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 青
(青島湛山療養院,山東 青島 266071)
腦卒中吞咽障礙患者的早期康復護理及應用意義探究
山 青
(青島湛山療養院,山東 青島 266071)
目的 分析腦卒中吞咽障礙患者的早期康復護理及應用意義。方法 選擇2015年6月~2016年9月60例腦卒中吞咽障礙患者并隨機分組。A組采用常規康復護理,B組采用早期康復護理。比較兩組腦卒中吞咽障礙恢復情況;住院康復時間;干預前后患者飲水試驗結果、營養水平、抑郁情緒、生存質量。結果 B組腦卒中吞咽障礙恢復情況高于A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B組住院康復時間短于A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前兩組飲水試驗結果、營養水平、抑郁情緒、生存質量相近,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出院時B組飲水試驗結果、營養水平、抑郁情緒、生存質量優于A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腦卒中吞咽障礙患者的早期康復護理及應用效果確切,可有效加速患者康復,緩解其抑郁情緒,改善機體營養狀況和吞咽功能,提升生存質量,護理滿意度高,值得推廣。
腦卒中吞咽障礙患者;早期康復護理;應用意義
腦卒中吞咽障礙發生率高,需及早給予康復護理,改善患者預后[1]。本研究分析了腦卒中吞咽障礙患者的早期康復護理及應用意義,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5年6月~2016年9月60例腦卒中吞咽障礙患者并隨機分組。B組男19例,女11例;61~84歲,年齡(68.12±2.89)歲。A組男18例,女12例;62~84歲,年齡(68.75±2.14)歲。
兩組一般資料相似,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A組采用常規康復護理,B組采用早期康復護理。①呼吸-吞咽訓練。用鼻吸氣,口緩慢呼氣,呼氣末屏氣并進行空咽動作,預防誤咽。②訓練舌肌。將舌頭伸出口外進行各個方向運動,無法主動運動者用紗布將舌頭包住,各個方向用力被動運動,每天3次,直至恢復主動運動。③冷刺激。用冰凍棉簽蘸取少量水對舌根、軟腭、咽后壁進行刺激,囑咐患者做吞咽動作,每天3次,促進咽部和軟腭敏感度提高,強化吞咽反射,促進吞咽功能恢復。④訓練面頰肌和頸部肌肉。鼓勵患者吹氣、鼓腮、閉頜、張頜等,并強化頸部肌肉訓練,協調喉部和舌部運動,用頸部屈伸活動促進咽下反射的建立。⑤咳嗽訓練。指導患者反復嗆咳,建立防御反射。⑥攝食訓練。指導患者采取軀干仰臥位,前屈頭部,偏癱側墊高肩部,食物從健側喂給,避免從口腔漏出。選擇有一定粘性食物,并逐漸過渡到糊狀食物。喂食量從少到多速度從慢到快,為患者營造輕松進食環境。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腦卒中吞咽障礙恢復情況;住院康復時間;干預前后患者飲水試驗結果(1-5分,分數越低越好[2])、營養水平(主要整體評估、飲食評估、人體測量、主觀評估四項,分數越高越好[3])、抑郁情緒(漢密爾頓抑郁量表)、生存質量(SF-36量表,滿分100分)。
顯效:吞咽功能恢復正常,進食正常,營養狀況良好;有效:吞咽功能趨于正常,進食改善,營養狀況改善;無效:未達到上述標準。腦卒中吞咽障礙恢復情況為顯效、有效百分率之和[4]。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腦卒中吞咽障礙恢復情況相比較
B組腦卒中吞咽障礙恢復情況高于A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腦卒中吞咽障礙恢復情況相比較[n(%)]
2.2 干預前后的比較
干預前兩組飲水試驗結果、營養水平、抑郁情緒、生存質量相近,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出院時B組飲水試驗結果、營養水平、抑郁情緒、生存質量優于A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2。
表2 干預前后飲水試驗結果、營養水平、抑郁情緒、生存質量相比較(±s)

表2 干預前后飲水試驗結果、營養水平、抑郁情緒、生存質量相比較(±s)
注:對比干預前,#表示P<0.05;對比A組出院時,*表示P<0.05
組別 時期 飲水試驗評分 營養狀況評分 抑郁情緒 生存質量B組 干預前 3.53±1.24 18.92±3.92 22.44±0.61 63.56±2.91出院時 1.59±0.12#* 23.27±3.59#* 10.92±0.62#* 93.27±3.59#* A組 干預前 3.54±1.43 18.77±3.91 22.41±0.65 64.77±2.91出院時 3.12±0.22# 20.46±3.94# 12.58±0.61# 80.46±2.94#
2.3 兩組住院康復時間相比較
B組住院康復時間短于A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住院康復時間相比較(±s)

表3 兩組住院康復時間相比較(±s)
組別 住院康復時間(d)A組 15.39±2.71 B組 12.51±1.41 t 8.277 P<0.05
腦卒中吞咽障礙發生率高,可影響營養狀況、發音,導致患者出現不良情緒,生活質量降低。對腦卒中吞咽障礙患者進行早期康復護理,可有效通過呼吸-吞咽訓練、訓練舌肌、冷刺激、訓練面頰肌和頸部肌肉、咳嗽訓練、攝食訓練等改善患者吞咽功能,促進其吞咽的改善和進食量的增加,改善機體營養狀況的同時緩解了其不良情緒,改善了發音,可縮短住院時間,改善患者生活質量[5]。
本研究中,A組采用常規康復護理,B組采用早期康復護理。結果顯示,B組腦卒中吞咽障礙恢復情況高于A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B組住院康復時間短于A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前兩組飲水試驗結果、營養水平、抑郁情緒、生存質量相近,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出院時B組飲水試驗結果、營養水平、抑郁情緒、生存質量優于A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腦卒中吞咽障礙患者的早期康復護理及應用效果確切,可有效加速患者康復,緩解其抑郁情緒,改善機體營養狀況和吞咽功能,提升生存質量,護理滿意度高,值得推廣。
[1] 阮傳亮.蘇稼夫老中醫學術思想及通咽利竅法治療卒中后吞咽障礙的臨床療效和電生理評價[D].上海中醫藥大學,2011.
[2] 鄧素玲,劉連娣.早期康復護理對腦卒中后吞咽障礙患者的效果觀察[J].中國藥物經濟學,2014,21(7):168-169.
[3] 袁夢郎,楊 拯,咼金海.等.針刺結合康復功能訓練治療腦卒中后吞咽障礙臨床療效的Meta分析[J].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11,26(5):467-470.
[4] 李佩芳,潘銀星,王 穎.等.針刺配合吞咽康復訓練治療腦卒中后吞咽障礙的臨床研究[J].針灸臨床雜志,2011,27(9):1-5.
[5] 夏文廣,鄭嬋娟,朱遂強等.腦卒中后吞咽障礙綜合康復治療的評價[J].華中科技大學學報(醫學版),2010,39(5):614-619.
本文編輯:李 豆
R49
B
ISSN.2096-2479.2017.19.3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