、色彩、肢體的變化等激發學生思維[1]。本文打破傳統的術前宣教的教學方法,引入現代較為科學先進的思維導圖作為教學媒介進行教學,得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現將結果呈現如下。
1.1 一般資料
采用方便抽象的方法選取輪轉我院婦科的實習護生100名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與實驗組,各50人,兩組間護生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教學方法
對照組采用傳統教學方法對護生進行術前宣教的教學;對照組則采用依照婦科術前宣教所制定的思維導圖進行術前宣教的教學,見圖1。

圖1 思維導圖
1.3 考核標準
(1)臨近實習結束前一周對兩組護生統一進行理論考核。(2)當護生對患者進行術前宣教時,由帶教老師對其宣教內容進行評分。(3)術前宣教結束后由患者對護生術前宣教的內容盡心滿意度評分。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1.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統計推斷采用t檢驗與x2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1 一般資料
兩組護生年齡分布:實驗組年齡19~21歲,平均年齡(20.591.42)歲;對照組年齡20~22歲,平均年齡(21.370.53)歲。兩組護生性別分布:實驗組男生4人,女生46人;對照組男生7人,女生43人。
2.2 兩組護生理論及術前宣教成績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護生理論及術前宣教成績比較(±s,分)

表1 兩組護生理論及術前宣教成績比較(±s,分)
組別 n 術前宣教成績 理論成績實驗組 50 96.13±1.96 92.83±2.24對照組 50 88.24±4.17 87.49±5.17 t—37.96 33.25 P—P<0.01 P<0.01
2.3 兩組護生術前宣教患者滿意度比較,見表2。

表2 患者對兩組大專實習護生的術前宣教滿意度比較
從實驗組與對照組護生的出院宣教成績與理論成績來看,實驗組成績要明顯高于對照組,說明思維導圖教學應用于婦科實習護生術前宣教結果比較滿意。思維導圖本身利用一種簡易明了、結構清晰、思路明確將繁雜的知識通過一種圖標的形式體現出,從而激發學生潛能、提升學生思維能力,使學生通過有條理的信息處理更好的理解與記憶所學知識,從而提升提高教學質量。用思維導圖進行課程的教學設計,能夠促進師生之間形成整體知識概念,讓學生在大腦中創造出現知識框架的全景圖,對所學內容進行整體化把握,根據教學過程中和需要做到實際情況具體對待,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性和創造性[2],目前思維導圖已被應用于護理教學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3]。
從患者滿意度的結果來看,實驗組術前宣教的病人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從另一個角度也可以體現思維導圖應用于婦科實習護生術前宣教,不僅僅可以使護生在知識的記憶上有所提升,同樣在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有效利用程度也得以提升。課本上的知識無論記憶如何爛熟于胸,如果不會在實踐中進行有效利用,就無法真正體現學習的價值,而思維導圖這種革命性的新型教學工具有效的改進了傳統教學的不足,使得學生真正會將所學知識運用于臨床實踐,這樣不僅使學生更有效率的學習,達到了教學的目的,還可以使患者從中受益,提升患者的滿意度。
[1] 蘇 穎,劉宏巖."傳道授業解惑"對中醫教學改革的啟示[J].中醫教育ECM,2010,29(5):84-85.
[2] 黃偉貞.創新中醫教學方法的研究方案及其思考[J].中外醫學研究,2016,14,4:158-160.
[3] 邸紅軍,吳秋霞.思維導圖在圍手術期風險防范中的應用[J].護理管理雜志,2013,13(11):828-832.
本文編輯:劉欣悅
R47
B
ISSN.2096-2479.2017.11.17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