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花
【摘要】培養學生自主閱讀能力是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是語文課堂教學和高考檢測的重要內容。本文立足于教學實踐,從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影響學生自主學習的因素入手,提出了培養學生自主閱讀能力、創建高效語文課堂的幾點對策。
【關鍵詞】自主閱讀;創建;語文;高效課堂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培養和提高學生閱讀能力是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也是語文課堂教學和高考的主要內容。新課程標準提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边@就要求教師要高度重視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加強自主閱讀,通過提高學生閱讀理解和鑒賞能力,創建高效率的語文課堂。
為了解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的現狀,筆者利用工作之便進行了問卷調查,發現了閱讀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及影響學生自主學習的因素,主要有:
一是學生對課本的閱讀不夠。一節課堂教學,讀書時間在5分鐘以下的學生占87%,教師留給學生自己讀書的時間也很少。讀書是閱讀教學課的一個重要環節,只有學生的讀書時間不少于10分鐘,才能熟讀和掌握課文的主要內容。如果沒有給學生充分的讀書時間,即使教師講得精妙絕倫,學生收獲也不大。
二是學生在課堂上活動不夠。學生在課堂上發言狀況較差,一節課中連一次發言機會都沒有的學生占42%,在課堂上能經常動腦筋、想問題的學生只占16%。閱讀課上的問題主要來自教師,只有少數問題來源于學生自己。在了解學生對語文課不感興趣的原因時,其中有45%的學生的觀點是學生在課堂上參與教學活動很少。
三是在語文閱讀教學課中以講代讀的現象比較嚴重。教學中教師經常以講代替學生讀的占84%,很少以講代替學生讀的僅占4%。教師大多數是用傳統的串講式、填鴨式的方法,忽視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獨立閱讀,給學生閱讀訓練的時間不足。
針對上述問題,提出幾點對策:
一、指導學生自主制定閱讀目標
老師要依據高中語文的學習任務和學生的需求,引導學生從知識能力、過程方法、情感態度以及樹立價值觀等方面來制定閱讀目標。要通過小組討論來完成閱讀目標的制訂,一方面要體現學生的個性,另一方面還要考慮目標的深度和廣度。在制定目標時,學生可以向老師請教,可以和同學討論,還可以參考各種資料,充分體現學生主動組織和利用各種資源等自主學習的特點。同時,目標要考慮課文的內容、體裁、教學大綱的要求和學生的閱讀水平等因素。如閱讀《蜀道難》時,在我的指導下,學生確定的閱讀目標為:
知識目標:1.了解李白的生平、作品和寫作風格;2.背誦此 詩。
技能目標:1.通過具體意象體會空寂、蒼涼的意境;2.掌握用回環呼應的結構形式來表達主題的作用。
情感目標培養:對詩歌文化的熱愛之情。
在這個閱讀目標中,“知識目標”“技能目標”“情感目標培養”體現的是學習結果的類型;“背誦”“體會空寂、蒼涼的意境”等詞語體現了課文的體裁、內容;“培養對詩詞文化的熱愛之情”則體現了學生內在的一種情感變化。這些目標都非常明確。
二、千方百計激發學生閱讀興趣
興趣是開展自主學習的前提,也是進行自主學習的內在動力。在閱讀教學中要抓住“新”“情”“思”“境”四個字激發學生的興趣?!靶隆?,就是老師要認真研究教材,運用新知識和新內容,從新的教學視角,不斷更新教學方法,選擇恰當的“切入點”,讓學生由于學到了新知識和新內容而感到高興,自然而然地喚起對美的期待和向往,激發起學生的興趣?!扒椤保褪亲プ∶科n文獨特的情感特點,引導學生“披文以入情”,立足于課文中的具體形象,聯系自己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展開豐富的想象,使課文中的形象更加豐富和完善,從而達到以情激趣的目的。“思”,就是要千方百計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主動思考、主動參與閱讀,提高閱讀能力?!熬场?,就是運用多媒體、學生模仿表演等形式創設情境,把課文里的“此情此境”轉化為學生自主學習的“我情我境”,極大滿足學生的情感需要,使學生養成樂學的習慣。
三、分步驟指導學生自我閱讀
學生的自我學習要在教師的引導下分步驟進行。第一步,指導學生自我預習,主要是讓學生查閱與課文及作者相關的知識、通讀課文、進行預習設問,由學生自己總結出閱讀的重難點,并對關鍵性問題進行思考,形成對閱讀教學的期待。第二步,指導學生自我閱讀認知,主要是通過自我確定重要信息、篩選信息方法等方法,讓學生了解文章主要內容,深入理解內容的含義。在篩選信息方面,引導學生自主掌握和運用在文章的重要部位找關鍵字句、根據閱讀目的采取跳躍式的閱讀提取信息、依據特定的語境在整體理解的基礎上進行推斷等方法。比如,《游褒禪山記》這個標題,就表明文章的內容是記游褒禪山的經歷。第三步,指導學生自我質疑,主要是從文章的社會背景、主要內容、聯系新舊知識和生活實際出發,讓學生提出并深入思考問題,加深理解文章的主旨。第四步,指導學生解決問題,給足夠的時間讓學生用自己所學的知識思考問題、分析問題,最終解決問題。
參考文獻
[1]靳健.語文課程研究[M].北京:中國檔案出版社,2002.
[2]王文彥,蔡明.語文課程與教學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教育部基礎教育司組.走進新課程——與課程實施者對話[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4]走進高中新課程編寫組.走進高中新課程[M].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編輯:郭恒)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