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中是學生學習的重要時期,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對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實際教學中要不斷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品格,通用技術的教學可以有效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本文將針對新課程理念下高中通用技術教學的發展進行有效探究。
【關鍵詞】新課程理念 高中 通用技術教學 分析研究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30-0117-02
新課改推行后,高中的通用技術課堂教學中充分使用合作學習的手段,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積極創新教學模式,優化教學內容,合理使用合作學習的方法,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有效完成教學目標。
一、新課程理念下的教學設計
1.分析教學對象
新課改以發展學生為主要原則,老師要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形成創造性的思維邏輯,推進新課程的進一步改革和發展,尊重學生之間存在的個體差異,充分觀察各個階段學生的具體學習表現,依據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制定合適的通用技術教學內容,將學生放于教學的主體地位,幫助學生掌握基本知識和學習方法,由于學生之間的年齡、性格、接受知識的水平、認知能力等都存有一定的差異,在學生進行學習時老師要及時引導其理解相關內容,掌握知識要點[1]。
2.組建學習資源
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之前要充分準備上課所需要的教學素材,將資源進行合理的分類處理,加強對教學資源的整合力度,如:對于獲取信息的方法,搜索引擎的使用技巧等進行充分的探討。學生在課前應進行有效的預習,利用信息技術提前了解教學內容,掌握基本知識要點,當老師進行課堂教學時就可以加深對于相關知識內容的認識。
3.開展教學評價
通過開展教學評價可以有效完善教學成果,審視教學中的每一個環節,教學評價可以有效觀察學生的課堂表現,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動態,了解學生是否積極參與到小組合作學習,師生互動交流、自主學習等活動中。
4.構建互動課堂
師生間加強互動交流可以有效實現教與學的雙面發展,構建良好的互動型課堂教學,老師向學生講述自己的教學經驗,學生向老師闡述自己的真實想法,通過良好的觀念交流可以促進師生關系的和諧發展,推動課堂教學的高效進行。
二、講授與演示結合,實施理論知識的有效教學
傳統的理論教學課堂學生通常會感到十分乏味,逐漸失去學習的興趣,但如果沒有的理論教學,實踐教學也就沒有了活動實施的基礎,顯得十分空洞。老師受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依然使用灌輸式的教育手法,單方面的教授學生理論知識,新課程理念下老師應積極創新教學手法,使課堂教學內容變得更加靈活,避免教學內容的枯燥化,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如:老師在為學生講解《硬件系統的組成》課時,教師可以利用事物進行教學,為學生展示硬盤、軟驅、內存等硬件實物,改變傳統口頭教學的方法,為學生真正演示零件的組裝過程,增加教學的直觀性[2],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可以深入理解相關知識內容。
三、注重啟發,鼓勵探究,培養自學的能力
老師在進行課堂教學前要充分認識學生所處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性的學習,深入探究理論知識,培養其獨立思考的能力,同時老師要明確自己的教學職責,在學生進行探究式學習時要在注重觀察學生每一個發展階段,對于出現問題的學生及時引導其發改正錯誤,構建屬于自己的學習模式。老師在開展教學活動過程中要不斷培養自己的創新型教育思維,積極創新教學手段,合理安排教學內容,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各類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邏輯和動手實踐能力,在進行課堂教學活動時為學生布置合適的教學任務,使學生進行深入思考。如:老師在為學生講解有關Word的內容時,在介紹完文字、圖形等工具時,為學生布置適量的課后作業,引導學生搜集自己喜歡的材料,將其保存到磁盤之中,自己設計一份簡報,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進行版面設計,激發學生的創造性。隨后對學生的作品進行評價,找出學生將簡報中的優缺點,引導學生了解更多的知識。探究式的教學活動有助于學生提高實踐技能,進行個性化的學習,探索屬于自己的學習方法。
四、準確把握教學目標,實施有效教學
高中老師在進行日常的教學前首先要確立教學目標,明確教學的內容,在新課程理念下通過明確教學目標可以充分體現以學生為教學主體的教育理念,體現出社會對于教育對追求[3]。不同的學科有著屬于自己的教學目標,新課程在學生的素質特長培養方面都有明確的規定,但目前通用技術還為完全把握好教學的目標,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老師過于重視對學生情感的培養、方法的掌握而忽略了培養學生的基礎知識水平及實踐能力。錯誤的認為在教學中強調知識學習就是與新課程教學目標相悖,事實上正好相反,新課程的教學目標不僅不會排斥理論知識,還會引導學生通過各方面的學習獲取更多的知識。老師應該認清教學目標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所處的核心地位,在實際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加強相關專業知識的積累,幫助學生構建完善的知識體系框架,培養正確的知識學習意識,老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要將知識與實踐充分融合,提高教學活動的有效性。
五、合作學習,確保成員的共同參加
新課程教育的理念下教師要積極創新教學模式,高中教師可以充分使用合作學習的模式進行課堂教學,為學生布置合適的教學任務,認真規劃教學的具體步驟,實現通用技術教學的有效性。如:老師在為學生講解《個人數字化信息資源管理》一課的內容時,首先要制定合理的教學目標,明確教學的重點,積極開展教育活動。在課堂教學中老師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進行輔助教學,引入教學主題,將數字化信息在學生面前充分的展現,將學生進行科學合理的小組分配,為其布置不同的學習任務,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4],在合作學習中學生可以有效豐富自己的專業知識,深化對數字化信息的認識,加強數字化管理水平訓練。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意識,學生可以及時對自己的行為表現做出總結,提高學習效率。
六、滲透德育內容,全面提高學生信息素養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計算機已普及到了千家萬戶,學校也積極開展了信息技術教學課程,幫助學生快速掌握計算機使用技巧,提高學生獲取網絡信息資源的能力,計算機為學生的學習提供了較為寬闊的學習平臺[5],使學生的學習渠道更加的便捷,同時也豐富了學生的課余生活。事情總是相對的,計算機對于學生有好處也有壞處,部分學生沒有利用計算機進行學習而是沉迷于網絡游戲之中,在網絡游戲中逐漸迷失了自己,荒廢了學業。新課程的發展背景下,高中通信技術教學創新教育理念,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發展原則,將德育教育融入到傳統的教學課堂之中,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心態,培養學生優秀的學習品格,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在實際的課堂教學活動中,老師首先要確立合適的教學主題,引導學生加深對通信技術的認識,如:在為學生布置文檔編排任務時可以多選取愛國的題材,將德育教育與技術知識學習有效結合,加強教育的實踐性和有效性,使學生逐漸形成良好的品格。
七、結語
高中通用技術教學是學校的重要科目,通用技術具有一定的知識性和技能性,高中教師應加強培養自己的創新意識,以培養學生學習能力為出發點,積極探索全新的教學技術手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促進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教學內容應緊跟時代發展步伐,將先進的教學理論引進課堂教學之中,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理念,實現自身的良好發展。
參考文獻:
[1]李冬.提高高中通用技術教學實踐的對策和措施[J].電腦知識技術,2013,04:199.
[2]劉歡億.新課標基于基礎網絡的高中信息技術研究性學習的探究[J].信息與電腦,2014,34:58.
作者簡介:丁春明(1979.03-)男,重慶市第十八中學,中學二級教師,研究方向:通用技術教學。endprint