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蕊
【摘要】我國自98年進入信息網絡時代以來,網絡信息時代下的教育也隨之普遍起來,初中語文教學的重點是作文教學,顧名思義語文教學重點在于提高并培養學生的文字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綜合能力和素養,更多的直觀接觸語文文字材料,在實踐運用中更直觀的掌握其學習規律和目的,并讓學生學以致用,信息網絡時代下針對相對應的初中語文作文教學有一定的輔助作用,在其時代背景下更有力的幫助學生理解作文,同時對教師教學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針對當下信息網絡教育的初中語文作文教學的現狀,以及所存在的問題提出相對應解決對策,冀望可以對該時代背景下的初中語文作文教學有所輔助。
【關鍵詞】信息網絡 作文教學 初中語文 對策 問題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30-0101-02
引言
信息網絡時代下的初中語文作文教學存在現實的問題亟待解決,根據現實所存在的問題制定相應的解決辦法和對策,實時舉出相對應的例子更加鮮明的映射出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利與弊,讓我們的語文作文教學在實踐課程中開展的更加順利并對學生的教育起到一個積極的作用,針對如上所訴提出一些個人粗陋觀點。
一、信息網絡時代下初中語文作文教學的現狀分析
自信息網絡時代全面覆蓋且伴隨新課改教學以來,初中語文教學在諸多方面都取得了較為明顯的提高,但是仍伴有問題的存在,譬如大部分語文老師沒有足夠理解新課改的概念,在教學方法、教學思想上仍承襲以前的做法;教師本身素質不達,致使在作文寫作中學生產生很多陋習。不僅僅是教師教材學生也都存在一定的問題。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我們進入到了一個信息化的時代,QQ、微信等社交工具的出現,各種網絡用語改變了學生對現有詞匯意思的認知。使學生在聊天寫作時盡量簡明化、通俗化,乃至錯別字充盈整個聊天過程,這種交流寫作深入淺出的影響學生的作文水平的提高。
二、信息網絡時代下初中語文作文教學存在的問題
1.教師方面
現狀問題存在于初中語文教學的很多方便同時也表現在諸多方面,其中眾多問題之一就是教師方面的因素。在初中語文作文教學過程中作為授業解惑本體的老師具有一定程度的目的功利化,這致使語文作文教學初衷被改變,作文取材于生活,以生活為題材進行創作,但目的功利化這一重要原則完全被忽視,使得初中語文作文教學處于停滯狀態,在作文教學中教師注重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寫作技巧等,其學生所創作出的文章刻板、死板,缺少真性情的流露。另外,作為教授學生作文寫作的教師的寫作素養有待提升,語文教師的寫作能力、文字功底會對學生的寫作熱情和寫作熱愛程度產生積極的影響,對于初中語文作文教學水平的提升具有里程碑式意義。
2.初中學生方面
在初中語文作文教學教育過程中,學生方面的問題集中表現為缺少對生活的深切感悟、生活經驗積累少方面,這導致學生寫出的作文都是較為淺顯,很表面化。基于學生的閱讀量略低,這使得學生的思維不夠活躍、視野不夠開闊,同時學生本身并沒有認識到語文作文學習的重要性。以上這些因素的存在,本質上對教師語文作文教學工作開展不是很有利,學生也很難創作出優秀的作品。
3.教材方面問題
作為當前初中語文作文教學現狀問題中的首要問題,其表現在教材缺少整體的系統性、連貫性。作文教材的制定考慮到教師在教學中能夠有更多自由發揮的空間,但這也使得作文教學無章可循。
三、信息網絡時代下提高初中語文作文教學的對策
1.教師方面
(1)激發和激發學生的寫作熱情,學生有了寫作材料,也掌握了一定的技巧方法。這不意味著可以寫出好的文章。因為感情帶給文章的影響特別主要。因此,在作文教學的過程中,激發創作的熱情是十分重要的內容。所以說,每一次的寫作之前,都要盡可能的去激發學生的寫作熱情,例如語言法。在學校舉行了活動之后,會要求學生寫感受,并參加相關的活動,教師就可以通過評比的方式來激發學生們的寫作熱情和競爭意識。總之,在課堂準備這一環節上,可采取課外準備與課內準備相結合。將學生和老師們不同的方法緊密的結合在一起,通過這一方式,可以給作文的教學留下一個充足的發展空間,使師生的情感達到共鳴,形成默契度,為教師開展教學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2)聽說讀寫是重點強調內容
