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亞萍,殷 莉,李 靜,季怡虹
(蘇州大學附屬常熟醫院(常熟市第一人民醫院泌尿外科),江蘇 常熟 215500)
快速康復外科理念應用于輸尿管軟鏡碎石術圍手術期護理價值評價
倪亞萍,殷 莉,李 靜,季怡虹
(蘇州大學附屬常熟醫院(常熟市第一人民醫院泌尿外科),江蘇 常熟 215500)
目的 探討分析快速康復外科理念應用于輸尿管軟鏡碎石術圍手術期護理價值。方法 選取2016年4月~12月來我院就診并行輸尿管軟鏡碎石術的患者92例,選取其中46例設為實驗組,剩余46例為對照組。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實驗組則采用常規加快速康復外科理念對患者進行護理,對比兩組患者護理效果。結果 在滿意度對比中,實驗組患者滿意及基本滿意占比為95.65%,高于對照組的84.78%,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在手術時間、術中血紅蛋白量的對比中,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在術中體溫、術后并發癥及術后住院時間等方面對比中,實驗組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快速康復外科理念應用于輸尿管軟鏡碎石術圍手術期可取得良好護理效果,減少并發癥的同時提高患者滿意度,值得推薦應用。
輸尿管軟鏡碎石術;圍手術期護理;快速康復外科
隨著人們飲食習慣的改變,尿路結石在臨床工作中越來越常見。在以往的治療中開放性手術應用較多,但有創傷大、患者恢復時間長等弊端,由于微創外科技術的不斷成熟,輸尿管軟鏡目前應用較多[1]。快速康復外科通過將患者在治療過程的治療、護理緊密結合起來,并以循證醫學證據為基礎,能顯著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加快其恢復過程[2]。本研究通過對我院符合條件的92例患者進行分組對照處理,旨在探討分析快速康復外科理念應用于輸尿管軟鏡碎石術圍手術期的護理價值,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4月~12月來我院就診并行輸尿管軟鏡碎石術的患者92例,選取其中46例設為實驗組,剩余46例為對照組。實驗組中男30例,女16例;年齡31~76歲,平均年齡(46.8±8.4)歲;其中單側腎結石31例、雙側腎結石15例;輕度積水35例,中度積水11例。對照組中男28例,女18例;年齡32~76歲,平均年齡(47.3±7.6)歲;其中單側腎結石28例、雙側腎結石18例;輕度積水33例,中度積水13例。對比兩組患者基本資料,差異不顯著,具有可比性(P>0.05)。
1.2 排除標準
排除其他臟器嚴重病變、有手術禁忌癥及不配合本次治療的患者。
1.3 護理方法
1.3.1 對照組
患者采用常規護理。
1.3.2 實驗組
常規加快速康復外科理念,包括以下方面:①進行良好的術前宣教,增加患者治療信心,使患者更加了解自身疾病及治療過程,以便更好配合醫務人員。②圍手術期注意患者體溫,保持手術室溫度適宜,液體可在使用輸液加熱器處理后再輸入患者體內③科學補液,合理控制補液速度、防止液體輸入過多。④護理人員每天對患者疼痛進行評分,必要時可使用鎮痛藥物控制疼痛癥狀。⑤對引流管做好護理工作,按照操作規程及時拔出引流管,并于6天后對患者復查腹部平片。⑥飲食方面護理:囑患者術前禁食6 h,入室前3 h禁水,術后1天內進少量流食,指導患者逐漸恢復正常飲食。⑦手術6 h后指導患者床上適當翻身,防止褥瘡的形成,術后3天待尿液顏色正常后可適當下床活動。⑧出院時應向患者詳細說明出院后注意事項,并囑患者按時復查,病情出現變化及時來院[3]。
1.4 觀察指標
觀察記錄患者圍手術期一般情況,如手術時間、術中血紅蛋白量、術中體溫、術后并發癥及術后住院時間等;采用我院滿意度調查表對所有患者進行滿意度調查[4]。
