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杏霞
【摘要】小學階段是學生的個性形成、興趣愛好發育、學習習慣意識養成的黃金階段,對于小學語文來說,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非常重要。因此,閱讀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占有著非常重要的位置。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個性化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在新課程標準中指出,要引導學生有閱讀的個性化行為,珍視學生對閱讀的獨特感受,不能用教師的分析來替代學生的自主閱讀。個性化教學順應時代的發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被探索出來。這種教學方式打破了原來以教師為主體的閱讀教學模式,讓學生作為課堂的主人,真正使學生學會個性化閱讀,提高閱讀能力。
一、培養學生個性化閱讀意識,提高學生閱讀興趣
個性化閱讀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方式,在很多方面還存在不足,其中需要對傳統的教學方式進行改進。首先,需要教師在教學之前就培養學生進行個性化閱讀的意識,抓好閱讀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優勢,讓學生可以通過個性化閱讀意識的培養來提高學生對博大精深的漢語的表達能力,加強學生自主思考、自主探索的能力。在這其中,還需要教師開展各種個性化教學的實踐活動,促進學生體驗活動中的情感,并且能夠利用語言精妙地表達出來,從而提高自身對文章的理解,對文章的中心思想產生感性的認識。小學生的生活閱歷非常少,對很多感情豐富的文章是不能完全體會其中的情感的,更別說對文字的欣賞和寫作手法的深度剖析了,因而在閱讀中就很難理解個性化閱讀的含義,沒有個性化閱讀的意識。因此,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具體方式的個性化閱讀教學之前,需要培養學生個性化閱讀的意識。
俗話說,好奇的目光常常可以看到比他所希望看到的東西更多,興趣對學生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在個性化閱讀教學中,教師想要提高教學效率,必須考慮學生的興趣愛好,從而增加學生對個性化閱讀的認識和理解。如果學生對個性化閱讀不感興趣,則教師給學生再多的閱讀教育,效率也是極其低的。因此,教師要注意采取特殊的教學方式,比如角色扮演法,針對某些特定的文章,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采用分角色朗讀或者自由領讀的方式,提高學生在個性化閱讀教學中的參與度,同時,教師還可以將課文中的情景進行再現,讓文章的思想情感感染學生,加深學生對文章的感性理解。比如在《桂林山水》一文教學中,教師可以先進行示范朗讀,讓學生深刻地感受教師對文章的感性理解,同時教師還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輕緩的音樂,讓學生感受文章中清靈、安靜的氛圍,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二、改變學生傳統的閱讀方式,引導學生正確閱讀
在個性化閱讀教學中,與傳統教學模式不一樣的是,教師和學生都要正視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因而需要教師改變閱讀教學的具體方式,在教學過程中,并不是一味地教學生如何去閱讀,或者文章有什么樣的思想感情,而是引導學生自主對一篇文章進行閱讀,對知識進行詳細講解。這需要教師提前設計教學步驟,設計出個性化的教學內容,讓閱讀教學充滿個性,從而提高教學的效率。
閱讀是需要去感受文章的情感,并且對感受到的情感進行恰當處理的。因此,教師在進行個性化閱讀教學之前,需要提前對文章的感情進行感受和處理,利用優美的語言將文章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闡述出來,同時根據文章內容的重要程度進行有選擇的朗讀。比如在《月光曲》學習中,貝多芬在即興演奏樂曲時,那位盲姑娘是非常興奮和激動的,因此,教師在朗讀描寫盲姑娘心理活動的語句時,要明確地體現出興奮和激動之情的。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去體會出每個人物該有的心理活動,讓學生能夠深入文章的情景中,從而讓學生體會到文章的中心思想,引發學生思考和領悟。其中,貝多芬和盲姑娘的對話是文章的重點和難點,教師在對學生進行示范閱讀時,要將其中的情感和氛圍朗讀出來,最后讓學生在理解后進行朗讀,觀察學生的理解領悟情況。
三、促進學生體驗個性化閱讀,創造充分閱讀環境
小學生的情感思維是非常簡單的,在對問題的思考方面上也不太全,因而僅僅是小學語文課本是無法吸引學生的注意,激發學生閱讀興趣的。因此,教師更要對學生進行個性化閱讀體驗的分享,讓學生能夠了解個性化閱讀的感受,接受更豐富的情感內容。小學生的認知程度是不高的,教師還需要在學生閱讀并且理解后引導其正確的思維,比如在《要下雨了》學習中,教師要首先帶領學生對文章的情景進行認識和理解,通過文章的深入閱讀,認識下雨之前大自然各種現象的發生,讓學生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去更好、更準確地認識大自然。
為了讓學生更好地閱讀,教師還需要為學生創設一個良好的閱讀環境,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要積極地和學生對話,調動課堂氛圍,讓學生可以更好地接受文章情感的熏陶,在這種輕松的情況下展示出自己的個性,并且提高自身的表達能力,獲得更多的知識。
總的來說,個性化閱讀教學是一種新的教學方式,教師需要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學生的發展為首要目標,提高學生個性化閱讀的能力。同時,教師還要加強對學生的訓練,并進行正確指導。
(編輯:龍賢東)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