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主要就是將學科特點作為基礎,對學生的“聽”、“說”、“讀”、“寫”進行訓練,使學生能夠靈活的運用語言文字。聽,可以激發學生的思維潛能,提升學習的自信。說,可以表達個性,提升語言的運用。讀,可以吸收信息,讀的過程也是信息采集的過程,通過自身對信息的理解,從而進行進一步的加工處理。寫,是綜合能力的體現和運用,寫的內容是建立在聽說讀的基礎之上的,同時,寫的過程也體現了對語言文字運用的要求和標準。在德國,進行語文教學的時候,大綱中明確提出,說和寫可以劃分為一個部分,共同稱為“口筆語”,德國人認為要將寫和說結合在一起,才能互相發展,互相促進,從而提高學生們的學習效率,讓學生們在學習的過程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悅,提升學習的熱情和自信,從而提升學生們的寫作愛好和興趣。
(3)重點培育學生的發散性思維
所謂的發散性思維,還可以稱之為擴散和輻射思維。它的意思是說,在對問題進行創造、思考以及解決的過程當中,從已經獲得的信息入手,盡可能的全方位發展和開闊,從多個角度進行思考,從而找出多種不同的處理問題的方式。發散思維是一種具有多向性、立體性以及開放性等特點的思維方式,它不僅流暢,而且靈活多變,流暢可以體現出強大的意念能力;靈活多變可以體現出思維的變化能力,而獨特指的是可以不斷的開發新的思維。在《語文新課程標準》中,對7-9年級的學生明確的提出了關于寫作目標的具體要求,其指出:“要全方位仔細的觀察生活,就要培養學生們的發散性思維。”樣學生就可在思維活躍的狀態下,順著自己新奇的思路,身心愉悅地去完成作文。endprint
二、學生方面
(1)文章要言之有物
意思是文章的內容不能空洞,議論文也是如此,在文章中一定要出現充分的論據,論據可以是事實論據,也可以是事理論據,只有論據充分,才能進行充分的論證,這樣文章才會有足夠的說服力,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事實勝于雄辯。然而,有的學生寫出的議論文通篇都在說教,講道理,論據少之又少,這樣文章的內容就不充實,論點也不能夠充分論證,文章缺少信服性,歸根結底,就是因為學生們所掌握的寫作素材十分有限。針對這一現象,在作文教學中,就要要求學生廣泛積累寫作材料。再次,是讓學生留心觀察生活,在生活中去積累材料。對于在生活中出現的有趣的事,或是新聞,在或者使自己身邊的人或事,個人的體驗等等,都可以進行積累,作為日后寫作的素材,如此一來,就不會出現缺少寫作素材這樣的現象了,如果要寫議論文,也不會出現缺少論據情況,文章也就不會再顯得空洞無力了。
(2)創設寫作氣氛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對學生正確的引導,指引學生對日常的生活進行仔細的觀察,如此一來,我們會發現,平常的日常用語都會存在著十分強大的討論。議論和我們的生活是密不可分的,我們在生活中也很容易在不經意之間就使用了議論這一表達的方式,例如,針對一個問題,同學們的看法不同,都想讓對方信服自己的觀點,因此展開了激烈的討論,這不就是議論嗎?因此,我們可以時不時的給學生們引入一些較為淺顯和通俗易懂的議論文,然后進行聽寫,尤其是一些較好的議論句子,可以讓學生們背誦默寫,也就是用先入為主的方式來培養學生們的議論習慣,從而達到加深議論文理解的效果。
三、總結
作為一名合格的初中語文老師,在如此強大的信息網絡時代下要對作文教學熱情滿滿。對生活充滿希望,引導學生用自己年輕、熱情、充滿生命活力的目光去炙熱地感受生活,感受生活的美。這樣,我們的作文教學就一定會取得更好的效果。感謝時代的進步,讓我們整個社會接觸到信息網絡,至此向偉大的人類們致敬并致敬致力于莘莘學子的美麗的教師們。
參考文獻:
[1]代光輝.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初中作文教學創新研究[D].重慶:重慶師范大學,2012
[2]陳 勇.淺析初中語文作文教學現狀問題及對策研究[J].作文成功之路(下),2014,04.
[3]楊靖.農村初中語文教師作文教學指導的探究[D].華東師大碩文,2008,4.
[4]楊靖.農村初中語文教師作文教學指導的探究[D].華東師大碩文,2008,4.
[5]王光卉.初中語文“輕松作文”教學探索[D].山東師大碩文,2008,4.
[6]王立軍.初中議論文寫作教學初探[D].內蒙古師大碩文,2008,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