1.5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對比2組患者滿意度
在滿意度對比中,實驗組患者滿意及基本滿意占比為95.65%,高于對照組的84.78%,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對比2組患者滿意度[n(%)]
2.2 對比2組患者術中及術后情況
兩組患者在手術時間、術中血紅蛋白量的對比中,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在術中體溫、術后并發癥及術后住院時間等方面對比中,實驗組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下表2。
輸尿管軟鏡因其具有損傷小、并發癥少、恢復快等優點,目前被廣泛應用于結石的治療中,得到了廣大患者及醫務人員的認可[5]。隨著我國的醫療技術在不斷進步發展,患者也對治療過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更加科學有效護理方案的呼聲越來越高。快速康復外科最早開展于心外科手術中,是外科進一步完善的重要措施,隨著應用的增多及研究TR-band壓迫儀的出現,很好的解決了這一難題。與傳統的繃帶止血法,TR-band壓迫儀操作方便,止血安全有效,材質透明便于觀察局部出血情況,可以準確的對壓迫點進行定位,從而有效避免經驗壓迫對周圍組織的損傷,降低患者不適感及恐懼感。TR-band壓迫儀對壓力的量化操作,使加壓和減壓可以有量度參考,不再是依據個人的主管判斷,盲目操作,在臨床介入操作中受到醫護人員一致推崇。隨著TR-band壓迫儀廣泛應用,臨床上發現一些并發癥,原因可能與壓迫點過于集中,局部壓迫時間較長,以及患者自身的疾病等因素有關。在使用TR-band壓迫儀進行壓迫時,具體做法仍無定論,一般常采用術后2小時開始放氣減壓,8~12 h撤除壓迫儀。TR-band壓迫儀為環形,主要作用在橈動脈穿刺點,對尺動脈也有不同程度的壓迫,從而引起血液循環障礙,導致術側手部青紫、腫脹,嚴重者可以發生缺血壞死;腕部壓迫時間過長,手部的神經同樣受累,可以引起手部麻木和脹痛,發生功能障礙。有研究顯示:對術側肢體壓迫6 h以上,即可引起壓迫點以上部位發生麻木、脹痛、皮膚破損[4]。另外,造影術后術側肢體腕部制動、心電監護應用、擔心術后出血等因素,導致患者處于強迫體位,思想壓力大,精神緊張,患者出現軀體不適、煩躁、腰酸背痛等癥狀,以上原因往往會導致患者血壓升高、誘發心絞痛等。因此冠狀動脈造影術后,如何進行減壓,可以減少并發癥,提高患者舒適度尤為重要。本研究結果表明:TR- Band 止血氣囊壓迫止血的減壓時間為患者術后回病房后即刻減壓2 mL,以后以1 h逐次放氣,每次放氣量約2 mL,放氣后在床旁觀察1~2 min,如見出血現象再酌情推入少量氣體,以觀察到無出血情況為宜,至8~10 h解除壓迫的方法,在并發癥無明顯增加的基礎上,大大提高了患者術后的耐受性,減輕煩躁情緒,增加患者的舒適度。
[1] 李 麗,鐘 巖.心腦血管病的防治從社區開始[J].醫學信息,2015.33.306-307.
[2] 吳 鏗,游 瓊,等,經橈動脈路徑開展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術后復查冠狀動脈造影的可行性與安全性[J].中國介入心臟病學雜志,2014,11(22)11:693-695.
[3] 任冬梅,鮑克娜,朱 芳,等.橈動脈壓迫器首次減壓時間對冠狀動脈造影術后并發癥的影響[j]心腦血管防治,2015,2(15):82-84.
[4] 楊 清,周玉杰,聶搖斌,等.經橈動脈冠狀動脈介入術后常規止血與器械止血臨床效果的對比研究[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10,38(8):720-723.
本文編輯:劉帥帥
R493
B
ISSN.2096-2479.2017.19.9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